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一个芜杂时代的浮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2:49 经济观察报 | ||
-本报记者戴佩良北京报道 2002年,曾六次获得“金鸡”和“百花”奖的51岁的刘晓庆因税案锒铛入狱。 刘晓庆的名气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一直贯穿至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刘晓庆是中国从文革后一直持续至今的惟一的明星。其个人命运与时代潮流交错掺杂,身体力行地见证着 1979年,28岁的刘晓庆,一口气主演了《小花》、《婚礼》、《瞧这一家子》这三部电影,这预示着她在文革之后的中国的走红将不可避免地到来。而此时麦当娜还只是一个不断变化主意、寂寂无名的小人物,这一年,麦当娜刚刚从几百名应试者中被法国著名歌星帕特里克选中,随帕特里克来到巴黎学习歌唱技巧。四年后当25岁的麦当娜出版了首张以她名字命名的专辑——《麦当娜》时,已经32岁的刘晓庆则在这一年因为主演《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的慈禧,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女人。而刘晓庆借慈禧的嘴说出一句著名的台词,“从来都是龙在上,凤在下。将来我要凤在上,龙在下。” 然而古往今来,在中国历史上惟一真正颠覆了男性政权的却只有武曌。公元683年,武曌在步步为营28年后,当上了皇太后,再苦心孤诣7年,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梦想着扮演包括武则天在内所有中国名女人的刘晓庆当然不会想到,她的一本宣扬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自传《我的路》,引起了全国诸多媒体的讨伐和批判,成为当时意识形态下的反面典型。 刘晓庆并没有就此止步,随之而来的80年代“走穴”大潮,刘晓庆不但走穴遍及全国,更成了人称“大猫”的穴头。她所试图颠覆的,正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精心构造了几千年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堡垒。“每一分钟都要用来挣名挣利。”这句话几乎成了处处想成为中国女演员之“最”的刘晓庆语录中最锋利和最为人诟病的一句。 此时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麦当娜已经成为现代美国青年理想的人物,成为整个美国80年代的偶像。“尽情尽性,名与利,我向世界索求!”麦当娜用性作为武器,向全世界发起了猛烈的冲锋。 然而,刘晓庆毕竟不同于麦当娜,也不同于武曌。与后两者相比,她远没有那么放荡。她的独特在于,她并没有把男人当成自己的垫脚石,相反,倒是很多男人由刘晓庆通向了成功。然而区别在于,封建皇权的武曌最终改变了游戏规则,并得到了名与利的最高形式——政权;不择手段的麦当娜,在浮华世界中追逐名利,却依然谨守着她所处世界的游戏边界;刘晓庆无法改变法律和游戏的规则,却一直在钢丝上跳舞,心存侥幸。 随着新经济的到来,商人成为新的宠儿,甚至超过电影明星。处处希望处于人上的刘晓庆,当然不甘于年华的流逝和地位的下滑。她要永无休止地证明自己,演戏、写书、走穴、开公司,刘晓庆走在了每一次潮流的前面,然而她投入的,却并非她擅长的游戏。正如她自己所说,“原则上来说,一个好的演员、一个好的艺术家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生意人,因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而武曌和麦当娜却一直从事着她们彼此最擅长和游刃有余的游戏,心无旁骛。 对于刘晓庆的行为,法律自然会给她以公正的评判,然而,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从来不是以善恶正非来作为她跻身历史的标准。刘晓庆是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人梦想、骚动、迷惑、性欲和坚毅的反映,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中国光怪陆离、芜杂凌乱又飞速向前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