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内银行业巨头的2002:其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7:39 经济观察报 | ||
黄晓光:幸与不幸之间 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黄晓光和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这一年来一直站在风口浪尖上。 首先是获得对中国居民开办外币零售业务的权力、上海浦西零售银行热闹开张以后,引起了对“外资银行嫌贫爱富”的一场大讨论。 接着是爱立信清退掉在中资银行的贷款,转而投奔花旗银行。这在花旗银行的业务增长中虽然不是第一例,但却是首次见诸报端,引起国内同行一片哗然。中资银行第一次感觉到来自外资银行的巨大挑战,借机向中国人民银行提条件,要政策。 再接下来,是花旗银行的理财经理为了帮助顾客海外投资,向顾客泄露怎样将外汇携带出境的诀窍,这被有些媒体指为违规转移外汇。 这些舆论危机的出现,充分显示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时遇到的水土不服,诱因并非黄晓光的无能,而恰恰是因为,他这一年的业绩增长太快。 可以说,无论是设置最低存款门槛、从中资银行手中抢客户,在进入中国之前,都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但这些行为在中国大陆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所产生的激烈反应大概让这个海归派职业经理人吓了一大跳。 黄晓光的幸运和不幸都是因为他们是第一批到来者,在他们之后到来的外资银行肯定不会再引起这么多的大惊小怪,花旗为后来者承受了过多的舆论压力。 陈元:政策与商业行的穿梭者 就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深受巨额不良资产之苦时,国家开发银行却宣布,截至2002年上半年,国家开发银行不良贷款比率为3.37%,到今年年底已经下降到3%以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切离不开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一位对经济和金融颇有研究的学者。曾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他,对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职能有着异于常人的高远见识。陈认为,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开发银行是政策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政、货币信用一起构成完整的政府信用,作用于市场建设,促进体制发展,发挥长期的历史作用。 2002年上半年,开发银行共发放中长期贷款803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国债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开发行和其它银行一道共同参与银团贷款项目,并担任一些优质企业的主银行,为这些企业提供巨额授信担保。目前,自2001年取得企业债承销资格后,开发行作为主承销商或副主承销商完成的债券承销总额居业内第一。 马蔚华:创新优势 “中资银行完全不必要妄自菲薄,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有我们的长处。”2002年岁末,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颇为豪气地说。 尽管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肉搏战”早已开始,而对中资银行的蚕食已经展开。面对着外资银行有上百年的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资本实力,马蔚华并不惧怕,他坦言中资银行的学习过程无需太长,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学到。 过去的经验只是构成他自信的一个因素。短短10年间,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海南分行行长的马蔚华就把一个小小的区域银行打造成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而且银行资本金的扩充、实力的增强也在为他的豪气壮色。2002年3月,招行成功发行了15亿普通股,募集资金超过100亿元。由此,招商银行的资本金达到57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总股本、筹资额和流通盘最大的上市银行,也是国内第一家采用国际会计标准上市的公司。 如果说过去,招商银行的扩张是通过完善服务和品种创新来实现的话,而现在它还可以依托资金实力来展开。2002年8月,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开业,且已能够经营香港三级认可制度下的所有银行业务,即混业经营。12月初,招商银行的美国代表处也获准在纽约设立。 但有一点,马蔚华是非常清醒的,那就是不放弃招行在产品和服务品种上的创新优势。 过去的一卡通、一网通奠定了招商银行从其它小行脱颖而出的基础。而今年10月,招商银行推出的新业务——“金葵花”理财服务体系;12月,率先推出了“一卡双币”的信用卡,又比国内同行平添了独到的优势。 一个小小的细节足以说明。12月2日,连续几天北京大雾弥漫,飞机不能降落。马蔚华便从深圳飞到太原,然后从太原连夜乘火车赶到北京,为的是不耽误招行信用卡首发仪式。 徐滇庆:催生民营银行 在外资银行频频向中资银行“发镖”的长时间内,民营银行仍然“待字闺中”。这种状况在今年有所改变。 而这对于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徐滇庆,意味着为催生国内民营银行所做的多年努力终于有了一些结果。 6月27日,央行行长戴相龙带领许多司局级官员接见了徐滇庆、林毅夫等一批主张在中国成立民营银行的经济学家,听他们介绍了关于民营银行的理论研究情况和联系试点的进展情况。这次高度保密的会见将对中国银行业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次原定三个小时的会见被延长到三个半小时,并且央行的态度非常积极。与两年多来一再重申民间不能办银行的态度大相径庭的是,央行行长戴相龙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组建民营银行的研究工作,并且要把这次会见的内容“向上汇报”。 艾尔敦:沉默而凶猛的一年 汇丰银行主席艾尔敦先生和他的下属很懂得怎样和中国政府打交道,怎样适应中国的本土文化,他们这一年在中国的动作沉默而迅速。2002年,汇丰银行大踏步进入中国大陆。 首先是获准在中国内地10个所有分行向本地居民和企业提供外币银行服务。理财业务、网上银行等业务也相继获得牌照。但和竞争对手花旗银行不同的是,汇丰银行的一切行动都在不事声张中进行,动作之快,幅度之大令人咋舌。 10月8日,汇丰控股与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签署协议,以6亿美元收购了平安10%的股权。汇丰集团成了第一家开办银行之后,又在国内收购保险公司的外资金融机构。 (本报记者李利明、王延春、石朝格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