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就业不宜制定硬指标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3日 06:30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3-2-132:55:16□文钊
北京的几十家私营企业想为再就业出把力,在区县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特意举办了一个专场招聘会。
据报道,这些企业拿出的工作岗位有100多个,但是很多听到消息兴冲冲地赶来求职的下岗职工最后很失望,因为适合他们
的岗位很少,而企业的要求太高了。有人因此质疑,认为这些私营企业不过是作秀装样子,并不是诚心要招聘。但是那些私
营
企业的老板们也觉得委屈。企业用人有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是很正常的,考虑到下岗职工的具体情况,他们还专门对这些工作岗
位进行了筛选,就这样还不行,企业又能怎么样呢?我相信那些私营企业老板是认真的,他们的确是想做一点事情。如果说北
京老板的努力是失败的,大概需要从其他的方面找原因。比如这些下岗职工是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接受了相关的就业培训,
比如用人的企业是否确实了解了这些求职者在职业选择上的局限性,要供需双方自己来完成这种信息上的沟通恐怕是困难的。
政府相关部门还有社会中介机构在这些方面要做更多的工作。就此而论,我倒觉得,北京的老板是讲求实际的。最近一段时期
,不少地方的私营企业老板本着为政府分忧的想法,提出要做再就业的模范,一些地方的私营企业老板还提出了具体的指标,
承诺每年在本企业解决多少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老板们的动机值得嘉许,但是具体的做法,还是颇值得商榷的。从劳动力市
场的供求关系来讲,求职与招聘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企业用人要考虑现实需要,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确定
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多少人。求职者找到一个职业,首先是解决了现实的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也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企业
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如果一个企业不考虑自身实际和需要,盲目地提出要为政府分忧,一定要招收多
少下岗职工,从表面上看,的确提高了一个地方的再就业水平,也为企业赢得了相应的声誉。但是细细想来,如此行事一方面
必然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因为企业招进了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也可能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长远
发展。而一个没有发展的企业注定不可能吸纳更多的就业。这样我们最终可能会看到自己并不希望看到的结果,就是从长期来
看,再就业水平不是提高了而是下降了。我赞成私营企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再就业做尽可能多的努力。不过,这绝不表示
把解决一部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当作企业的一个硬性指标。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是有这样的期望的,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
应该把做好企业当作自己的首要目标,把有利于企业发展放在第一位。事实上,如果企业真的做大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是会
提高的,这和政府部门的目标是不矛盾的。(13A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