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元老的永恒话题:柳传志和王选/真假“引退”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3:13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张梦颖黄海川/文罗健、董鑫/摄 创业元老的核心问题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自己放在“过渡者”的角色还是永远自己御驾亲征? 放手还是不放手?放手之后要不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怎样培养接班人?如何 柳传志和王选:真假“引退” 在2002年8月12日到美国出席“2002年美国管理学年会”,使柳传志再次成了媒体的焦点,同时,也让本来就很羡慕柳传志的许多中国企业家对他更增添了几分钦佩——这实际上是对柳传志本人多年来的管理经营最好的肯定之一。柳传志也曾经因为此事而苦于不知道“到美国讲什么”,而不管他后来讲了什么,他作为联想创业元老、精神领袖,在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所做的近乎完美的过渡工作绝对可以大书特书。 去年4月份,柳传志开始正式淡出联想的权力核心,联想被正式拆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两个部分,分别由多年来柳传志苦心培养的接班人杨元庆和郭为执掌。虽然后来柳传志承认这种分拆有很大的成分是出于无奈——实际上有浓重的因人设事的痕迹,但是,后来联想和神州数码的业绩证明了柳传志决策的正确。当然,这并不是歪打正着,除了接班人培养成功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成功地部分完成了企业的产权制度。 也就是在柳传志踏上美国管理学年会讲坛之前不到两个星期,一则有关王选的消息也引起了业界的巨大震动。7月29日,方正控股在香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了方正的精神领袖王选自7月26日起不再担任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由方正控股原执行董事兼总裁张旋龙接替王选的董事局主席职务。当然,这只是王选从1999年开始就萌生引退之意的一个结果而已。 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往往喜欢把柳传志和王选相提并论,他们两人身上确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他们缔造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两艘旗舰——联想和方正;他们同样做技术出身的背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硅谷——中关村最早期的创业先锋;他们在各自所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中国的经济体制转轨;他们先后都曾面对企业中所谓技术人和经理人之间的权力之争;他们甚至在逐渐淡出江湖的时间上的把握也相差无几…… 不过,在这些相同背后的不同才是真正引人入胜和令人津津乐道的。 柳传志和王选都积极地倡导企业内部的股权改革,但是结果不尽相同。1994年,联想内部出现危机,柳传志锐意改革,在他的主导下,联想内部股权改革顺利完成。而方正1999年萌生了内部股权改造的想法后,2000年,王选也公开极力倡导以联想为榜样进行股权改造,可是时至王选离任,方正集团的产权改革仍未划上句号。虽然根据方正控股此前有关董事会持股的声明,王选应该可以拥有方正1亿元的股份,但是,相对于方正产权制度改革的完成,这些股份应该在王选心里根本不占太多分量。王选正式淡出前的最大遗憾也在于此。 由于联想的产权制度相对比较明晰,柳传志作为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在联想成长的过程中应该说一直是拥有足够控制力的,但是由于方正与北大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王选即使处在方正权力核心的时期,也不能够对企业的方向有绝对的影响力。此外,柳传志可以有充裕的空间去发现和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而方正在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两年都要面临一次人事上的纷争。柳传志更像是一个完善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者,而王选常常自认是技术人,更多地被认为是方正的“精神领袖”。 柳传志的引退是高调的,产权改革使他个人持联想股票900多万股,同时,他明确表示要投身到投资领域,在不同的领域“复制”联想,过一把“资本家”的瘾,他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挑战。他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还可以不断地履行他自己所说的创业元老的职责——不断使企业平稳过渡。直到现在,柳传志仍被投资者视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王选的引退却更像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引退。实际上,方正自从1999年经历“逼宫”事件之后,就已经逐渐进入所谓的“后王选时代”,不过这个过渡期直到魏新正式接替闵维方出任集团董事长应该才算告一段落。从2001年开始的病痛阴影使王选的退居二线抹上了些许悲壮的意义,不过王选自己对目前的状态似乎比较满意,他说:“我终于如愿以偿。”他把自己目前的生活描述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平时看看专业杂志,跟业务骨干讨论讨论问题,支持他们更快地超越自己,创造未来。” 不过,两位元老留给两个企业的新帅们的局面也不同,联想的两位少帅被人们称为“守业者”,而方正的新掌门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似乎要更大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