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居民储蓄高速增长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7日 07:27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而国民收入分配也逐渐向个人倾斜,这就使得居民收入不断提高, 保持了一定的增速。而居民储蓄存款来源于居民收入,所以居民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增长密切相关。根据对19 91年以来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储蓄增长数据的统计,全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年增速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增速基本 保持同步。但是,进一步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居民储蓄的增速要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这表明储蓄增量不仅来自于居 民增收,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居民的"超储蓄"。 居民"超储蓄"反映的是居民储蓄意愿在增强。随着我国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福利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人们在考 虑收入的支配时,防患意识明显提高。为应对改革带来的不确定性,许多居民进行预防性储蓄。此外,教育产业化的结果带来 教育费的上升,人们为后代教育进行储蓄的倾向也随之增强。现在,具有以上储蓄动机的储户在不断增多,而此类储蓄具有很 强的刚性,难于分流。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居民储蓄存款的快速增长呢? 1、我国居民储蓄人均数低,储户结构与收入结构不对称。8万多亿元居民储蓄从总量上算是比较高的,但人均算来 并不高。按人均计算,我国人均储蓄额尚不足6千元,不仅距离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跟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水平也并不 高。此外,从储蓄结构看,占储蓄账户总数20%的储户为高收入居民,其储蓄额占总储蓄的60%以上。而占储蓄账户总数 80%的储蓄者为低收入居民,他们的储蓄额占总储蓄额不到一半。 2、8万多亿元居民储蓄是社会的稳定器。许多居民储蓄是出于养病防老以及后代教育的考虑,部分储蓄甚至是居民 的"养命钱"。8万多亿元储蓄存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和养老保障不足、教育收费越来越高给社会带来的压力。在对储 蓄存款进行分流时要充分考虑以上两个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适度分流。 3、创造更多安全性强的投资工具,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近1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尤 其是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有了较快发展。但它们为居民提供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匹配较好的产品仍显不足。从居民踊跃 认购国债可看出,大多数居民对相对安全、利息收入又高于银行储蓄存款的投资工具存在巨大的需求。为此,可以创造一些安 全性较高同时又具有一定盈利性的投资工具,主要是高等级债券。例如可以允许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发行市政债券等,以及收 益稳定、具有特许经营权的公用事业债券等。 4、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储蓄向消费转化。目前,随着居民收入和储蓄的增长,部分高收入的居民消费水平正处于从 1万元向10万元跨越的转型期。但是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消费高速增长,基本耐用消费品市场渐趋饱和。而新的 消费热点,如汽车等存在不合理的收费和管制,住房市场不健全,有的城市房价畸高,旅游等领域也不尽人意,这些都制约着 储蓄向消费转化。为此有关方面应加强对新兴消费热点市场的管理,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