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期市发展三大瓶颈 新品上市加速期市复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12日 10:5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昨天,有关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合约的报道刚刚见报,便有吉林农民打电话到本报,询问他们应该如何参与玉米期货交易。农民对期货的关注,显示出实体经济对期货市场越来越殷切的需求。然而,不光是他们,五年来整个中国期货市场更是如饥似渴地盼望着期市新品种的早日推出,盼望着通过"新鲜血液"的注入,加速中国期货市场的复兴进程。 "池塘"大了"鱼"也大了 去年以来,中国期货市场的恢复性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2002年,中国期货市场共成交期货合约13943万手,较前年同期增长15.75%,成交金额39490亿元,增长31%。 今年1月6日,上海、大连、郑州三大期货交易所的成交均创下新纪录,期货市场总成交金额达600多亿元,这是近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天量,即便与高峰时期的1995年相比,这个日均交易量也是相当高的。 在交易量增长的同时,期货市场开始出现多品种全面活跃的局面。期货市场开始逐渐摆脱大连大豆一枝独秀的局面。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的天然橡胶和铜期货交易日趋活跃,特别是天然橡胶,今年以来成交屡创天量,逐渐与大豆并驾齐驱,成为期货市场的又一龙头品种。此外,上海铝、郑州小麦、大连豆粕等期货品种,或保持活跃,或成功启动,令业内外人士感慨期市的"春天"近了。 然而,面对这一片繁荣,有人却泼冷水:期货新品不出,期市瓶颈难除。 瓶颈之一是品种单一。目前,期货市场只有6个品种,保持活跃的也只有4个品种。面对近年来涌入期市的越来越多的大资金,显然"池子"太小,很容易引发大量资金在某一品种上堆积的现象,造成市场风险,去年的连豆5月天量交割或多或少地暴露了这一风险的存在。玉米等新品的推出,无疑将大大缓解这一矛盾。 其二是投资者瓶颈。期货市场早期出现过度投机的状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与交易品种相关的生产、消费企业等套期保值者的参与,市场上充斥着职业的投机客。玉米、棉花等新品种的上市,无疑将带来投资主体的扩大和优化。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认为,中国入世后,许多品种的生产、加工、贸易和消费企业,对期货这种避险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前几年由于治理整顿,期货品种的供给不足,出现了期货供不应求的局面。玉米和棉花期货的上市,将缓解企业对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需求。同时,这些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投资者的入市,有助于优化期货市场投资主体的结构,改善投资气氛。 其三是功能瓶颈。常清指出,以往期货市场是一、两个小品种活跃,容易受到资金冲击,国际上对小品种的监管,也是以抑制投机为主,但大品种价格难于操纵,管理规范、稳健,更容易与国际惯例接轨。所以,新的大品种的上市,将显著提高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和规范程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功能。 事实上,中国期货市场以往过度投机的肇事者,多半也是小品种,如胶合板、红小豆、豆粕、天然橡胶、棕榈油、咖啡等,如此,大资金聚集于小品种,"小池塘"里放进了"大鱼",当然会累积巨大的风险,闹出不小的事端。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接受出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法人出资购买期货经纪公司股权。而年内,允许部分境外机构进入国内期货市场的政策也有望出台。这些举措,都有助吸引大投资者的进入,优化中国期货市场的投资主体结构,改善投资气氛,再对应着新的大品种上市,中国期货市场有望从今年起逐渐形成市场容量和投资者同步迅速扩张的局面,即"池塘"大了,"鱼"也大了。 玉米期货关乎国计民生 在冻结了5年之后,玉米有望成为中国期货市场第一个上市的新品种,这种殊荣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有相当的现实依据: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玉米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玉米的生产和经营风险也日益扩大。在这一现实情况下,玉米产区和相关加工企业对玉米期货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用期货为农民服务的现成例子是美国。美国政府将玉米生产与玉米期货期权交易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以维持玉米的价格水平,替代政府的农业支持政策。通过玉米期货市场,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玉米定价中心。而利用玉米期货市场,美国可以左右全球玉米贸易,调控世界玉米生产。可见,在美国,玉米产业政策与期货市场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 玉米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粮食政策的放开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绝大部分流通中玉米已退出保护价范围。而且玉米由口粮品种逐步转变为工业原料,玉米的价格波动也更加频繁剧烈。入世后,我国玉米生产流通的"北粮南运"格局也有所改变,玉米价格将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国内玉米市场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解决之道是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作用,可以确保玉米保护价收购政策的顺利实施,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同样,恢复玉米期货交易,能够为订单农业中的龙头企业提供科学的价格指导和有效的避险工具,再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作用,为农民增加一条可靠的销售渠道,从而通过市场手段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随着玉米期市的发展,我国将成为东半球的玉米国际市场价格形成中心,迅速提升我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中的地位。 所以,常清指出,像玉米这样今年有望推出的期货品种,都是基础性的大品种,其上市将使期货市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与期货市场试点时尽量选择小品种,以避免对国民经济形成冲击,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棉花期货上市渐行渐近 另一个万事俱备,已确定将在今年上市的期货交易新品种是棉花。 根据"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合约及相关问题说明(讨论稿)",棉花期货合约的交易单位为5吨/手,最小变动价位为2元/吨,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的±3%,合约交割月份为1、3、5、7、9、11月,基准交割品为328B细绒棉(符合GB1103-1999)。据了解,目前,棉花期货的合约设计、规则制订和技术准备,都已经就绪,只待国务院正式批准上市。 事实上,今年以来,棉花期货上市时间的迫近,也有迹象可寻。一个多月前,由国内六大棉、糖购销巨头参股组建的天成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完成筹备工作,这是获准筹建的国内首家棉业期货公司。而且,天成期货也是近八年来国家批准筹建的第二家期货经纪公司,该公司将报请中国证监会及工商部门批准,年内开展以棉花为主的期货交易。 棉花期货上市的意义,与玉米类似,一是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二是有助于提高国家宏观调控决策的科学性;三是有助于棉花生产、经营和消费企业回避市场风险;四是有助于调节市场供求,减缓现货市场价格波动;五是与国际接轨。 除了玉米和棉花,中国证监会期货部有关负责人最近透露,股指、国债、油菜籽、石油期货等也在研究中。上海期货交易所也透露,该所在燃料油产品开发期货品种条件最成熟,上海期交所目前正在做石油相关企业的工作。然而,由于金融期货极为敏感,目前看来,其上市还比较遥远。 中国期货市场大事记 1990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标志着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 1992年9月,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同年底中国国际期货经纪公司开业。 1993年5月2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标准化期货合约,实现由现货到期货的过渡。 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要求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中国期货市场规范整顿工作由此开始。 1994年4月6日,国务院开始关停一些大品种,停止钢材、食糖、煤炭期货交易。同年9月29日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 1994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国务院证券委《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若干意见的请示》,开始了对期货交易所的全面审核、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参与期货交易的严格控制、对各种非法期货经纪活动的严格查处。 1994年10月,国务院授权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11家期货试点交易所。1995年1月,天津、长春两家联合试点期货交易所诞生。1995年4月19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成为第14家试点交易所。 1995年5月,国债期货"3·27事件"和"3·19风波"导致国债期货交易被暂停。 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将原来的14家期货交易所合并为大连、郑州、上海三家。 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中国证监会《证券监管机构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确立中国证监会统一负责对全国证券、期货业的监管。 1998年11月2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重新修订后的大豆、小麦、绿豆、铜、铝、天然橡胶等六个合约。 1999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 2000年12月28日,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会员大会主席团会议在北京举行。 2001年3月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写入"十五"计划纲要。 2001年6月末,《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正式颁布。 2002年2月4日,中国证监会重新修订并发布了《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与《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 2002年6月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宣布新的《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和《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开始实施。 2002年10月10日,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期货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准则》征求意见稿出台。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公布《期货经纪公司电子化交易指引》。 (上海证券报记者许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