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危局逼问中国石油战略 国内石油消费与日剧增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8日 08:21 中华工商时报 | ||
记者 周勇刚 上周,受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上扬,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上涨。从10日起,中国民航所有航线机票价格上浮17%。尽管官方没有直接解释,但大多数人认定,这次油价调整与目前美伊之间的紧张局势有关。 分析家指出,随着美国加紧在海湾地区进行军事集结,对伊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不断增大。最新消息证实,科威特以安全理由已从16日起封锁了同伊拉克接壤地区。 海湾距离战争又进了一步。人们担心,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将怎样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 石油储备机制尚未建立 有消息传出,近期中国几大石油巨头正在加紧实施海外石油采购计划,以此来作好应对国际石油市场可能继续恶化的态势。但专家分析指出,要想彻底改变目前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的隐患,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据了解,从1985年中国石油生产达到1.2亿吨以来,中国获得了石油生产大国的地位,但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也跨入了石油消费大国的行列。1993年以来,从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2002年中国进口原油6941万吨,同比上涨15.2%,而原油出口同比下跌4.5%,至721万吨。据专家预测,即使需求按下限估计,石油产量按上限估计,2010年时我国的石油供求缺口也将在1亿吨以上。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保障程度只有71%和62%。在未来10至15年内,中国石油进口比例将达到30%至40%。 在经济理论界有一个定式:当一国的石油进口超过5000万吨时,国际市场的行情变化就会影响该国的国民经济运行。而早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石油进口量就已超过5000万吨,这意味着缘于石油的经济风险一直与中国经济相伴。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计算方式,当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会使通货膨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近期全球油价冲上了每桶30美元的高位,中国目前日进口石油平均达200万桶左右;如果每桶石油价格上涨5美元,每天就要多花1000万美元外汇。初步估算,这两年来仅因国际市场油价上扬而给中国直接带来的经济损失已不是一个小数目。 由此,业内许多专家已多次呼吁,要尽快启动并逐步建立国家能源安全体制和石油储备体系。国家计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中国被动的处境:在国际油价波动中屡次吃亏,至今还难以摆脱“高买低卖”的被动局面;油价波动加大了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美伊战争阴影给原有的石油战略带来压力。 石油储备是稳定石油供求关系的重要环节。据国家计委高层人士透露,中国今年在战略石油储备上将有实质性的突破。而未来构建的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将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日本模式为主,由国家和企业两方来共同承担。中国石油储备基地将建立于广东等沿海地区,并将新疆、陕甘宁、川渝、青海四大油气区作为四大战略储备田。2010年全国石油储备量目标为1500万吨。 根据去年全国石油消耗总量测算,上述储备仅可维持近20天,远较美国的120天和日本的160天为低。原油储备制度的实施,必须有足够的财力做保证。按业内预测,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至少达到1.2亿吨,整个石油储备基地的总投资预期超过数百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石油工程,这样一个能源安全战略,仅靠目前几大石油公司是难以承担的。为此,专家敦促,中国应该重新考虑组建国家能源委员会,并在这一强有力的架构运行中,去完成中国能源战略安全以及石油战略储备计划。 石油市场体系缺陷严重 近期,国际油价短期性动荡,使得中国石油价格上涨,并引起发了与石油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扬,已直接给交通运输、冶金、渔业、轻工、制造业等相关产业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影响。分析这一症结,其背后有深刻的原因。周大地在向国家有关方面提交的《中国石油安全存隐患》报告中明确指出,这是因为石油消费方市场程度的迅速提高和石油供应方的过度垄断所造成的。 在中国,石油业的改革历经了多次,尤其是1998年以来的石油工业的重大改制以及随后的重组上市,加快了中国石油产业市场化、国际化的步伐,形成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竞争机制的引进,建起了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绝大多数石油产品的价格都已放开,所有用油企业的营销也已自主,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仍处于“地域垄断”之中,国有石油巨头牢牢地掌管着中国原油、成品油的供应,原油、成品油定价机制还未与国际接轨。 市场主体严重缺乏,加之扭曲的供求关系,使中国石油用户既不能有效预见石油市场的不安全隐患,也不能在危机面前采取有效的经济和市场手段化解危机。专家坦言,中国石油市场体系和机制的严重不完善,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其自身的发育与发展。 目前国有石油巨头的销售系统基本沿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石油分销体系,形成了庞大的、长链条的多级批发零售系统,机构重叠、人员臃肿、效率低下、反应迟钝。既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市场运作。铁路、交通、民航、农业和林业等石油专项用户也均沿袭传统销售模式,形成各自独立的销售系统,难以成为石油市场的主体。 而目前国际石油采购的方式,则按国家分配的计划指标分月度组织出口,基本上采用现货贸易方式从国际市场购买石油,导致经常出现了“买涨不买落”。1999年1月至2月,在国际油价处于最低谷的时期,中国仅进口原油297.94万吨,比上年同期反而减少了40%;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大幅回升时,而中国的原油进口也开始回升,当月进口原油433.25万吨,成为1998年1月以来进口最多的一个月,是2月份的2.6倍。 重新架构中国石油市场体系,已成为推进中国石油安全首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而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已是世界发展趋势,石油市场不可能游离于这个大趋势之外,单独成为一个封闭的市场。可以预见,加入W TO后将导致中国成品油市场出现新的竞争态势:一是成品油进口专营的局面将消失,即除了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中化3家公司,凡是符合国家有关资质要求的外商和国内企业都可以进口成品油,且3年后不再有进口的数量限制;二是外商将进入成品油分销市场,即打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公司专营成品油批发的局面。 由此,周大地强调指出,中国应立即着手放松石油市场准入管制,放开石油终端销售市场,建立科学的现代石油市场,在对外开放之前首先对内开放。而政府在放开石油价格的同时,必须建立起宏观调控机制,真正掌握住市场管理和调控权,制定市场规则,形成合理的、有序的竞争格局。 据悉,《中国石油安全存隐患》报告建议:一是将分别隶属于铁路、交通、民航、农业、林业等系统的石油专项用户的油品供应系统剥离出来,组建独立的石油销售公司,并享有石油进出口权,使之成为真正的石油市场主体;二是随着石油进口量和非国营成品油贸易量的大幅增长,鼓励其它社会资金进入石油流通领域,营造健康有序的石油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