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游地区:寻求跨越式发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2日 17:14 南风窗 | ||
本刊记者欧阳觅剑 刘志明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借鉴和吸收先进地区的经验和资源,通过超常规的增长,快速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 因此,除了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四省两市”,一般省(市、区)都提出要跨越式发展 天津:实现跨越式发展 天津市市委书记张立昌,1939年7月生,河北南皮人。1997年8月起,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天津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京师门户,又是连接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天津还是北方十几个省市通往海上的交通要道,拥有北方最大的人工港。 2001年,天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26.67亿元,增幅12%,位居全国第一。 天津具有好的基础,应该率先实现现代化,但张立昌以学习的态度,提出天津要“跨越式发展”。 张立昌提出要使天津尽快成为国际性现代物流中心。他很重视利用外资,多次与三资企业会谈,并指出天津与摩托罗拉合作是一个成功的典范。 张立昌常看望普通工人和市民,提出要带着深厚感情,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渠道。 福建:建“三条战略通道”,积极推进“三通” 福建省省委书记宋德福,1946年2月生,河北盐山人。 福建与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有大小岛屿1202个,拥有许多天然良港,居于中国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 福建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57.3%,居全国首位。水利资源丰富,居华东之首。 宋德福说:加快福建发展,必须着力构建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对外开放三条战略通道。对于福建在发展两岸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宋德福说,福建将推进沿海部分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直接往来,开设定期航班,推动建材和农副产品等货物直接往来,举办商展和招商活动,互设经贸机构,密切与金马澎以至台湾本岛的经贸合作,为“三通”做好准备。 辽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老工业基地的快速发展 辽宁省省委书记闻世震,1940年1月生。辽宁海城人。 辽宁是东北经济的重心,国民生产总值2001年为5033亿元,占全东北的61%;还是东北地区的重要门户,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东部地区8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要通过辽宁的海港口岸;也是中国的交通枢纽,铁路网密度及其货运量居全国首位,沈阳大连高速公路是目前大陆最长的一条高速公路。 闻世震所说的经济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第一产业是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重,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工业方面,巩固和发展石化、钢铁、装备制造,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汽车两个优势产业,使其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所有制结构方面,继续加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发展非国有经济。他表示,“十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要在20%以上。 辽宁省的国有企业职工最多,离岗、下岗职工最多,离退休职工最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职工最多,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是辽宁的阶段性目标,辽宁也是全国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惟一试点省,因此闻世震特别关注重视社保工作和再就业工作。 吉林:老工业基地、农业大省的跨越式发展 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男,1942年12月生,江苏溧阳人,工程师。 汽车、石化是两大传统支柱产业。山地资源丰富,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尤以长白山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最。吉林和辽宁有着很多相似性,也要进行结构调整和解决就业和社保问题。 王云坤指出,吉林要改造提升汽车、石化、电子、食品、医药等支柱和优势产业。要积极推进城市化,以加快发展长春、吉林等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同时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有选择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吉林还是农业大省,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由种植向加工的转化。并把相当部分农民转变为市民,加快农村就业结构调整。 黑龙江:二次创业、富民强省 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徐有芳,1939年12月生,安徽广德人。高级工程师。曾任林业部部长。 黑龙江矿产资源丰富,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累计向国家提供石油16.5亿吨,占全国产量的50.1%。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该省是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占全国木材产量的40.3%。 徐有芳指出,黑龙江要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重大装备工业基地、石油化工和煤炭化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还要努力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大省和北药生产基地。 在对外开放上,黑龙江要建成联结内地、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的沿边开放大省。黑龙江也是农业大省,徐有芳很关注三农问题和税费改革,他强调税费改革总的原则是“减负、规范、稳定”,并由局部试点转为全面实行。 山西: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 山西省省委书记田成平,1945年生,河北大名人。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毕业。曾任青海省委书记。 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山西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北京1/4的电力来自山西。 经济结构调整是田成平工作的重心。他说,山西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突出最集中地表现在第二产业,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工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0%,工业调产是山西结构调整的“重头戏”。 山西要推动煤炭工业由挖原煤为主转向地面综合开发利用为主,建成全国最大的洁净煤和优质焦炭生产基地,同时还要结合国家“西电东送”的战略,增加用于发电煤炭的比重。 田成平近日和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会谈,希望推动山西能源、化工等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化方向发展。他会见日本企业家,讨论利用日本企业在生产和环境治理技术方面的优势。 对安全生产,田成平极为重视,他多次前往事故现场,痛斥瞒报行为。 河北:推进京津冀的全面合作 河北省省委书记白克明,1943年10月生,陕西省靖边县人。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海南省省委书记。 2001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578亿元,在31个省(市、区)中列第六。河北与北京、天津共同构成的京津冀经济区内拥有近1.2亿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全国大陆总量的10%以上,是全国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白克明到河北的时间不长,暂时还没有针对河北的具体情况提出特殊的发展战略。但有一点他应该会继续前任的做法,那就是推进京津冀的全面合作。 河南:把河南的形象树起来 河南省省委书记陈奎元,1941年1月生,辽宁省康平人。曾任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 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达到5645亿元,居全国第五。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2000年底,全省总人口为9555万人。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首家规范化的粮食期货市场,“郑州价格”是全国粮油交易的指导价。 陈奎元说,把河南的形象树起来,是对河南人民最大的贡献。基于此,河南省整顿市场环境,将2002年定为“优化环境年”,对郑州、开封、洛阳进行整治。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他将其看作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希望所在。 他对税费改革十分关注,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还抽调大批机关干部驻村工作。 湖北:落实税费改革政策 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1945年4月生,浙江绍兴人。曾任建设部部长。 湖北已形成十堰-襄樊-武汉汽车工业走廊,重、中、轻有机结合,改装车与零配件配套,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俞正声花了很多时间在农村,对减轻农民负担非常重视。他走村串户,广泛听取意见,要求把违反政策规定多收的资金退还给农民。湖北国有企业数量多,再就业压力大,扩大就业也是俞正声关注的问题。他还着手整顿干部工作作风,研究怎么用硬措施来改善软环境。 湖南:成为广东的“四大基地” 湖南省省委书记杨正午,1941年生,湖南龙山人,土家族。 十六大期间,杨正午说,农民全面实现了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杨正午希望湖南成为广东的“四大基地”:农副产品的重要供应基地;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向内地推进的基地;广东人才和劳务输出的基地;广东人休闲度假、旅游消费的基地。 安徽:承东启西抓住机遇 安徽省省委书记王太华,1945年生,江西兴国人。曾任江西省省委副书记。 安徽省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安徽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王太华认为,特殊的地域位置,决定了安徽能够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独特作用。安徽既可以梯度转移东部资金、技术,又可以拓展西部市场,形成东部向西部开发的纵深地。 他还提出要振兴县域经济,在蒙城、宣城调研时,鼓励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江西:做上海的后花园 江西省省委书记孟建柱,1947年7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上海市委副书记。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 孟建柱说,江西紧靠东、南部发达地区,区位优势在中部地区独一无二。相对东部发达地区,江西又具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 孟建柱提出江西的具体发展目标,成为沿海城市的产业梯度转移基地、优质农副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成为上海市民观光旅游的后花园。 海南:一步一个脚印 海南省省委书记王岐山,1948年7月生于青岛,山西天镇人。高级经济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学院研究生部兼职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广东省副省长、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 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土地总面积344.2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约42.5%。海南土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 王岐山刚到海南,就到博鳌调研。他说,博鳌不仅是海南的脸面,也是中国的脸面,一定要树立海南的美好形象。王岐山告诫各级官员,海南的经济发展以前“发烧”过,现在要一步一个脚印。既要树立自信的海南,也要树立信用的海南。 本文章属于南风窗2003年第一期系列专题文章之一,这一期的主题是“财富涌流”,从宏观层面全面透视和解析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迁。《南风窗》杂志社授权新浪财经在72小时内独家使用,其他任何媒体转载必须征得新浪财经同意。联系电话:010-82628888-5382 finance@staff.sina.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