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元老的永恒话题:陈荣珍和张巨声/与政府赛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8:04 经济观察报 | ||
陈荣珍和张巨声:与政府赛跑 2002年7月7日,合肥市政府要求荣事达和美菱两家的领军人陈荣珍和张巨声同时谢幕的事件绝对应该登上2002年中国企业大事的榜单。 陈荣珍和张巨声都是中国第一代家电品牌企业的领军人,他们如何将自己手中的企业 陈荣珍和张巨声有各自独特的治企之道。 在荣事达的成长过程中,陈荣珍一直不主张上市,但这并不影响他运用自己娴熟的资本运作技巧。早在1985年,荣事达在资产只有300万元的情况下贷款2700万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并迅速形成生产能力,在经济高涨到来之时获得了超常的高额利润,完成了初始的资本积累。1993年,荣事达在资本利润率高达20%时先将企业49%股权出让给港方,获得资金1.1亿元,拿这1个多亿与日本三洋公司合资又引进1.18亿元。此后,荣事达又与美国四大家电厂商之一的美泰克公司谈判生产第二主导产品无氟全能冰箱,荣事达以5个企业的资产存量作价入股引进外资8200万美元,双方平权控股创办了6个合资企业,使总体规模和实力上了新台阶。1998年开始,荣事达跨地域、跨行业组建了4家公司。 张巨声的美菱攻略也是非同凡响。 美菱的发展可分为三阶段。第一级跳跃开始于1983年,在合肥市经委工作的张巨声临危受命调任合肥市二轻局下属第二轻工机械厂的副厂长,当时企业的经营状况很差。经过详细调研,张巨声力排众议决定转产冰箱。仅仅3年时间,美菱就焕然一新。随后的第二级跳跃主要以产品革命为主,美菱树立了自己在国内市场的地位。1989年,张巨声从企业发展战略出发,决定扶持别人,发展自己,走松散型联合的道路。从1991年开始,张巨声开始实行自己独创的“森林战略”,进行多元化发展。1992年11月,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张巨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3年,美菱股份公开发行A股,3年后又再次发行B股。 这一切,都让陈荣珍和张巨声在各自的企业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声望,而他们也一直自信企业可以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发展。因此,他们在权力交接方面的步骤不尽相同。早在两年前,张巨声就选好了接班人,而美菱已经是上市公司,这意味着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荣事达的集体企业出身,加上上述企业内部复杂的资本关系,使得陈荣珍依然处在改革攻关阶段:他虽然已经在几年前曾经说过“他们都可以做接班人”,但实际上从荣事达当时的领导班子构成来看,在其几位副总裁中,鲜有能摆脱陈荣珍的影子独自担纲者。所以,在企业制度的改造还没有最后大功告成、美泰克撤资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最后的解决之前,陈荣珍必须让荣事达在自己的指挥棒下按部就班地前进。不过,后来两家企业经营状况的下滑让合肥市政府找到了借口:“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利害关系,因为根据荣事达和美菱的现状来看,依附在二者身上的‘创业者神话’也应该给合肥市一个交代了。美菱和荣事达是合肥市GDP的支撑,随着这两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逐渐衰退,合肥市有关部门压力也非常大。”美菱的国企性质似乎使张巨声接受这一指令后的表现顺理成章,很快就离开了办公室,回家休养了。但是情况对于荣事达来说就显然一时难以接受,所以就有了当初陈荣珍的抵触以及后来的一波三折,并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不祥的伏笔。 也有业界人士认为,“超龄服役”虽然是当地组织部门给两位创业者的离任理由,但更是为随后的产权改革或产业整合铺平道路、奠定基础,也是国有资本意志的体现。果真如此,那么,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来陈荣珍和张巨声实际上是一直和政府在赛跑,刚开始,双方协议的终点也许是一致的,但是后来政府私下定了另外一个终点,然后突然宣布比赛结束,被牺牲掉的当然不可避免地是陈、张二位。当然,从全局发展来看,从整体利益平衡来看,这个结果未必不是整体利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