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轿车业:踩油门?还是点刹车?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 10:49 新华网 | ||
——对媒体关于轿车产业述评的评述 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专电 新华社记者张连业李永升 如今的中国轿车业就象一辆马力足、提速快的“大轿车”。国家统计局的消息表明:今年工业中表现最好的“大哥” 非轿车行业莫属。 现在“大轿车”正在“一条挺宽敞的公路上”飞奔,而且“一路绿灯”,但数以百计不同型号、种类的轿车在这条公 路上“狂飚”,又不免让人担心:会不会出现“交通事故”?会不会“殃及无辜”…… 于是,关于“中国轿车制造业是否有虚火?”“是应该继续踩油门,还是点刹车?”的争论,就象轿车快速行驶中产 生的轰鸣声一样,随着中国轿车业狂踩油门,随着诸多新闻媒体的跟进而越来越大。 明年世界排名非九即十:继续踩油门 这是各媒体给中国轿车业“唱”的主调。其中国家信息中心的潘祜有一定代表性,他认为明年我国居民对轿车需求将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潘在多家媒体上谈的理由有三: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好。从国际上看,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今年的2.8% 上升到3.7%。从国内看,预计明年经济增长率将达8%。经济形势的持续向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 二是轿车消费环境进一步好转,消费动能得以持续释放。如果消费政策、燃油税等有利于轿车特别是私车消费政策能 及时跟进,将会使轿车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是轿车消费主体的改变减小了轿车市场需求的波动。据预测,明年我国私车需求量继续上升,预计占全国汽车需求 的比重将上升5~6个百分点,且未来几年将保持这一趋势。 有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我国轿车产量全年有望突破110万辆,由去年的世界排名第14名升到第10名,明年则可 能排在第10名甚至第9名。 同样持此乐观态度的还有《经济日报》记者程远。他撰文分析:中国汽车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忽略了“发展”,甚 至许多所谓的“保护”,实质上是对汽车工业发展的限制,使汽车工业延误了把规模做大的机遇,而一个没有规模支撑的汽车 工业,谈“自主开发”只是痴人说梦。当前车市红火之时,正是整合汽车工业的大好机会,主流企业要尽量抓住这个时机。再 说现在市场上的商品,除了汽车几乎样样供过于求,各地要发展经济,不上汽车上什么? 600万量“多余车”卖给谁:及时“点刹车” 而另一种声音也越来越响:“造车运动”可以适度扩张,但盲目的扩张,是虚火,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对这种“造 车运动”要及时“点刹车”,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几家大企业,与国际车业巨头们竞争。 11月6日《中华工商时报》推出的一篇车市述评《价格战即将来临--给过热的中国车市洗个冷水澡》中指出“天 凉了,车市却热,洗个冷水澡,既能清醒,对身体也好。” 11月11日,《南方日报》刊登的《繁荣背后涌动冲击波中国汽车业洗牌急剧加速》一文认为:在今年“产销两旺 ”的繁荣背后,真正的冲击波还未来临。理由在于:进口车受配额限制,价格偏高市场不叫好,而国内主要厂商不断调低价格 ,新车型层出不穷,使得中国轿车市场一片红火。但实际上,国内轿车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12月11日《解放日报》载出《车界“盛世危言”1000万辆轿车谁来埋单》的署名文章,这样描绘国内各轿车 制造商2010年的“宏伟蓝图”:一汽的产能至少达到116万辆;东风集团的产能至少是179万辆;吉利集团宣称要突 破100万辆等等,到2010年,全国家用汽车产量能达到1000万辆,按最保守的统计,也能达到820万辆,而20 10年全国家庭用车需求量仅在372万辆左右,只能占到届时保守产量的45.36%,另外的55%怎样才能消化呢?因 此文章反问:这样的产能指标符合实际吗?生产出这么多汽车能卖得出去吗? 一家媒体这样评述:今年的车市火得不能再火了,之所以原因有二:一是这个车市这么多年来就没这么火过;二是从 明年最迟后年可能就不这么火了。也许这话有些残酷,但可能会是实话。 清醒认识“气候条件”,关键是把好“方向盘”网 面对上述两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车市?怎样才能保持审慎的乐观和清醒?其实,今年汽 车卖得这么火,既不是你车型选得好、也不是你汽车造得好、服务做得好。而是在兑现去年、前年甚至大前年该卖的车,这股 积蓄达三年之久的力量在“降价预期”破灭之后一泻而出,既然是泻,就总有缓下来的时候,毕竟黄河也不是天天发大水。 对外经贸大学日前发布的《中国履行入世承诺评估报告》分析显示,虽然中国的汽车产业在加入世贸组织一年来未遭 受实质性的损害,但中国的汽车产业仍然脆弱。中国汽车工业利用外资只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扩大税收等方面有 了很大进步,但还没有把汽车工业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发展,民族资本控制的企业还缺乏自主开发能力,另外统一的汽车消 费市场未能形成,汽车市场的地域分割现象严重。报告建议适当提高2003年度配额总量中进口整车的比例,使国内汽车生 产企业在与进口汽车的竞争中“自揭伤疤”,改善经营,提高竞争力。 中国轿车工业至今仍是以外资为主的产业,至于新产品开发更无所谈起,利益的分配取决于外资。加入世贸组织后, 许多国产轿车厂家还是过于看重短期利益,走上了CKD、SKD的道路。但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产业的保护也时 日不多,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的出路只能是清醒地认识中国轿车业的的“气候条件”,然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第一,中国轿车业能够出现当前这种红火的局面,来之不易,也是世界各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须好好珍惜; 第二,中国轿车业“满头大汗”中隐隐可见“热伤风”的症侯。这种症侯随着与国际汽车巨头的竞争,将全部暴露无 遗,我们应及时掌握这种症侯的发展,及早用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由此可见,中国轿车工业的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汽车生产厂商的问题,而在于政府、生产厂家、消费者共同把握住中国 汽车这只方向盘;不在于踩刹车和踩油门的问题,而是应该在踩油门的同时,在迷雾中、在风雨雪中,把握住前进的方向:既 防止南辕北辙,又要避免出现急转弯,发生侧滑翻车事故。力争在世贸组织所允许的五年保护期内,利用政府修筑的快捷道路 ,快速安全地行驶,尽早赶上打着“世界”队旗的“车队”。(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