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趋势报告--专访50位著名学者、企业家和官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3:16 经济观察报 | ||
2003年中国趋势报告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2003年的中国将发生哪些变化?2003年后的世界将向哪里演进?为此,本报访问了50位著名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以下是对于访问结果的具体分析 -调查执行 本报信息中心-分析撰写陈振华 即将过去的2002年对于中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在国际经济低迷的环境下,中国经济承受住了外部的冲击,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长,预计全年GDP增长将达到8%左右;也是在这一年,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完成了新老领导人的顺利交接。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2003年的中国将发生哪些变化?2003年后的世界将向哪里演进?为此,本报访问了50位著名学者、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以下是对于访问结果的具体分析。一、宏观经济 2001年和2002年的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和调整中,但是2003年看起来是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年份,中国国内市场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经济日益加入国际分工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推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 1.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形成 2000年以来,由于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各自遇到一些问题,2001年和2002年的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谷和调整中,但是2003年看起来是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年份。 50位被访人士中,高达88%的人认为全球经济将“小幅增长”。对于美国和欧洲经济,认为会“小幅增长”的也分别都有八成左右。而在去年同期本报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对于美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美国经济的回升对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重要的利好因素。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有24%的人认为将会“大幅度增长”,68%的人认为会“小幅增长”;这个比例同样也远远高于去年本报同期的调查。(图1,图片索引见右上角)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背景下,被访对象普遍对2003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比较看好。(图2) 从被访对象对于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看,大多数人都认为消费、投资和进出口都会比2002年有更大的增长。这预示着,2003年的中国经济有望形成“三驾马车”拉动的良好局面。(表1) 消费方面,调查结果表明表明,消费的上扬将是2003年中国经济的一个亮点。消费有望回升同时反映在物价上,被访对象中,只有10%的人认为会下降。可以预计,2003年中国经济将有望走出持续多年的通货紧缩局面,将可能出现轻微通胀的局面。 在被问及“您认为2003年将有哪些因素可能使中国走出通货紧缩”时,调查结果也印证了前述的推测,即随着2002年居民收入的实际增长和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的新的重要力量。如果通货紧缩的状况能够得到缓解,也将有利于提高企业投资效益和盈利水平,从而刺激投资。(表2) 事实上,被访者对象普遍对于投资有比较乐观的预测。虽然相对于消费,被访对象较多地选择了与2002年持平,但必须考虑到由于2002年的投资已经呈现较高的增长率,2003年投资增长率高于2002年的难度本身比较大。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今年全年社会总资产投资增长将达到19%,远高于2001年的12.1%。所以,即使许多被访者选择了“持平”,也已经意味着保持高速度的增长了。 2002年以来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连续创出新高,前9个月中国FDI达到了创纪录的411亿美元,全年有望突破500亿美元大关。由于全球经济衰退以及股市不景气,跨国并购急剧减少,使得外国资本对美国直接投资急剧下降。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预计,美国2002年FDI将为440亿美元。因此,2002年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FDI最大流入国。 在这种令人鼓舞的局面下,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将会有什么变化?调查结果表明,在50名被访者中,有40%认为明年将可能继续超过美国,而48%的人认为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否能超过美国则取决于美国和其他市场。 出口方面,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有望比上年净增1000多亿美元,仍然维持着高速增长。面对即将来临的2003年,被访者普遍认为进出口会有很大增长,但是与前述两项相比,被访对象认为可能低于2002年的比例较高。这可能是由于被访者对于对外贸易不确定性的担心。事实上,很多被访者也都将国际环境视为2003年中国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23日开幕的全国外经贸工作会议上说,明年世界经济仍将低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有望回升,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加快,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但是,国际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可能会给我国外经贸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困难。 2.民营经济与市场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前行 在被问及“推动2003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时,“民营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活力进一步增强”获得了被访对象最多的投票。这也表明,国内市场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经济日益加入国际分工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推动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表3) 但是,机遇从来是与风险并存的,日益融入全球经济的过程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将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变化的影响。(表4) 如果说市场力量将是2003年中国经济的主导,那么这能否成为现实显然与政府政策和市场环境有关。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对象认为对于中国市场化进程普遍感到乐观,而其中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加入WTO的影响。在此次访问中,不少企业家和学者都认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是2003年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在整体乐观的形势中,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失业问题和收入差距加大的问题。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在此次访问中就表示,“中国要注意均衡发展,不仅要追求人均GDP,还要看基尼系数”。(图3)二、产业经济 对于过去的2002年,汽车、房产和电信是被访者认为发展最好的三个行业。在2003年宏观经济的乐观预期下,不同产业发展趋势如何?展望未来三年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汽车和房产仍然被视为是最有潜力和良好发展势头的行业,分别列在第一位和第三位,但是在很多人眼中认为今年发展不错的电信业却仅仅获得10%的支持,显示被访群体虽然觉得电信业目前繁荣,但是仍充满担心。而旅游业则以32%名列第二,显示出被访群体对于这个朝阳行业2003年以后巨大潜力的肯定。 本次调查中,限于问卷长度,我们仅就农业、汽车、房地产、金融和教育等少数几个领域做了具体调查,以下是具体结果分析。 农业曾经被普遍认为在加入WTO以后将会受到很大冲击,但2002年似乎没有出现预期的巨大冲击。从2002年农产品贸易看,国外具有优势的谷物、油籽、棉花等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如预期大举涌入中国市场,且由于农产品出口增加,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有所扩大。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今年农产品贸易受加入世贸的冲击不明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市场条件的变化,是外部因素的作用,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要辩证地看待今年的形势,不要盲目乐观。加入世贸给中国农业带来的考验还在后面。” 2003年中国农业受到的冲击是否会加剧?从调查结果看,被访群体中,64%的人认为农业将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认为冲击会很大的也只有14%,而有22%的人认为“影响不会太大”。而对于“三农问题”的缓解措施,“加快城市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措施,相对而言,“实现土地流转制度,以实现土地集中经营”和“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等方式没有获得比较多的认可。(表5) 房地产是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1至11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6228亿元,同比增长28.2%,成为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今年商品房空置率也高达26%,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警戒线。房地产是否存在过热问题?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于房地产发展确实有比较多的担心。虽然认为存在过热问题的人比较多,但对于2003年地产业的发展,被访者仍然持不同的看法,例如有的人认为虽然存在着泡沫,但是仍然会维持增长。(图4) 汽车业是2002年中国经济的亮点,中国加入WTO一年来,当初预计的进口车价格大幅跳水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国产汽车依旧是市场的主力。与此同时,轿车的销售却大幅增长。据北京北方汽车交易市场信息中心统计,今年1到10月北方市场的轿车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8%,其它各大汽车市场销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外资继续加强对于中国汽车业的控制”和“汽车消费大量增长”是被访者认为2003年汽车业可能出现的最突出特征。(表6) 电信业方面,被访者认为最突出的特征将是“国产手机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而“发放3G牌照”和“中国电信继续高速增长”也获得了较高的选取比例。(表7)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呆账坏账是讨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在预测2003年中国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时,国内金融风险曾被许多被访者认为是最大变数之一。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剥离了13000亿不良资产后,2001年度商业银行平均呆坏账率仍达25.4%。而根据WTO协议的要求,我国将在2005年12月对外正式开放资本市场。在剩下为期3年的期限内,把过高的银行呆坏账比率降下来,迎接挑战,成了国内商业银行与时间赛跑的头等大事和集体行动。 2003年里,这个问题能否取得巨大进展呢?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对象普遍认为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问题将很难在短时期内解决。看来,在今后的两三年内,这个问题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仍然是艰难而沉重的。(图5) 但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已经明显加快了。2002年以来,先后有南京爱立信事件、上海花旗银行对个人外汇存款收费事件等发生。但就实际经营绩效来看,外资银行并未给中资银行造成很大的冲击。按照我国加入WTO时对银行业开放的有关承诺,2003年外资银行可能增加的人民币业务范围包括允许外资银行在现有业务范围基础上增加票据贴现、代理收付款项、提供保管箱业务;允许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的外资银行正式经营人民币业务。 2003年金融领域进一步放开,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情况将会如何?被访者普遍认为外资银行将会在高端客户领域和重点城市抢占到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还不至于与国有商业银行形成全面的竞争局面。因此,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优势至少还可以保持2-3年。(表8) 对于金融领域2003年可能出台的新政策,被访者普遍看好“针对特定市场的民营中小银行推出”,其次是“国内资本市场对外资开放”。(表9) 非政府投资是2002年中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2003年,相对于海外资本市场和私募基金等融资途径,被访者更看好国内资本市场对于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开放。(表10) 教育产业关系人力资源的培育,经历了多次高校扩招以后的高等教育,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于“国内公立高校将得到很大发展”和“国外教育机构更多进入中国办学”,“民间资金开始进入高等教育”被认为是2003年高等教育领域内可能发生的最大变化。这个结果显示,被访群体对于民间力量介入高等教育有着比较高的期待。 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短缺的问题将非常突出。按照权威部门的推算,今后几年我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会增长25%,达到7500万人。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能否保持竞争力,成为“世界工厂”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普遍对此方面的发展状况感到不容乐观。 国有垄断性行业的改革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调查结果显示,对电信、铁路、民航、电力、石油和金融等垄断性行业,金融和铁路被认为在2003年最有可能有重大改革。(图6)三、区域经济与企业经营 2003年,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方将是哪儿?长江三角洲依然是被访者推崇的区域,在海外投资方面,企业家的选择显示出了对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担心。在2003年即将面对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机会方面,企业家们表现出了一定的信心。 调查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几乎被一致认为是最有活力的地区,调查结果也显示,上海、北京、深圳将是企业家最愿意投资的城市,而上海和北京则分别成为企业家选择公司总部地址的首选和次选。(图7) 在问及“如果向海外投资,2003年您最愿意投资的区域”时,22位企业家中11人选择了美国,8位企业家选择了东南亚地区,而日本则无人提及愿意投资。对于2003年的企业经营,大部分被访企业家表示难度更大了,展望新的一年,绝大部分被访企业家表示,自己所领导的公司将会有不同程度的调整。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家均认为所在企业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虽然部分企业家觉得2002年的竞争环境和市场机会恶化,但却都认为在即将来临的2003年中将有所改善。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对于2003年整体经济发展向好具有信心的一种表现。大部分企业家都相信自己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将会有所改善。(表11)四、社会 经济的增长是变革社会的最重要力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许多问题,例如老龄化、社会保障、户籍问题、城市化等。受访对象对中国社会的商业道德水准、中国社会老龄化等问题的态度比较乐观,但是他们对社会保障、户籍、城市化以及爱滋病等问题的看法不显积极。 对于中国社会的商业道德水准问题,受访群体表现出一定的乐观预期,42%的人认为“会提高”,52%的人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6%的人认为会“降低”。(图8) 对于中国社会日益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被访群体普遍认为2003年还不会有太大变化,也还没有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本次调查中,加快城市化进程和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曾被受访群体视为解决“三农问题”、刺激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受访群体对于2003年与此相关的社会保障、户籍问题、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并不持乐观态度。 艾滋病对于全球和中国已经是一个长期的难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目前全世界共有3610万人感染艾滋病,而根据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消息,医学专家估计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经有60多万HIV感染者,最近几年,感染者正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增长。2002年河南省揭露的事件更是加深了人们对于中国艾滋病传播的担心。调查结果显示,被访群体对于艾滋病是否得到控制看法不一。(图9) 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变数。中美关系经历了2001年撞机、军售等一系列的波折起伏,2002年中美关系又重新恢复到平稳发展状态,调查结果显示,被访群体普遍认为这一趋势有望在2003年得到保持,52%的人认为中美关系会继续好转,42%的人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6%的人认为说不清。两岸关系方面,被访群体普遍认为不会有太大变化,基本上会维持现状,持这一看法的比例达到了66%。 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精神和高效率的公共行政。司法公正和反腐败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调查结果显示,被访群体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发展趋势都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五、观念 本次调查也就学习、教育、市场、法治、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等观念性问题询问了被访者的看法。知识始终是延续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调查结果表明,知识生产的分散化概念也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被访群体既肯定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也同时保留了对它可能产生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另外,民主和法治已经成为目前中国主流阶层的共同价值。 调查结果显示(表12),被访群体非常重视终身学习和管理教育。与此同时,比较多的人也赞同“大学已经不再是知识生产中心”的说法,对此持肯定态度的达到了58%。这表明,知识生产的分散化也正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受访群体虽然也比较重视事业成功,但同时也认为健康比事业更重要。市场经济正成为全球的趋势和潮流。调查结果显示,62%的被访者同意“市场是人类经济生活组织的最佳形式”。但是72%的被访者也同意“市场经济将导致社会分化”的说法。相比之下,“民主和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则得到了92%的被访者的同意。 全球化也是新世纪以来最时髦的话语。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于跨国公司的巨大影响普遍持肯定态度,但并没有因此认为民族国家的作用已经削弱。而“整个世界会越来越像一个大公司”也仅仅得到了30%的被访者的赞同,62%的被访者表示不同意,这说明,经济生活虽然在现代社会中日益重要,但是人们仍然并不希望经济原则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风险和不确定性被社会学家视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调查结果显示,被访群体普遍对于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有着较多的感受。六、展望2003 政府政策对2003年中国的经济与社会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展望新的一年,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分别对政府有着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1.对政府的期望: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 调查结果表明,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避免与民争利成为企业家和学者们的普遍希望。而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则被认为是2003年最重要的改革方向。 有些学者提出,对于过去几年政府以投资为主的增长模式,在肯定的基础上也应该反思,应该逐步重视消费和民间投资的增长。 以下是部分被访者(排名不分先后)对于政府和经济政策的具体建议。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着力解决下岗失业、农民收入、金融改革和激活社会创业热情,维护经济安全,社会安定,民众安心。 谢伏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一些,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一些,保持宏观政策的总体稳定性。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国企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 徐宏源(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必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行贷款利率;整顿市场秩序,增加市场透明度;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打破行业垄断。 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面对通货紧缩和失业问题加重,应对近几年来的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思路进行思考、反思。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推动的投资增长和经济增长,虽然获得了一定的增长成绩,但导致居民收入、就业、消费需求增长减缓,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希望“十六大”报告中“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的正确提法得到落实,重视人民收入提高,在增强消费需求上下功夫,发挥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自主增长力量,防止差距过大,从集中力量于少数发达地区、少数垄断产业及少数重点企业的过度倾斜增长,转向重视全国广大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各行业的均衡增长,从重视一部分人先富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转向重视共同富裕,由此实现国民经济更顺利更强劲的增长。 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加快政企分开改革,努力解决贫富两极分化问题,设法解决金融风险存量。 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政府应减少对行业、对市场的干预。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政府的最大事情是给自己定位,确立哪些事情是自己做,哪些事情是市场做,把这样的界限划好了,社会市场秩序就自然形成了,否则与民争利,什么问题都会出现。 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研究员):政府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公信力,重视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切不可轻视百姓的判断力;政府要力戒侈奢之风,停止一切脱离大众的排场建筑。 余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最大限度地将国有企业民营化、完善立法和司法程序,限制行政机关的权力、取消户籍制度、全面落实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鼓励自治型社会组织的发展、推动医疗及教育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应该立法、扩大和完善听证制度、注意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倾向(防止高效率企业补偿低效率企业,未参保人群补贴参保人群)、启动修宪工程和推动宪法司法化、研究劳动力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对策,并准备在WTO谈判中适时提出。 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要注意均衡发展,不仅要追求人均GDP,还要看基尼系数。 秦荣生(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新一届政府应减少行政手段,多用市场手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严厉打击腐败行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夏业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作为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和经济学家,希望明年政府加大政治、法治和经济改革的力度,给新闻出版媒体更多的自主选择;为了根治腐败,必须显著削减权力寻租空间,进一步下放权力,把更多的审批权限转变为高效的社会服务,为民营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自由。 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教授):新一届政府应该抓住历史性机会,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迈出勇敢的步伐,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必须使政府更加透明、必须使政府更加对人民负责。企业应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发挥比较优势,迎接更大的挑战。 张兴胜(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处长、高级经济师):通过减费、加大农村基建投入等诸多办法增加农民收入;打破行业与行政垄断,加快铁路、民航等领域的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厉行法治,加强选举制改革与试点,加快电子政务与政务公开,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大力推动法院系统改革,维护社会信用健康;改革税制,公平、统一税负,规范税收。 赵民(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总裁兼高级合伙人):反腐败,司法公正,保持社会“健康的稳定”;扩大民企进入各政策性产业的机会,保持经济“健康的活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保持中国在国际形象中“健康的力量”的作用及地位。 李肃(北京和君创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进一步给民营企业宽松的环境;将经济政策、法规一致起来;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 2.2003年的中国与世界 对于2003年的中国和世界,被访者比较多地谈到了世界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如美伊战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不过基本上认为全球经济将会温和复苏。而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出口可能有波动,但是投资和消费将会成为稳定的拉动力量。 以下是部分被访者的具体看法: 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2003年的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投资强、消费稳,出口弱可能是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但结构调整仍将取得明显进展,国民经济有望增长7%以上。世界经济尽管有不确定性,但仍将在温和中缓缓复苏,各项指标有望好于今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快速增长,百姓生活得到继续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有一个良好开局。 谢伏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将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的人事更迭不会引起经济的大幅波动;入世的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包括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2003年的世界经济将呈现恢复性增长。但日本经济仍将低迷。世界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难以得到解决或获得充分的进展(“三农”问题、金融问题、国企问题仍将是影响经济当前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世界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格局不会改变;中国的国际影响会逐步增加。 白和金(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世界经济将继续复苏,但步子不会很快,且仍有不少困难和较大的不确定性。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美国经济复苏仍可能出现曲折;美对伊拉克动武看来势在必行,如其势态发展失控,很可能对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国立足于扩大内需,抓住全球性新一轮互动式产业结构大调整带来的又一轮国际间产业大转移的机会,仍将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但鉴于今年中国出口增长率较高,而出口产业结构单一很容易导致市场饱和、过度竞争和外国“反倾销”及设置技术壁垒等,2003年出口增幅可能会明显低于今年,从而使中国2003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略低于今年,估计将达到7.5%左右,很难保持8%或更高。 张兴胜(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处长、高级经济师):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物价在0%左右变动;居民消费水平保持稳定;区域性投资、行业性投资加快。 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如果美伊战争不爆发,明年的世界经济会有所好转,这对中国经济发展会有利。 中国经济会借新政府之势,明年会有大的起色,特别是一些新政策出台,改革力度加大,这些都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大动力。但是,这样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如何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如何让大多数人的利益得到保障,特别是如何来关注弱势民众、关注农民的利益。如果这方面没有走出来,社会的问题就会由此而生。 徐宏源(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副主任、高级经济师):由于2003年出口需求与投资需求增速将比2002年放缓,消费需求增速将与2002年基本持平,因此,2003年GDP增速将比2002年有所放缓,增长率在7.5%左右。 夏业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我认为2003年世界经济环境不容乐观,全球经济仍然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在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很大的政治经济风险。在“十六大”报告相关经济政策的激励下,中国经济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在世界经济不出现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将能达到7%以上的经济增长。汽车行业、房地产和旅游服务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国内制造业的稳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也将促进经济增长。此外教育行业将会得到更大发展,尤其是国外教育机构在国内设点办学有可能刺激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互联网和物流系统的迅速发展和完善将显著扩大传统的商业零售与生活服务范围,在新的一年里广告业和咨询行业将可能出现突破性的长足发展。 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行政法研究室主任、教授):加入WTO以后的中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在地区与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也将提出新的要求,希望中国能在法治建设与人权保障方面迈出更大的步伐。如果中国能够批准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必将在国际上产生巨大的反响。 被访者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 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著 名经济学家邱晓华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曹玉书国家计委政法司司长、教授、博士 生导师马建堂国家经贸委副秘书长、综合司司长谢伏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夏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国家计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 理局局长谢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宏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 高级经济师白和金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张维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 长、教授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研究员陈志武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管 学院教授沈坚杭州市副市长魏家福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 党组副书记张征宇恒基伟业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丕恕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田溯宁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裁、中国 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副总裁孙成钢山东神光咨询公司董事长贺军安邦集团执行总监汪潮涌信中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文琪明基电通中国区总经理屈云波派力营销公司合伙人赵炳贤中证万融投资服务公司董事长夏鸿北京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宋新宇易中创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闪新华富时指数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肃北京和君创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执行董事长王亚非海问咨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方兴东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著名IT评论人士袁岳零点调查与前进策略董事长赵民北京新华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 裁兼高级合伙人茅道临新浪网首席执行官、董事李博伦中信文化体育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保国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长兼总经理王广宇中国工行信贷部调研员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宪法 行政法研究室主任、教授余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副研究员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 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易宪容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夏业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兴胜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 处长、高级经济师秦荣生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王元龙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何志毅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 主任、副教授丁大卫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顾问仲大军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廖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