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十年三人行(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4日 17:36 《新华航空》杂志 | ||
蒋晓松:博鳌之父 潘石屹:借势赢家 冯仑:为思想家尊严而战 十年一觉海南梦,当年小潘今又来。 当中国地产界的争议人物、北京现代城的大赢家潘石屹,准备放弃北京房地产市场,重回海南大施拳脚的时候,突然发现,舞台变小了。小潘是聪明人,在北京捞了大把钞票, 蒋晓松:博鳌之父 十年磨一剑,出鞘天下奇。把一块被世人遗忘的小水镇,打造成令政治家、企业家争相露面的民间讲坛,这是蒋晓松的独家功夫,也是蒋对海南房地产的贡献,当然,他也是大赢家。 不过,事后回头看,这个赢家来得并不轻松。宏大的眼光,精密的策划,不妥协的信心,谋定而动的勇气,这些因素中的某个方面出了问题,不但是事情做不成,还要背着不合时宜的疯子之类的笑柄。 作为海南晓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海南博鳌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蒋晓松行事向来低调。2001年5月,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并引起轰动,如果不是大会的组织者辛格先生在致辞中提到蒋晓松,“他的先见之明和魄力使得这个小渔村变为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成为可能”,蒋晓松被外界所认知的时间,可能还要晚一些。 不过,此前的蒋晓松已算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了。1992年11月,海南晓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000万港币,至1999年底,公司总资产经评估已经超过6亿元人民币。 当然,如果不是蒋晓松促成了“博鳌亚洲论坛”选址博鳌,不管蒋氏多么优秀,也未必能引起各界对他的关注。 1992年,在海南完成一个住宅小区后,40岁的蒋晓松偶然来到了博鳌,并当即被迷住了,“当时完全为博鳌的风景倾倒,凭着我的一种直觉和这些年当导演的视角来看,博鳌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具备了所有最有诱惑力的题材。”不久,蒋晓松就把博鳌整个41.8平方公里的地全部都“圈”了下来。 这之后,海南房地产热也开始急剧降温,蒋晓松和海南的寒冬都来了。这个寒冬长了点。5年多时间,蒋晓松在一个接一个的胡同中穿梭,结果一个接一个都是死的。 怎么办?博鳌的优美风光吸引了蒋晓松,也套牢了蒋晓松。 关键时候,经历帮助了蒋晓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蒋晓松曾在日本生活过,从事的是艺术行当,在日本政商两界都有不少朋友。 “博鳌可以借鉴瑞士达沃斯论坛,搞一个博鳌亚洲论坛!”1998年,日本前首相细川护熙一句话,点醒了梦中的蒋晓松。很快,蒋晓松又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等人处,获得了的支持。搞博鳌亚洲论坛,探讨亚洲前途,蒋晓松知道博鳌如何突破了。 此后,如何巧妙说服政府,获得政府的支持,说明蒋晓松不愧是著名艺术家白杨儿子,一路绿灯,到处支持。在获得政府支持之后,1999年8月,蒋晓松的晓奥集团与中远置业集团、海南黄金海岸集团组建海南博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负责博鳌亚洲论坛会址“博鳌水城”41.8平方公里的规划开发建设工作。 后面的故事真的地球人都知道了。博鳌亚洲论坛如期召开,中远、中石、宝钢、海航等企业取得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员资格,潘石屹在博鳌开发了“博鳌蓝色海岸”,一群富人买下豪宅。 在蒋晓松的脑海里,会不会有如何做好做大博鳌蛋糕,赶超达沃斯的梦想? 潘石屹:借势赢家 钱多,人傻,快来。 谁是这六个字的明码电报的发明者?有人说是潘石屹。 为嘛是小潘?其中有故事。 时光倒流十年,日后的万通六雄,冯仑、王功权、易小迪等人,还在海南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平南巡讲话,点燃了新一轮经济腾飞的火把,冯仑等看到了“钱”景,弃政从商,成立了万通公司。说是公司,也没有主营业务,炒地皮,倒技术,能赚钱就行,远不是日后专心致志于房地产的劲头。 潘石屹是六雄中的小兄弟。人小,胆大,无知无畏,老是想走异端,闯新路。瞧着海南地产势头不灵,潘石屹决意到北京试试运气。这次的北京之行,改变了万通和潘石屹的命运。 一到北京,潘石屹的眼睛绿了,商业嗅觉极佳的他,立即闻到了北京房地产的铜臭气。于是,一封“钱多,人傻,快来”的明码电报发往海南,万通杀入北京,北京阜成门边多了个万通新世界广场。 别看如今的万通新世界广场成了小商品城,想买便宜货的大叔大妈把那里挤得水泄不通,万通高档商务楼也走下坡路,但万通当年可能圈到了近10亿元人民币,万通一下子腾飞了。 后来的故事,地球人都知道了,现代城一炮打响,红石实业老板潘石屹已经与万通分手。 据说,冯仑对潘石屹的评价是,前面遇到他,后来娶到了张欣。剑桥知识分子出身的张欣,经过与潘石屹的结合,乃至后来甘愿为潘生子,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段奇缘,但正是潘的过人的商业感觉,加上张的杰出设计能力,才使北京现代城一时畅销无二,也是潘敢回博螯建蓝色海岸的底牌。 当然,在商业天份之外,潘石屹善于借外势,应该也是成功的法宝。从前期在冯仑处借思想,到后来在老婆处借口味,再到蒋晓东处借大场,潘石屹一路上的成功,都是借来的。 这样说,是不是贬低了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当然不是,就许你诸葛亮草船借箭,就不许俺小潘借点东西?借不是偷嘛。 冯仑:为思想家尊严而战 未来中国房地产业的公司,一种是追求每一项产品的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房地产企业;一种是对传统房地产业的全面创新,地产商与房产商分开,房屋供应从传统的现场湿法施工,变为工业化、产业化的干法施工。2001年11月,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仑这样给中国房地产企业定位。冯是中国房地产界公认的思想家,在他看来,万通的目标应该是第二类企业。冯仑是国内最早关注新经济的地产商。1994年万通就在美国投资亚信,编织中国第一家房地产网——北京房地产联合网。1999年,冯仑又和王石等人合建“中城房网”。 2000年4月,冯仑设立“创新业务小组”。在北京怀柔山区,闭门两个月后,冯仑宣布:要做房地产业的戴尔,在网上建房。“我不花钱圈地了,土地只是我在网上按需建房的集成要素。”冯仑把自己定位为网上房屋集成商,万通将通过网络,实现全球采购,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独立住宅。冯仑为万通筑巢网定下了5年后100亿元的销售目标。 可惜,时不我与,浅薄时代经常不给思想家面子。冯仑的思路刚刚调整好,即遭当头一棒:网络经济的神话破灭,与北京楼市日趋火爆同时到来。无奈之中,北京万通只能延续1999年开发的万泉新新家园项目。同时,万通还想趁北京写字楼市场迅速回暖之际,尽快启动写字楼部分,以便在高利润的写字楼市场分得一杯羹。 当然,冯仑苦心孤诣追求创新,也与万通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优势尽失有关。冯仑曾经做过公开表示,不创新,万通无法与万科竞争。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万通系”声名鹊起,其中多是从万通分出去新地产商。离开万通3年后,潘石屹凭现代城一炮打红,易小迪把阳光100做成了楼市新星,这两个人都是1991年在海南与冯仑创业时的万通六雄之一。加上其他万通人开发的项目,冯仑和万通反倒被笼罩在“万通系”光环的阴影下。 在这种背景下,就不难理解,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十年之际,冯仑到处与人打嘴架了。一方面,如何将以往的辉煌经验与创新欲望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奇迹?一方面,要为万通的新发展找到思想,否则有失思想家尊严,冯仑一边啃着线装书,一边想着世界变化,捍卫思想家的尊严,冯仑担子不轻。撰文/刘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