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因为中国政策与别国不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7日 18:02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2003年1月17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3年会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本次年会,以下为文字实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我们是属于当局者迷,有一些事情说不清楚,所以就不用说了。我谈点一般的感觉。加入世贸以后,这一年中,很难说短期有很大的能耐应付,短期政策有很大的效果。还是因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还是建国三十多年我 共性的问题是首先把情况搞清楚,再说个性的问题,再说个性上的对策问题,就比较清楚了。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前,过多强调的负面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客观因素,强调了中国和外国的不一样,很少想想中国和外国的相同点。外国人吃饭我们也吃饭,外国人穿衣服我们也穿衣服,没有什么不一样。刚才大家说,农业,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强调了很多,其实我们如果不是因为政策的缘故,不是因为体制的缘故,就那么大差别吗? 假如说,农产品征收8.4%的税,农民比城里人交的税还要多,假如这种情况不存在,有那么大差别吗?再假如,义务教育国家百分之百包下来,有这么大差别吗?过去农村没有那么多限制,改革开放二十年创造出了很多限制,肯定会发展得更快一点,进城打工,入学没有那么多限制,北京的学校接收农村小孩子,享受义务教育的话,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吗?所有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说义务教育,实现全面的义务教育我们还达不到。 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中国情况特殊,不能解决,而是因为政策得和其他国家不一样,所以无法解决。我96年的时候就发现了教育问题,改革开放以后20年,在校学生数,大学、小学、中学加在一起,占人口比例,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是下降的,我们增加了三个亿。现在的比率在校学生可能是17%。77年的时候,在校学生是22.9%,差5个百分点。在校学生数相对人口数是下降的。我们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寿命延长,人口老龄等等。 另外,农民收入增幅不快的问题。农民增加收入的出路在哪里?如果仅仅靠工业生产,我们工业产业力有将近两亿的人口,将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用不着这么多人,机器越来越先进了。那么农村人口只能往城市走,发展城镇。服务业的问题,十六大提出来文化产业,很长的时间内我们认为不是产业,教育可能是产业,大家可能把产业理解为商业化,市场化, 其实你仔细想想,每一个产业,包括农业和工业产业都有很大的特殊性。种西瓜和白菜差别很大,教育文化有那么大差异吗?没有。可以比比,卖面包和卖馒头的差别大吗?会卖馒头,不一定会卖面条。还有供水、供电等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客观的供求关系在那里,至于是不是全部市场化我们再商量。 另外,说我们的经济很好,因为增长速度很高,8%,出口是增长22.3%,我们现在应该重视效益,重视结构,重视质量。这样的增长其实后面还有很多的问题,同时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是很多的。有一利就有一弊,我们对利的方面看得多了一些,对弊的方面看得少了一些。比如出口,反倾销等等,这个就不必说了。 我们简单想想,我们这么多产品,以那么低廉的价格,增加值那么低卖给美国?还要补贴。这个损失是无法计算的。和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相比,哪一个益处更大一些?我们现在的概念,就是工资待遇高了,平均60—70美元。我们再翻一番,翻两番,也比马来西亚低,价格优势还有,靠价格优势没有问题。但是非价格优势还没有。非价格优势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我们就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