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运案例:内地物流业驶入资本运作时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0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 ||
记者 唐福勇 春节刚过,元宵节的鞭炮还没响起,国内物流业便响起了一声惊雷——对于物流业界人士来说,这惊雷并不意外,只是来得似乎太快了点:中国外运股份公司有限公司从2002年11月20日正式注册成立到今年2月13日在香港成功上市,间隔时间不到三个月。 中外运打响内地物流业香港上市第一炮 2月13日,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成为内地物流业香港上市的第一家企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意味着中国物流业开始进入资本运作时代。 中国外运本次全球发售的股份总数为1554267000股H股,相当于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38.5%,每股定价2.19港元。此外还有相当于上述发行量15%的超额配售权,中国外运0598.HK17日公布的消息称,上市承销团已行使超额配股权,额外发售2.33亿股,用作补足国际发售中超额配发的股份。其中2.12亿股为中外运发行新股,其余0.21亿股为其母公司中国对外运输集团总公司出售旧股。完成超额配股后,中外运本身集资额额外增加了4.49亿港元,总额逾34亿港元。 中外运股份证券部总经理李世础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国际物流业市场的发展,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物流业有相当的投资热情,因而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中外运原本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股票占总发行规模比例从最初的10%增至30%。并且外运股份定价在指导性价格区间1.67-2.29港元范围内也最终取得了2.19港元的高价定位。 事实上,中外运在香港公开发售部分也获得了20倍的认购。上市当天的外运股份成交额也显示:交投量为3.80亿股,成交总额为8.73亿港元,以2.25港元收盘。股价继续呈上升走势。 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受投资者对中国物流业前景看好的影响,毕竟距离中国物流业对外资完全开放的时间已经不到两年时间了,尽可能早地涉足国内物流业是明智之举。 据了解,中外运的前身是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的子公司。为打造一个在中国市场具有领导地位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供应商,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通过几年的时间将其在沿海地区以及其他一些核心战略性地区的最优良的业务转让给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并通过重组使其正式注册成立。而本次上市的资产包括华东、福建、广东、山东、天津、辽宁区域子公司和物流事业部、外运空运发展、船务代理、联运代理等优质资产。这也是中外运准备以优质资产一炮打响。 外运股份证券部总经理李世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的融资将用于“四三二一”工程。即资本市场募得资金30%投资于物流分拨网络,20%用于扩展货运代理公司,10%用于提升物流服务的信息系统,其余40%则用于营运资金和推广费用以及日后战略并购所需资金。 中外运表示,今后中外运的核心业务仍将是货运代理业务、快递业务以及船务代理业务,支持性业务包括仓储码头业务、汽车运输业务以及海运业务。 外资抢占物流股份 在中外运此次香港成功上市后,原本与中外运有业务往来的全球著名物流和快件公司DHL、EXEL、UPS以及日本的日新公司分别以不同形式认购中外运的股份。其中,DHL同意以招股价认购外运发展H股,相当于全球发售完成后发行股本的5%。UPS、EXEL、日新公司分别以招股价认购最多3500万美元、1000万美元、100万美元的H股。 李世础表示,四家认购的总额占到了中外运总股本的10%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外资今后在国内上市公司所占股份肯定会越来越高,不仅因为中国有着很大的一块物流市场;同时从今年起,外资已可控制货代公司75%的股份。中外运的李世础对此并不担忧,他认为,融资越多对企业的发展和自身网络和服务的建设有更大的好处,自身建设好了,也就不存在能不能与国外企业抗衡的说法,只会是双赢的结果。 李世础预测,未来外企进入中国物流市场,独自经营物流业务的难度相当大,控股可能是他们最愿意选择的方式,因为在中国经营物流业务肯定会利用国内现有物流企业的网络。因此,目前国际物流企业利用资本入注的方式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