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国内各汽车巨头的200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0:53 经济观察报 | ||
竺延风(一汽集团总裁) 声称“要耐住寂寞20年”的竺延风在2002年似乎成了最耐不住寂寞的人。6月,竺延风率一汽重组天汽,使一汽汽车集团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集团。此后短短几个月,竺延风令人眼花缭乱地又策动了一汽的一系列大动作。8月,一汽与丰田全面展开合作,这才让人领悟到竺延风感叹“天一合作、天一无缝”的弦外之音,在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 胡茂元--上汽集团总裁 现在,胡茂元可以用更多的资本来实现上汽的国际化构想,并朝着这个方向加速步伐。斥资5970万美元收购通用大宇10%的股份,这是“走出去”的一次大胆尝试。与此同时,兼并重组的步伐也在加速,旗下上海通用收购山东大宇的项目,是以合资企业的身份首度进行再投资、参与国内汽车业的兼并重组。作为国内实力最强的汽车商,上汽的并购野心将主宰许多企业的未来。 安庆衡--北汽控股董事长 整个2002年,忙碌的安庆衡提炼了独有的“北京速度”。与现代闪电签约、与戴克集团续约,三菱介入北京吉普,北京现代第一款轿车索纳塔在业界一片迷惑的目光中下线,而且,让大名鼎鼎的奔驰轿车花落北京也成了安庆衡公开宣称的一个明确愿望。这样,在安庆衡的头脑里,至少应该有了北汽未来的一个美妙轮廓。左倚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右靠韩国现代,安庆衡有足够理由找到重振北汽雄风的信心。 尹家绪--长安集团总裁 “我们不想被人兼并……长安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长安集团掌门人尹家绪说。随着一汽与天汽重组案的尘埃落定,中国汽车业似乎出现了由一汽、东风、上汽三大集团为主的新格局。然而,人们似乎并没有太多注意长江边上的一个中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企业正在悄悄发力。与美国福特和日本铃木联姻的长安集团在精心打造“长安”品牌的同时,还在继续着它的“东进北上”的扩张战略。据悉,长安福特一款在嘉年华两厢车基础上改进的1.3升和1.6升全新技术经济型轿车和一款为2.0升蒙迪欧轿车将不日上市。这两款新车的上市,将揭开长安集团争夺中国低、中、高档轿车市场的序幕。 陈虹--上海通用总经理 2002年经过陈虹一整套运作使得上海通用在各个层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推进。除在赛欧、别克和GL8上取得优异成绩,山东大宇项目开创汽车业兼并重组新模式外,在12月26日,上海通用又推出别克君威,全面替代现有的别克中高档轿车系列。 陈是那种聪明的企业领导,在上海通用,负责技术、生产的外方人员和负责市场营销、宣传、财务的中方人士和平共处。陈虹也许并非一个全才,但他善于运用人的长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通用的成功某种意义上可以总结为——管理的成功。 苏强--华晨汽车总裁 37岁的华晨汽车总裁苏强是汽车业一位帅哥级的人物,他才思敏捷、行动果敢,年纪轻轻就在中国汽车业取得了耀眼的位置。 然而在2002年,苏强成了华晨产权归属斗争中一个尴尬的角色,他被一些人指责为仰融的“叛将”,也被另外一些人评价为“独力支撑华晨危局”。仰融被解职奔赴海外后,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等一帮华晨旧将依然留守。海外媒体采访仰融时提到苏强,仰说:“上帝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苏强一定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依然频频出现在华晨旗下每一款新车的发布会上,并为华晨宝马合资积极奔走。一年多来,苏强变得老成持重,在外界的不断追问与质疑中,说话滴水不漏。2002年,他最有意味的一句话是:“我们是职业经理人,做对股东利益负责的事。” 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终于可以悠闲地填词写诗了。这个出身浙江台州的创业者一共兄弟4人,过去10年来涉足了众多制造领域——从冰箱、机电、摩托车到汽车业,成为民营资本进入汽车制造的第一人。然而,家族企业积累的兄弟情仇让李书福在年初苦恼不已,老大李胥兵、老四李书通都别有想法,他这个老三很难把一盘棋走得整体划一。 李书福引进了外脑,这个人就是徐刚——宁波经济开发区的一位官员,也是李多年的朋友。徐刚担任吉利集团总裁后,开始对这个家族企业进行规范整合。吉利早期利用家族纽带、吸引众多中小老板加盟的合伙制“造车”模式首先被摒弃;吉利展开了股份制改造,李氏家族持股的结构转变包括战略投资者、高管及员工共同持股的新结构,上市也成为改制后的首要任务。 徐刚给李书福提交了一份耀眼的发展计划,包含“骏马工程”、“猎豹工程”、“雄狮工程”三个响亮的词汇。由于宁波、温州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吉利在东南拥有大量土地储备,加上徐刚外引大宇技术、签约意大利汽车集团的策略,吉利新时代已经开始。 尹明善--力帆集团董事长 重庆力帆集团的崛起及其掌门人、年已63岁的尹明善的经历堪称中国摩托车行业的一个奇迹。尹明善虽说当上了重庆的大老板,但他仍保持大多数重庆人那种脱不了耿直的秉性。在国内民营企业纷纷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治理的潮流中,尹坚持认为,在五十年内中国还需要家族企业。因此,尹被称为家族制的保卫者。 尹明善在一步一步做大摩托产业的同时,在证券、金融等领域也在悄然运营。尹准备将旗下最优质的资产——发动机业务注入该公司,力争推上国内主板市场。同时,他还筹划将耗资近6000万元购下的足球俱乐部包装上市。 更让力帆出彩的是它将要进行的几个大动作:准备成为西南地区首家发行企业债券的民营企业,并且是西南首家地方民营银行——新华康(筹建中)的大股东之一。 南阳--原上海大众总经理 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极有可能升任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的总裁。而同在上汽旗下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第三任总经理南阳就任不到一年半就于9月卸职。 虽然上海大众仍然在中国轿车业界坐第一把交椅,但是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上海大众销售了228000辆汽车,比2000年222000辆微弱增长2.7%,而今年上半年,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2.07%,销量同比下降2.01%,成为主要轿车生产厂商中惟一下降的一个。而且从销量上看,有12945辆销售的是库存。在众多汽车厂商今年笑逐颜开时,也唯有上海大众乐不起来的。 在以成败论英雄的年代,这份成绩单是失败的。但如果把这些不尽如人意的业绩完全归咎于南阳则是不公正的。 今年以来,上汽加速被纳入通用全球体系,“奇瑞”技术事件,“桑塔纳”去留争议,POLO上市最佳时期的延误等事件,使得大众与上汽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微妙。双方对企业话语权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显然,南阳的下课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他没有协调好中外方的关系,是企业的话语权争夺战的一个牺牲品。 茅晓鸣--原南汽菲亚特总经理 以“健康问题”从南京菲亚特合资公司总经理职位上辞职的茅晓鸣并未被理解为纯粹个人身体健康上的原因,业界更愿意把茅的辞职事件放在此前的南汽集团人事调整背景上进行观照。有消息说,被认为是未来南汽集团总经理当然人选的茅晓鸣辞职,是因为对集团人事变动结果的不满。当然,更深层次的说法还是,茅辞职的真正原因在于南汽集团与外方合资伙伴意大利菲亚特集团一直就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冲突。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内汽车业,茅晓鸣不是第一个因为中外合作上的矛盾而选择退出的高层管理者,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