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商与重商的辨证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2日 15:45 南风窗 | ||
韩德强(北京) 秦汉以来已是市场经济社会 春节快到了,江南水乡家家户户又该为春节忙碌了。酱鸡、酱鸭、酱肉、鱼干、年糕、粽子,仅这些大宗项目就足够主妇们起早落夜了。在外面赚钱的男人会回家高高兴兴地张 有一副春联也有着久远的生命力: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不过见多了,就熟视无睹,觉得无非是讨个口彩,图个吉利,并不深究。直到有一天,见到史书说,西汉后期长安城里八大富人有卖豆豉的樊少翁,卖丹药的长安丹两位,拥资钜万(当为千万级。首富“樊嘉五千万,其余皆钜万矣”);各省会中,有卖脂粉、卖豆浆、磨刀剑等等而发家致富,势倾一县一邑的,我才想到,这副对联竟是当时这些富商的真实写照。试想,卖豆豉而能成千万富翁,这生意该做得多大!豆豉是大豆的发酵物,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且又不是生活必需品,竞争者众多,替代品众多,很难有厚利可图。樊少翁要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脱颖而出,其豆豉必须口味极佳、选料上品、做工精良,长期忍受微薄利润。为此,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人力显然是不够的。樊少翁恐怕要雇用数百名匠人和店员,每年采购、存贮数以十吨、百吨计的大豆,规范各加工点的工艺规程,设立一个遍布长安的加工和销售网,才能积少成多,成为巨富。长安是首都,各郡县太守、县令到长安吃樊氏豆豉,就可能把口味带到本地,这就可能使樊少翁把采购、存贮、运输、制作、销售豆豉的生意做到全国。这不是“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图景吗? 如果说这仅是推测的话,同期还有一位叫张世安的富翁,却留下了经营产业的文字记载:“家僮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业。内治产业,累积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汉书.张世安传》)这700名家僮当有细密的分工,制作铁、木、竹、藤各类器具,或者纺纱织布,在市场上出售,方能富胜当时最有权势的大将军霍光。 我看,中国秦汉以来已经是个市场经济社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筑遍布全国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修筑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废除原来各国间存在的关税,极大地方便了全国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和交换,使北起阴山、南至南海、西达青藏、东抵东海的广大区域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完成了欧洲在2000多年后才勉强实现的经济一体化。其次,自商鞅变法以来,各国土地就逐渐私有化。土地是当时最大宗的资产,土地私有化在粮食、被服、器具、房屋私有化之后。一旦土地私有化,则一切物品都已经明确了所有权的归属,为市场交换确立了产权基础。第三,秦以法立国,汉以后儒法并重,商品交换的法律制度是明确的。 中国古代社会真是一潭死水吗? 我们知道,分工、交换、产权私有和相应的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有了这些基本要素,市场就会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而这一经济就可以称作是市场经济。诚然,当时政府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很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即使是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也承认,任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政府干预,只不过是干预的范围、方式程度上有区别而已。欧美国家中,干预市场的程度较低,法国、德国、日本都对市场有着强有力的干预。即使在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无所不在,不仅有宏观调控,还有微观调控,例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掌握着这两大产业的众多厂商的命运。 市场经济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它能够沟通有无,促进分工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它又会加速社会财富向商人集中,加速社会两极分化。 由于第一重特性,中国秦汉以来的人口、经济和技术长期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晚至1840年前夕,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清朝前期和中期,中国对外贸易长期顺差,吸引世界各国的白银流至中国。有一位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写了一本书叫《白银资本》,书中引证丰富史料和各家研究成果,认为1500年至1800年期间,欧洲从美洲抢劫或采掘到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流到了中国,欧洲各国只是做了过路财神。这么多白银流进中国后,就进入“神秘的窖藏”,不再回流到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巨额顺差极大地促进了清朝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的发展和繁荣,著名的晋商、徽商等十大商帮就是中国市场经济繁荣的最好见证。如晋商大盛魁,自有资本额高达近千万两白银,拥有员工六七千人,经营牛羊、粮食、茶叶、皮毛、瓷器、铁器、丝绸、烟草、药材等各种货物,采办、运输、销售、汇兑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22个省,几乎垄断对俄国和对蒙古的贸易。大盛魁的营业额,如十倍于其资本额,则为1亿两白银,相当于道光18年(1838年)财政收入的240%,其相对规模之大,至今中国仍无一家企业可与匹敌。 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前期的中国经济不但在国际竞争力和经济总量上无与伦比,在技术上也堪称一流。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长期领先于欧洲1000多年。从北宋起,就开始用煤炼铁,至清代时,已大量采用焦炭炼铁。清朝时,山西的煤炭已经运销北京,成为达官贵人和贫民百姓冬季御寒的必需品。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亦鹤立鸡群,其中铁钉和桐油是关键技术。铁钉使船能造得巨大结实,桐油则可提高船的密封和防腐性能。而有着航海民族、蓝色海洋文明美誉的西方,直到西罗马帝国的后期,还只知皮条、不知铁钉。在铁钉中,山西潞州的铁钉锋利、坚韧、耐腐蚀,为南方沿海造船工业所喜爱。在农业技术上,无论是牛耕铁犁,水利建设还是良种选育等方面,都是欧洲所不及的。正因为经济和技术的发达,中国大地才能繁衍众多的人口,至清中期时近四亿,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约在40%左右。 以往谈到中国历史时,常常只谈宫廷政治;写到中国经济时,又冠以一顶封建经济的大帽子。既封建,则停滞,于是中国历史就成了一潭死水,其间只有明君贤相或者昏君妖妃的活动。如果注意经济体制,则我们不可能不看到一个市场经济体制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不看到千百万农民、工人和商人的日常生活,不可能不看到技术的提高、生产的扩大,经济的活跃和繁荣。 重商即害商的明训 但是,这仅仅是历史的一个方面。市场经济的另一面也在充分表现,那便是财富集中,两极分化。其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土地兼并,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流入城市,成为城市失业人口。失业人口越多,工价越低;工价越低,工时越长,失业人口越多。农村越萧条,城市越繁荣。如此恶性循环,便到了两极分化的顶点。遍地干柴,一点即燃。于是王朝崩溃,赤地千里,富豪们或远迁他乡,或就地受戮。有的人认为,王朝崩溃只是权力腐败的结果。其实,权力腐败与商业繁荣从来就是紧密相联的。富商可以“交通王侯,力过吏势”,王侯亦可下海经商,以权换钱。 物极必反。市场力量发展到顶峰,必然将所有的权力都商品化,也就必然迎来自己的末日。有鉴历代王朝覆灭的教训,所以,每一新王朝开端,总是强调重农抑商,禁止政府官员下海经商,鼓励士大夫廉洁奉公,修身养性,以阻缓权钱交易,抑制两极分化。在这种政策导向下,商人对自己的行为也有所克制,童叟无欺,公平诚信,渐进地获取财富,而鄙薄暴发户。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谓的儒商传统。儒商是商,但却是有克制的商。正因为有自我克制,反而能够持久。晋商、徽商以毫厘致富,家族企业竟可下传长达500年之久,逐渐成为富甲天下的大企业家,这是一种奇迹啊!反观今日世界,无论中外,能够经营上百年的企业有几家?小企业平均寿命3~5年,大企业平均寿命40年左右。究竟谁有资格谈永续经营呢? 抑商才是重商,历史的辨证法恐怕就是如此。在美国,上个世纪20年代是个重商主义时代,就是放任自由主义,却以大萧条告终,华尔街门可罗雀,美国制度的基础动摇。此后接受教训,推行凯恩斯主义,重视生产,允许工会权力壮大,抑制商人权力,结果工资上升,需求旺盛,利润高涨,生产迅速增长,迎来了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从70年代中后期起,美国又改行新自由主义,劫贫济富,削弱工会,推行有利于大资本的政策,结果大企业裁员减薪,扩大生产,却不料需求萎缩,供过于求,纷纷落入破产境地,而且政府债台高筑,贸易赤字日益庞大,世界经济因此落入新一轮萧条。 其实,虽然有了计算机,有了移动电话,但人的自私和贪婪却还一仍其旧。因此,在与人性相关的问题上,中国古人的智慧仍然值得当代人吸收借鉴。重商即纵商,即害商;抑商即爱商,即重商。这正如对待充满活力的孩子,溺爱、纵容孩子其实是杀了孩子啊。 本文章属于南风窗2003年第一期系列专题文章之一,这一期的主题是“财富涌动”,从宏观层面全面透视和解析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迁。《南风窗》杂志社授权新浪财经在72小时内独家使用,其他任何媒体转载必须征得新浪财经同意。联系电话:010-82628888-5151 邮件:finance@staff.sina.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