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财富涌流 > 正文
警惕中国产业空心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2日 16:04 南风窗

  本刊记者 章敬平

  2002年12月13日,樊纲再出惊人之论。这位被媒体视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经济学家,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警示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在决策资本投向方面正沿着“离制造业”的方向越走越远,最终有可能陷入产业空心化的泥沼。

  不独樊纲,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都从不同视角,对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攀附高新科技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的新经济概念,打动了很多地方官员,制造业中的大部分被视为夕阳产业,发展制造业成为不思进取的落后意识。”

  资本投入“离制造业”

  有数据表明,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是全球最快的。作为新生力量的“中国制造”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排名已达世界第四位,让我们的邻居—制造强国日本整天里摆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害怕被抢了饭碗。甚至有媒体放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

  如此情境下,“离制造业”让关注中国制造的人们不禁为之一愣。因此在论坛上,这一概念受到记者们的追问也就不难理解。

  对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搞明白什么叫“离制造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依次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史表明,工业内部结构也将经历:先以重、化工业为主,然后向高度加工工业转移,并发展到技术密集化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新旧产业衔接得不好,经济很容易就会在“离制造业”的阶段感染,最终患上“产业空心化”之病,用一句俗语形容就是“青黄不接”:原有的产业衰退了,为了生存向后进国家转移;可新的产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补不上转移出去的缺口。旧的已去新的没来,于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比重就不断下降,形成“外实中虚”、日趋萎缩的局面。

  产业空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离制造业”就是产业空心化这个最坏的结果到来之前的先兆!

  “离制造业”现象在抬头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离制造业”现象。无论是劳动力的质和量,还是社会资本流向,都初显征兆。

  本刊记者2002年7月刊发的《“中国制造”下的“技工荒”》中就技工人才的匮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实际情况表明“技工荒”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

  2002年9月,在“技能人才与中国制造”论坛上,众多大型企业的老总感叹高级技工找不到,就连来自老工业基地沈阳的沈飞集团每年也都受此困扰。

  中国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2/3配置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只占1/4,其中制造业仅为1/6。1995年以降,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开始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迅速上升,并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专家认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迅速增长和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减少,表明劳动力配置并不是按照工业化的发展轨迹运行的。

  放眼主要工业化国家,美、德、日、英等国劳动力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远远高于中国,其中德国高出中国一倍。如果任由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中国经济就将成为由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动过程,而不是工业化过程。

  表明中国存在“离制造业”现象的,还有社会资本的流向。早在半年前,杭州“豪宅疯卖”,就引发了经济学家关于社会资本流向的讨论。从国家统计局的官方数据看,第三产业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势头,而最近五年来,制造业无论在基本建设投资层面,还是在更新改造投资层面,所占全社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都是下降的。

  中国社会资本对工业或者制造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国际上普遍认为,当企业科技投入比例达到2.5%时,企业方可维持生存;达到5%时,企业在市场上才具有竞争力。国外一般大中型企业这一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的大中型企业只有1.49%。当WTO敞开了中国之门后,凭借着距离维持生存的标准还很遥远的技术水平,中国工业不知该如何于竞争中求存。

  对夕阳产业说不?

  在全国各地的“高科技园热”中,地方官员无疑是这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在很多城市,地方官员在会议上反复宣称,工业发展要打破常规,合理跨越。樊纲说,少数地区甚至出现地方官命令民营企业家放弃传统产业的事情。在追求政绩的官员看来,只有高新技术才是朝阳工业。

  众所周知,二战后的西方国家,在原子能、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崛起后,将相对衰退的纺织、钢铁等诸多传统产业视为“夕阳产业”。一些受到强烈刺激的中国人,开始怀疑“夕阳产业”在中国是否有前途?更有人认为,中国可以绕开工业化进程直接进入信息社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说,“如果不能处理好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城市都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样的整齐划一是荒谬的。”

  朱在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以极其诚恳的态度说,没有制造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国其他产业不可能获得良性的发展,就业问题将更为尖锐,人民生活也不可能得到普遍的提升,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茅于轼等人对朱高峰的言论甚为认同。他们以为,中国的国情决定,制造业仍然是中国的主导产业。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基本上完成了以原材料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开始向以装备工业为中心的高加工过渡。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认为,尽管现在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但制造业的存在意义并不会下降。对于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不可能强行超越这个阶段。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关系也不是谁替代谁,或者两选一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中国拒绝空心化

  官员们忽视制造业的态度与两个目标相关:加快经济发展;树立施政业绩。

  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任由资本和劳动力“离制造业”现象的发展,忽视制造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过早地进入后工业化或者服务化阶段,那么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也会影响第三产业的发育和高级化,抑制投资和消费意愿。从长期看会削弱国家竞争力,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考察一下大英帝国衰落的历史,尽管解释的版本很多,但过度把眼光放在虚拟投资而忽视实业投资,尤其是国内的实业投资是经济领域内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一战前后,英国的制造业技术已经无法和后起的德国与美国相比。正如克拉潘在《现代英国经济史》中发出的感叹一样:值得自豪的英国产品越来越少了。

  从近十年来日本经济持续的不景气中,也可以得到类似的教训。中国理应避免让刚刚抬头的“离制造业”现象,发展至“产业空心化”的最坏境地,重蹈他人覆辙。

  (本文所引用的部分数据和观点,来自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提供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背景报告之《制造业与中国经济增长》)

  本文章属于南风窗2003年第一期系列专题文章之一,这一期的主题是“财富涌动”,从宏观层面全面透视和解析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迁。《南风窗》杂志社授权新浪财经在72小时内独家使用,其他任何媒体转载必须征得新浪财经同意。联系电话:010-82628888-5151 finance@staff.sina.com.cn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 】【打印】【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
  投票华语榜中榜,与众巨星欢聚得大奖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独家推出语音祝福!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烟火的季节
[黄品源] 简单情歌
[光 良] 握你的手
[和弦] 老公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图片专题:流氓兔!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行业信息高速路!

企 业 黄 页
在线商机
买:电缆采购项目
卖:自动播出系统
企业推荐
 陕西伟志集团
 三九礼品公司
更多商情发布>>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热招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中医药专治牛皮癣
:雅思深圳考试中心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