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行长马蔚华:商业银行在WTO元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22日 22:08 新浪财经 | ||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2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2年12月20日-21日在北京召开,新浪网为本次论坛的网络支持。以下为闭幕式实录。 主持人:曾经有人跟我探讨一个问题,犹太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思想,唯独到中国后找不着了,消失了,我想这可能跟刘吉先生所说的同化的一样。刘吉先生所说的前景有一天应该会实现。下面有请招商银行的马行长发表演讲。 马蔚华: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非常容幸在这里跟大家交流,我来自商业银行,应该说银行跟我们企业有一种密不可分的唇齿相依的关系,所以我想在企业家领袖年会上,让大家了解一下,在过去这一年,在WTO的元年,我们的商业银行发生了什么变化。使我们也能得到企业家的理解。刚刚过去的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的第一年,和原来的担心相反,我们没有发生惨烈的金融大战,也没有天上掉馅饼,一切好象都悄无声息地渡过了。但是许多的历史事件往往是在这种平静中发生的,应该说预期之内和预期之外的都在或隐或现地变化。所以过去的一年可以用这样两句话“波澜不兴、激流涌动”那么银行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有以下几点:第一虽然大家很紧张,说外资银行狼来了,但是我们中国金融市场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且几乎是微小的变化。按照世贸的承诺,我们从3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已放开了全部的外汇业务。到今年的三季度末,我们已经放开45家商业银行的人民币业务,从12月1号,我们再开放五个城市。因为金融的开放,是按照地点、业务品种在五年内对银行业务全部放开的。所以这五年对中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还是一个保护期。五年以后究竟怎样?成败在五年之内。虽然放开了这些业务,但是业务格局没有变化,到三季度末公布的数字,外资银行存款的业务几乎是微乎其微,贷款业务有所下降。但今年商业银行发生了悄无声息的变化,第一我觉得经营理念上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首先是花旗银行对小额客户收费,接着是振动业界的爱立信事件,然后是花旗注册了几个专利,一系列的外资银行事件,使中国银行开始觉得客户也得分谁给你带来消息,谁不给你赚钱,就是所谓的二八定律。对高端客户大家都应该进行争取,而且也注意依靠专利保护自己的权益,而且也注意如何留住高端客户,而这些观点,在过去的中国商业银行还是没有想到的。 第二句金融的创新空前活跃。昨天张树新小姐给我提一个问题,说你现在讲半天银行的竞争,我看都是你和民生之间内资银行的竞争,没有看到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我说中国银行业开放是分时间、分地点的,我们现在只是在局部领域跟外资银行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但大部分还是和中资银行的竞争,但是这种竞争和以前的竞争有本质的特征。在不长的未来五年的时间内,我们必须强身健体。而且大多数银行逐渐是按国际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五年以后外资进入的需求,这也是国际化竞争的前演。正因为这点,所以我觉得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所有的银行在金融创新上是前所未有的。很多品种过去中国银行没做,都是外资银行做的。现在中资银行也开始做了。比如说保底业务、仓单质押、外汇票据的买断等等,提出了很多的品种。 第三是金融制度的渐变。这种变化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我们虽然没有质变,但这个量变在加剧。在过去一年,不管是股份制银行还是商业银行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治理结构和体制改革。包括国有银行,能够上市的赶紧上市,能够吸引外资的赶紧吸引外资。去年4月9日招商银行(相关,行情)在上海上市,成为中国最大的一家上市银行。招商银行上市完全采用了国际标准,一下子把上市的过程作为一个靠近国际规则的过程。所以上市本身不光是筹集资金,包括我们准备上市的大大小小的银行,因为上市的过程确实是一个提升管理的过程。因为没有什么事件比管理的提升更值得重视,所以我说这是激战前夜的平静。 但是我觉得虽然悄无声息、波澜不兴,但不等于说今年过去了,上市原来就是如此,完全不是这样的。可能更激烈的竞争,更大的压力在后面。有人比喻说入世的感觉就像喝一口洋酒,拿着看很时尚,喝到罪里,甜丝丝的,还有一点酸味,但不知道后劲在后面。如果不体会到这点,可能要掉以轻心,会吃亏的。 中国银行和我们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如果现在逐步开放,是中央银行保护我们民族银行业的一个政策,那么五年以后所有的保护都没了,中国银行如何面对这样一群大举进攻的狼呢?我觉得应该思考我们的攻略,我作为一个商业银行的行长觉得有几方面可以作为我们的攻略。分别是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国际化大家可能听得很多了,觉得不时髦,但是对商业银行来说,国际化必须要说。因为入世后,我们虽然还在中国的银行做本土业务,但由于开放了,实际上我们是在一个国际金融市场内做自己的业务。因为外资银行介入了,中国所有的品种、规则必须和国际靠拢,否则够没有办法参加竞争。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商业银行只有二十年的历史,而外资银行最多有二百年的历史,这种情况就决定我们在很多方面,包括治理结构,包括管理模式,包括我们的业务品种,甚至我们的激励机制,甚至我们的文化和外资银行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一种现实,是不可回避的现实。面对这样一个竞争对手,你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你怎么和他竞争?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在这五年内抓紧时间你的所有方面跟国际接轨,使自己可以和外资银行平起平坐,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做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做的问题。 如何迅速缩小弥合差距呢?不是那么可怕,我们也是可以做到的。因为现在许多科学管理的成果完全是在别人的总结之让,我们可以走捷径,别人用两百年历史所凝聚、积累的管理经验,我们用两年甚至一年完全可以学过来。比如说我们搞信用卡这个例子,招商银行12月1号推出一个国际标准的信用卡,实际上我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而信用卡的历史在世界上已经有70年。而信用卡这个领域在中国基本是空白,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代记卡,但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卡微乎其微。我们1%用信用卡消费,而美国是25%,外资银行提供的空间是三分之一,最高可以达到百分之四十以上,这肯定是外资银行盯住的肥肉。既然如此,中资银行如果不在这儿下工夫,那么怎么办呢?如果从头来,我觉得也得几年的时间才能做到,我们首先把外资银行的技术,选择境外合资伙伴,买成功的软件,请国外的境外的团队,一年搞定了,我们是一卡双利,完全跟外国的信用卡一样,不用担保,先花钱后付款。这说明我们完全可以用短时间来学到别人的经验。另外外资银行大军压境后,对任何中资银行都是压力,所以大家学习、变革的动力要超过以往任何的时期。这就是我们必须国际化的道理,也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第二,我说的信息化,我们有了互联网以后,改变了我们的经济生活,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甚至我们的思维方式。那么互联网带来的革命对我们传统的银行业肯定是一个挑战。银行是一个最传统的产业,有了互联网后,银行从体制、模式、理念包括工具、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大家知道,互联网是我们上个世纪末的事,在互联网这个问题上,在用信息化改造传统银行的问题,我们跟外资银行都是在一个起点上,无论是大银行、小银行、老银行、新银行,没有多大的差距,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我觉得所有的中资银行,都应该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机遇,因为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在这个起跑线上谁跑得快,谁就可以占领先机。所以网上银行是我们做银行传统业务非常有前途的事业。另外我们的网络公司经常感叹我们现在是网络的冬天,我觉得网络是在冬天,但是我们过去的网络不成经济,我们所谓的网络经济只有网络很少有经济,只有电子,商务不多。就是说电子网络没有和经济挂在一起,所以没有效益,只是门户网站,只是传输的工具,只有和经济挂在一起,才是名副其实的网络经济。那么经济是什么呢?是货币与商品、服务的交换,就是说银行要起作用。只有银行参进去了电子商务和网络的春天就来了。因为所有的商品交换,都由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你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经济生活都有商品交换,银行的支付职能的作用非常广泛。银行又是信息的中心,又是一个信用的企业,又有那么多的客户资源,银行可以做网络资源的整合。我说这个意思是通过银行支付的一个支点,可以整合我们网络经济的资源。在这个基础上银行可以推出金融的平台,就是让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在一个平台上,银行起一个支付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也可以推出一个商业的平台,所有用货币交换为基点都可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我们盈利的前景。在这点上,我们跟外资银行没有差别完全可以走在前面。 第三点就是个性化的问题。个性化就是本土化。我所谓的共性是指在同一国际标准,用统一的行为办事。所谓个性化是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做外资银行做不到的事。我们在中国做银行有本土客户、本土网络、本土文化的优势,我觉得这些优势是外资银行进入多年也难以达到的。我觉得一个客户不在于在外资银行开户还是内资银行开户,主要是银行给的服务能否满足它的要求。我还是举爱立信的例子。爱立信是个跨国公司,对银行的服务是很挑剔,因为跨国公司要加速周转,有很多国际业务的需求,如果中资银行不能满足它当然就抛弃你,再找一个别的银行,但是它不一定非选外资银行。爱立信事件发生在5月份,6月份我们招商银行就和爱立信(中国)公司签了30亿的授信合同,我们也是中资银行,爱立信选择了我们,说明我们给它的服务能够使它满意。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留住客户你必须满足它的需求。所以我们今年招商银行提出一个历年高“因您而变”,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追求的方向,就是说“得客户者得天下”。我觉得中资银行只要抓住这点,我们完全可以与外资银行比。虽然我们是WTO的元年,但我们应该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抓住我们生存的通道,来取得我们中资银行,民族银行业的胜利。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