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发需要大工程 兰成渝输油管道全线竣工打造能源输出新动脉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3日 06:51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2-12-233:26:07□本报记者周勇刚实习记者张碧英
兰成渝输油管道———目前全国线路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成品油管道,干线全长1250公里,
管径分别为508毫米、457毫米和323.9毫米,年输送能力达500万吨以上,总投资近40亿元。管道起始于兰州
市西固区,途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40个县(市、区),终点为重庆市大渡口区的伏牛溪。如此浩大的工程
,已然为西部大开发
增色不少兰成渝输油管道———目前全国线路最长、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成品油管道终于在万众瞩目下
,于10月份全线竣工。干线全长1250公里,管径分别为508毫米、457毫米和323.9毫米,年输送能力达50
0万吨以上,总投资近40亿元。该管道起始于兰州市西固区,途经甘肃、陕西、四川、重庆三省一市的40个县(市、区)
,终点为重庆市大渡口区的伏牛溪。如此浩大的工程,已然为西部大开发增色不少。然而,个中艰辛只有身临其境的管道建设
者们才能体会。兢兢业业的管道建设者们不禁让我想到了当年北大荒的拓荒者们,他们用同样的热情和青春、血和泪谱写了历
史。管道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包括技术上的难题,生活上的问题等,但都被建设者们一一克服了。历
尽艰辛穿隧道由于兰成渝输油管道沿线山峰过多,而且很多山峰的海拔都超过了2000多米,山路崎岖,峡谷险恶,管道根
本无法翻越,所以设计者选择了隧道穿越的方式。而隧道多是开凿在险峻大山的顶部,坡陡路险作业面狭窄,隧道内阴暗潮湿
渗水不断,要将管子一根一根运上山,在隧道内一根一根组对焊接,实在是一场攻坚战。这攻坚战的首场就打在了起始站甘肃
。关山隧道是管道穿越的第一条隧道。隧道长1.493千米,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关山乡境内海拔2300多米的关山上,每
年10月到次年4月山上都是积雪,没有山泉,有雪时把雪融化饮用,平时就饮用积存的雨水,水质很差但很难得,如果大雪
封山,食品运不到营地,连吃都很困难,而且手机没信号,无法与外界联系。承担关山隧道施工任务的管道局第二工程公司五
机组和六机组,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山上战斗了4个多月,攻下了施工中的许多难关。隧道宽约2.5米,高约3米,越野
车穿过都很困难,大型设备根本进不去,而且洞里漆黑,1米之内看不见人,石缝中有泉水滴落,地面积水汪汪,没有被覆的
地段受震动有石块掉落,进管困难,焊接困难。这么长的隧道穿越,管道局第二工程公司根本没有经历过,其他单位也没有经
验可以借鉴,施工前的种种方案都在现场被否定。人称“智多星的机组长邵洪波拿着方案来回在洞里走了5趟,在走完最后
一趟已经是成竹在胸了。为减少人员在洞内的时间,先在洞外进行“二接一”预制,然后再运进洞内连接。原来打算用四轮平
板车往洞内运管,因为洞内不平,管子在平板车上会来回滚动,他就把四轮改成双轮,双轮比四轮稳当,而且速度快一倍,转
向也灵活多了。洞内供电,原来是往里引焊把线和电源线,但线越长焊接电流越小,不仅保证不了质量而且危险性大。后来他
们采取了往洞内布电缆的办法,保证了洞内照明和施工用电。他们还在隧道的两端装上鼓风机和排风机,使洞里的空气流动,
避免焊接时烟雾散不出去。从2001年3月3日开始,两个机组分别由隧道的南、北两头进行“二接一焊接,10日,开
始从两侧向隧道内进管儿,两个机组20名施工人员克服了作业面窄、被覆不完整、洞内滴水、淤泥遍布等困难,鏖战五天五
夜,终于在3月14日在关山隧道中胜利会师,顺利穿过了号称“兰成渝第一穿的隧道。穿越关山隧道仅仅是兰成渝管道建
设一次小小的胜利,其后的困难无法枚举,离开甘肃境内,管道在入川之初就碰到了一大难题。众志成城越涪江俗话说隔山容
易,隔水难,难就难在施工无道路依托,水上无承载能力。管道刚一进入四川,就遇到了令人头疼的涪江。这条江在给两岸人
民带去幸福的同时,也带去了数不尽的泪水和悲歌。据当地居民讲:每年3月,这里都会有“桃花水泛滥,为治理洪水,四
川人民在这里建起了3座水电站,而兰成渝管道所经过的地段正是这3座水电站泄洪的汇合区域,水面宽300米,正常年代
丰水期水流量达每秒2000立方米。这里不仅江面宽、水流急,而且河床下都是漂石和焦板岩,输油管线就是在河床下8米
处穿过。这对施工单位来说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2001年2月24日,吉林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公司的管道安装
队在这里挂起了战旗。从开工之日起,职工就紧张有序地展开了24小时连续作业,仅用16天就完成了导流明渠及主围堰的
合龙。但是,困难也在不断加大,天总是在下雨,这还不算,在主河床开挖至6米时遇到了大块漂石和焦板岩,大的漂石体积
有十多立方米,重量达20多吨。焦板岩是在高温与高压的作用下,由卵石与砾砂胶结而成的,既有硬度又有韧性,电钻、风
镐都不能使其成孔或成块地刨掉,只能靠人工打孔爆破,再苦再难,工人们也全然不顾,终于在2001年4月19日,完成
了穿越涪江主河道365米管线的铺设任务。然而,天公不作美,偏巧在4月20日后,涪江穿越地段及其上游连降大雨,水
位上涨,上游3个发电站为了泄洪同时开闸放水,洪流汇集涪江,水流量高达每秒12000立方米以上,江水漫过主围堰和
二围堰,部分设备被淹,施工便桥也被冲垮,预订的施工方案和计划全被打乱了,但施工队伍并没有被洪水征服,他们重新制
订方案,在主河道与碰头点之间增设混凝土挡水墙继续施工,可是几天之后又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将刚刚修好的混凝土挡水墙
冲垮了,不可一世的洪水带着泥沙和砾石吞没整个施工现场。施工队伍再一次坚强的面对。吉林油建兰成渝项目部会同建设单
位和监理单位,研究制订了“高压注浆封堵渗漏的方案,注浆封堵导流明渠与碰头点作业区间的渗流,配备大排量的水泵,
采用“强排手段实施穿越碰头。施工过程中各级人员饱尝艰辛:吉林油建兰成渝项目经理孙文大就坚持在施工现场指挥,几
天下来,双腿开始浮肿,甚至无法消肿,仍然坚持指挥;项目总工程师初志迁、生产部长杜立新、技术部长王存瀛,白天要指
挥线路施工,晚上收工后,还要赶到涪江穿越工地;为防止抽水过程中不断渗入的泥沙吸入底阀,降低泵效,十几个人轮流下
到水中清砂。经过15个昼夜的艰苦奋战,2001年5月30日,终于“强排成功。5月30日,碰头条件基本具备。马
上对口焊接!9点30分,随着嘹亮的笛声,吊装组对开始,安装工人全部跳入水中,对口、焊接,焊接下半圈焊口时,电焊
工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就躺在水中施焊。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施工,他们终于完成了碰头焊接,经检测焊口质量合格。这是
兰成渝管线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壮举,它体现的是管道建设者们不畏艰难,工程第一的敬业精神。困难在不断地变化着,而管
道建设者的这种精神却在不变地延续着。改进设备破水网经过跋山涉水,油龙在进入川渝境内又遇到了新的困难———水网的
阻隔,连片的稻田和无数的堰塘给管道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输油管线的第20、21标段全长115千米,均在重庆境内
。由于水网地段交通困难,上下工地在路上就要耗掉3个小时,职工每天早晨6点出发,晚上8点返回,经常是两头不见光亮
,吃饭、饮水、设备用油都是靠人一点儿一点儿往里背。进入工地,由于泥水太深,只好先迈一条腿,再用双手帮忙拔出另一
条腿,这样才能一点点前进。通常在冰冷的泥水里一干就是一整天,下工时靴子里、裤子里都是泥水,有些工人仍然带病坚持
。在这种密布的水田、水网和泥泞的田间小路上施工,大型的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好好利用,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面对难题,
管道局第三工程公司项目部积极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群策群力攻关创难。直径323.9厘米、长12米的钢管每根重
约800千克,以往施工都是用管车直接运到现场,现在根本进不去。管道局三公司七处的职工经过实地勘察,组织了一个船
形爬犁,通过多次试验改进,由最初的一次运两根到最终的一次可以运13根,基本上解决了溺水地段的进管问题。化建七处
在此基础上又安装上一台50千瓦的发电机和4台电焊机,组装成一艘“焊接船,由挖掘机牵引,解决了焊车在水泥地里难
以行走的困难。施工中,职工还结合重庆段山多、水多、弯儿多、人员设备行走困难的特点,对以往使用的对口器进行了改进
,自制了轻巧灵便的顶丝式外对口器,即利用两块活动弧板卡住死管,从弧板上均匀地伸出6个支撑块,支撑块上焊上丝杠来
固定活管。这种对口器重量轻、好携带、操作方便,不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对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起到了积极
作用。工人们就是在这样一种创新精神的指导下,克服了不同地段的不同困难,为兰成渝输油管道的铺设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
的句号。“人心齐,泰山移,不错,兰成渝管道建设者以顽强不懈的精神战胜了一切困难,铺就了西部油龙、树起了蜀道丰
碑的同时,塑造了当代管道魂———“兰成渝精神,这就是献身管道事业的敬业精神,挑战自我的开拓精神,尊重科学的求
实精神,无愧时代的进取精神。2002年7月5日,兰州首站大罐进油,管线上水,兰成渝输油管道试运投产工作正式启动
。兰成渝管线的建成投产将会为西部大开发开启一个新的时代,引导西部经济的腾飞。(23F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