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203:34:06【记者徐冀19日北京报道】
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东亚地区将有可能实现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恢复能力和相互依存的经济区的目
标,只要东亚地区将机构改革议程进行到底,以技术和创新为本,投资于教育和知识,为地区的发展前景注入新的生命力,加
速部分国家加入发达国家行列的进程。这就是世界银行今天在日本东京发布的最新报告《创新的亚洲:增长的前景》所描
绘的
创新型增长的未来蓝图。这份报告指出,资源投入曾是过去的主要增长来源,但东亚的未来将取决于创造一个促进创新的环境
。尤其是研究结果表明,东亚成功的发展模式在过去30年带来了高速增长和减贫成果,但在未来其效果可能会降低,会出现
收益递减。报告指出,造成“亚洲模式效果递减的原因包括东亚的主要出口产品正在转为低附加值商品,以及来自成本更低
的生产企业和超级全球合同制造厂商的竞争日益加剧。报告敦促说,前进的唯一方式是东亚正在实现工业化的经济体超越开发
的“模仿阶段而进入“创新阶段,提升产品的价值链,并向服务业领域扩展,这就要求有意识地以创新作为主要的增长来
源。亲临东京出席报告发布会的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说:“东亚如果不从生产要素集约型的生产模式转向技术集约型的生产
模式,未来的增长速度就会减慢,实现千百万人脱贫,改善千百万人的生活、教育和前程的机会也会随之减少。因此,东亚各
国即使是在应付今天的当务之急的情况下,也应抓住时机,开始为建立更具创新性和竞争性的未来播种奠基”。研究结果认为
,振兴东亚将取决于:保持过去的强项宏观经济和政局稳定,开放贸易,高储蓄率和投资率,人力资本开发;克服现在的弱项
———金融脆弱,公司治理,监管制度,法律框架,汇率管理,社会保障;开发和强化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研究报告
论述了实现这一转变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着眼于:地区的经济状况;国家为克服现有弱项而实行的改革;以合作作为
一种加强区域经济的手段;培育创新能力所需要的动议。世界银行经济顾问、报告的主要作者沙西德·尤素夫说:“技术革命
继续迅猛发展,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随着将原件供应商、组装厂、供应链管理者和买方组合在动态关系中的国际生产网
络的出现,生产组织正在发生变化。东亚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否则就有落后的危险”。向前看:10条政策建议在各国都应采
取适合其收入水平、体制发展、近期历史和构建、融资和实施政府政策的能力的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前提下,研究报告提出1
0条政策建议供东亚各经济体在规划21世纪发展方针时参考。宏观经济政策1.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对包括政府在内的债
务进行审慎管理。2.管理好汇率,从而保持与国家的大小和开放程度相适应的一定的灵活度。3.加强区域协调以强化金融
稳定,保持贸易增长率,促进竞争。尤素夫说:“尽管(东亚)地区的多样性使得在中期内建立联盟很难实现,但各国可以通
过关注那些共同利益之大足以克服协调及和谐化障碍的领域,比如贸易和金融管制,从中获取可观的收益”。政策体制4.推
进金融改革,便利银行结构重组或重新注资,市场和监管机构建设。金融体制改革意味着政府或企业集团需要放弃引导资金流
出银行的企图。5.取消市场管制以促进竞争,从而缩小东亚与主要西方国家之间在金融、零售等服务业的技术差距。6.采
取措施使法律制度成为保护权益和执行规则的有效工具,将是对金融改革和加强公司治理的重要辅助。推动创新的措施7.高
等教育的质量和信息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将决定创新制度作为增长跳板的表现。8.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集群(例如在东
京和京都的此类集群)是创新制度的关键要素之一。动态的集群依靠的是支持开放的政策、培训等公共服务、物质基础设施和
文化氛围。9.激励措施,例如税收优惠、知识产权保障、新企业的购股权计划、政府提供的种子资金等,都可以推动创新。
10.国内、区域和全球贸易与竞争政策可以帮助创新制度保持高速运转。如果没有竞争压力,创新的动力几乎必然
会逐渐减弱。与此同时,虽然一个强大的市场能够提供部分激励,但政府也可以发挥作用,采取主动以加快和保持创新的步伐
。沃尔芬森说:“从生产要素密集型增长向生产率驱动型增长转变,从模仿型向创新型增长转变,无疑道路将是坎坷的,实施
将是困难的。然而,机会是有的,东亚国家已经拥有实力地位作为出发点———充足的资源供应、制造业技能、教育和科研基
础设施、金融和商业服务基础等等。多数经济体都在日益开放和增强竞争力。东亚已为再次跃进做好准备。亲眼目睹蓝图在何
种程度上变为现实将是令人激动的”。(20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