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威胁论”的又一翻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6日 14:36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 新华社记者赵承 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论调正在悄悄蔓延。它所要证明的无非是,中国的经济正在 威胁世界的发展。“中国输出通缩论”只不过是新形势下“ 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摩根斯坦利公司发表的《中国因素》的报告。报告声称“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把自身的通货 紧缩转向全球”。此后,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主要媒体转载并发表评论,也认为中国是当前世界经济通缩的重要来源之一。似乎 世界经济的不景气,都是中国惹的祸。 事实果真如此?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商品价格确实一路走低。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已经连续13个月下 降,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20个月下降。但是,单纯的物价下跌并不能称为通缩。如果物价下跌的同时导致经济衰退或伴随着 经济衰退才能称为通缩。中国在物价低位运行的同时,今年的经济增长达到8%,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同 时,中国今年物价的降幅仅在1%左右,而且正在逐季、逐月地回升。依据这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一个客观公正的结论是,中 国经济存在着通货紧缩的压力,但绝没有出现通货紧缩。没有通缩,何来输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 国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还不到4%;中国的 贸易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只有5%。中国商品的价格对全球商品价格的影响是有限的,何来“全球通 缩的领头羊”? 中国的经济学家、国际上一些了解中国的经济学家,对于“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不但不予认同,而且认为不值 一驳。他们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实际上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受害者。就连“中国输出通缩论”的首倡者罗奇,也意识到 自己观点的不妥。他在最近发表了一份题为《停止对中国的抨击》的论文,呼吁:在世界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稳定的中国的 时候,对中国的无端指责没有任何道理。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中国在出口大量增加的同时, 进口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拉动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增长。在未来5年,中国的进口将达到15000到20000亿美元 ,这无疑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周边的国家在中国地位和作用问题的看法上总体是积极、客观的, “中国机遇论”的市场在逐渐扩大。 然而,奇谈怪论也一直不断。先是说,中国的发展会与周边发展中国家争市场、争资金、争机会,后来又说,中国的 发展造成了周边较发达经济体的“产业空心化”。现在,又从国际金融的角度,指责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共同经 济威胁。它的用心是,掩盖发达国家复苏乏力这一造成世界经济不景气的主要原因,继续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的老调子。 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体制条件。在未来二十多年里, 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经济仍将保持7%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威胁论”无论如何变换花样,都阻挡不 了中国经济前进的步伐,改变不了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方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