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一个新的中国创富大时代正在到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13日 15:25 南方都市报 | ||
“可以富”并非神话 孙德宏 当下“冲”进我们视野的有太多“如何致富”的书,坦率地说,我对此类致富书一般是不以为然的。 不过,事情也有例外。大概两年前读过一本记者吴晓波的《大败局》,感觉颇佳。今天又有一本书,也是一名记者的书,这就是张庭宾的《中国可以富》。 这两本书成了“例外”的原因在于他们都是严肃而扎实的书,这是其一;其二在于他们都试图在那些或成或败的“个案”之中提炼出一些颇有见地的一般精神层面的东西来。因为“其一”,他们可信;因为“其二”,它们就不仅告诉我们一些“技术”和方法,而且还热切地阐释给我们一些原则和道理,甚至还向我们提供了一些不仅是经济的精神成果。 与《大败局》所说的十个扎实的失败的著名企业个案不同的是,《中国可以富》说了23个几乎都是“成功人士”的故事以及大段大段颇有原创意味的理论探讨。如果说《大败局》是十个“典型样本”的案例分析的话,那么,《中国可以富》则是在更宏观的视野中,在作者极其坚定的“中国可以富”观点的主导下,相当程度地把那些已经富起来的“职业精英”、“新锐老板”的故事当了“论据”,所以这些故事就大多不那么完整,也正因为其不那么完整“,所以其中那些故事的片段和细节就有了更精粹、更“典型”,更有说服力的可能——事实上,张庭宾所讲的那些“职业精英”、“新锐老板”故事的片段或细节,确实挺精粹、挺典型、挺耐人寻味的。但作者也未止步于此,他试图从这些个案做出提炼一个“财富魔方”——正如作者所言:“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通用模型,能够解释当今中国贫凡青年成功背后的奥妙”。 做了10年记者的张庭宾,如今已成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的编委,其《中国可以富》从精神层面上讲,有着十分鲜明的对新闻原则的敬畏和对创富精神的探求;从实物层面上讲,该书有不少章节其实就是由他那些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报道延伸而来。书中的所有人物,几乎都是眼下传媒关注甚至追逐的焦点人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张的大部分文字与当下那些“身体写作”、“低端竞争”的媒体报道是有大不同的。这里关注的是中国创富最前沿和尖端领域,如证券、金融、管理咨询、物流、IT、房地产、传媒等行业的人物和事件,其亲历接触的也都是各行业最顶端的人物——如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章晟曼、联想总裁杨元庆、世界500强首位华人女性副总裁叶莺、在世界十大投行中名列前茅的高盛亚太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胡祖六、中国最成功的外资银行花旗最成功的上海分行行长黄晓光、中国IT管理第一人的张后启等等。其价值取向上显然已经超越了对“名人”和“轰动效应”的炒作式追逐。 这些故事的片段或细节作为“前沿新闻”的单独存在,已经是很好的报道了。但当他们在“中国可以富”这个总题之下被重新整合而集体出现,并且作者发现他们共同出生贫寒却靠奋斗创造成功的共性时,便共同地阐释着一个中国“应该富”、“可以富”和“怎样富”的并非神话的一般道理,乃至这些道理背后的“中国财富灵魂”了。 索尼、洛克菲勒之类的故事,是十几年前青年创业者们近乎“圣经”般的辞典。今天,我们身边同胞们的故事可以应证张的“中国可以富”的观点,作者为避免这种推论落入简单枚举之嫌,还用“直面转型中国”一篇,真诚地推演其个人对中国未来由悲观而乐观的思维历程,虽不乏偏激和武断,但毕竟在这一进程中正不断挺上前台的,那些出生贫寒的中国人的故事确实挺激动人心的。另外,虽然我对作者一些比较肯定的理论思考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其中所谓“十大财富陷阱“、”五种创富思考工具“等等的讨论,对启发我们的思考,应该还是有某些帮助的。 或许刚刚出版的这本《中国可以富》很快也会成为今天青年创业者的有一部“辞典“——谁说别人的故事不可能被“复制”成自己的,甚至是大家的故事? 至少,那些颇令人热血沸腾的“别人的故事”背后的精神上的成果,对我们大家而言,应该具有某些普适性。 (《南方都市报》2003年1月9日7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