林毅夫(评论2):非理性繁荣的观点对中国是个安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5日 11:22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2月25日上午,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大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联合主办的“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建立开放条件下的金融新秩序”主题会议在友谊宾馆举行,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激情对话,畅谈新世纪、新金融。新浪财经独家现场直播,以下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先生对罗伯特·希勒的评论发言:
对他这些观点不需要我再详细阐述或者是总结,这些观点对我们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首先,当我们听到说美国这么一个各种制度、各种监管非常健全的社会里面,股票市场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很大的泡沫,在中国出现泡沫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可以觉得舒服一点。心理虽然舒服一点,但是我们也不能太高兴,因为在这本书里他还说到泡沫一定会破灭,泡沫越大,破灭以后带来的后果越严重。所以在这种状况以下,一方面可以得到安慰,美国人也和我们差不多,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克服当前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的投资者,我觉得更应该重视,因为既然没有不破灭的泡沫,要是不谨慎的话,那么很多人到最后泡沫破灭的时候,他的生活,他的生计可能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更何况在中国,我们知道目前1200多家上市公司,它的基本面确实令人堪忧。我们前面谈到市盈率达80倍、40倍,在座有不少基金经理,和上市公司的老板,对公司盈利有多少信心,如果这些盈利不可信,那么,市盈率就不只是80倍、40倍,听了希勒的演讲我们的股民应该更为谨慎。希勒在他的演讲和新书里面也谈到美国这么一个国家,还有很多的风险没有保险。对中国来讲更是这样,因为我们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 比如说在我们改革过程当中,出现了“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活乱循环,在这循环中有很多的风险是每个人要面对的。而且我们在改革,过去在计划经济所提供的保险,现在普遍的一一消失了,每个人开始面对市场,市场当然有风险。再来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会变化很快,每个人面对的工作环境,的职业要求也会变化特别快,这个变化同样给我们带来风险,同时我们的就业结构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62.3%的人还是农民,如果真正实现小康社会,到2020年国民经济增长翻两番,我国的农业人口会降低到45%左右,也就是说有二、三亿人在未来20年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生活、就业。还有,大部分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是在发达阶段才发生,我国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会在当我们还是中等偏低收入的时候,人口就达到老龄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