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离“国际购物天堂”有多远?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8日 06:53 中华工商时报 | ||
俞丽虹 作为国内商贸基础最雄厚的城市,上海日前明确提出“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目标。未来几年内,上海商贸将追赶并超越香港等地,成为国际贸易的交易地、流行商品的发祥地和著名品牌的集聚地。 “购物天堂”是人们对高品质消费环境的一种美好描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是全国公认的“购物天堂”,南京东路的全球百货吸引多少国内外游客趋之若鹜;近年来,上海仍能看到越来越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但在全国、全球商品集聚度等方面已难比昔日“独占鳌头”的辉煌;如今,面对“建设国际购物天堂”的宏大目标,上海差距何在? 综观当今举世公认的“国际购物天堂”城市可见,除了庞大的市场规模、主流的消费群体、丰富的商品种类之外,独具魅力的都市特色、家喻户晓的都市誉称都是必备条件———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纽约是“自由独立之城”,香港则拥有“动感之都”的雅号。 换句话说,“购物天堂”必须具有消费者可以感知的整体特色。“购物天堂”的综合优势与特色大都缘于其文化特色、特定经济政策和整体经济优势。譬如,纽约的世界顶级品牌优势,与美国的世界经济领先地位有关;巴黎的流行服装、服饰和香水,缘于法国浪漫文化;日本超一流的电器工业,支撑东京电器商品的全球领先;香港自由港和免税港的经济政策以及中西合璧的文化,促使香港成为世界流行商品的传播地。与之相比,上海的差距就不难找寻。 整体而言,上海商业缺乏如纽约、巴黎、东京等“国际购物天堂”所具有的综合优势和个性特色。“全世界大约有150多万种商品,而我们能够提供给消费者的,仅为50多万种。”上海市商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晓斋分析说,目前我国缺少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的消费品制造产业,缺少超一流的创新型的民族品牌支撑。 2002年,上海零售市场规模首次突破250亿美元,达到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基本要求。但作为“购物天堂”,差异性才是产生吸引力的源泉。专家指出,上海建设“国际购物天堂”需要特别关注培育自身的特色文化,而上海的特色商业文化应该是海派文化。海纳百川、中西合璧、万商云集、博采众长,这种海派商业文化理应体现在功能和特色各异的主要商业街区。 实践证明,目前上海吸引境内外游客的主要是一批精雕细琢、洋溢上海特色的精品项目,外滩、新天地、上海老街、南京路步行街正日益成为上海商贸的核心吸引力。魅力缘于个性,特色引发活力,上海缺少的正是“这类具有特色的精品项目,而不是整齐划一的沃尔玛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