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2002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于2002年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新浪网为本次论坛的网络支持。
《中国企业家》2002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是中国领袖级企业家在全球化整合进程中探索自己群体个性、在企业界道德危机下探寻自己与社会关系的一次高层论坛。拒绝空洞,摈弃虚荣,这将是一次富有反思精神和前瞻思维的论坛。300位企业领袖的智慧交融,可能给中
国企业界与世界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带来长久的影响。
以下为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国区总裁黄辉先生的发言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中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和政府的领导、专家、企业界的前辈进行广泛的交流。今年11月3号我参加了上海市长咨询会议,我的感触非常深刻。原来上海市市长的咨询会议请的是全球一百强的CEO来对上海产业的发展、上海城市的发展出谋献策。但整个会议的焦点落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市民的精神素质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我们的时间观念问题。也就是说包括很多在市长咨询会上发言的企业家也好,领导也好,在时间上会造成很多日程推行不下去。我想我们今天上午也讨论到全球化中国企业家的个性问题。所以这个时间观念本身就是我们企业家走向世界,真正成为世界领袖的一个基础。我想今天龙部长他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也希望以龙部长为榜样,把我的谈话在预定时间里完成。如果有拖延,请主持人给我举黄牌或者红牌。刚才这几分钟,不算我的时间,算我们主持人的时间。
十六大提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此目标的基础,更进一步加强了全球对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信心。经济的高速增长,良好的宏观经济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巨大的市场前景也吸引了全球最终的目光,使中国成为2002年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今后还有更多的跨国公司将更多更高端的市场基地移植中国,中国不可避免成为下一代世界各地上最大工厂第一个核心。同时这也促使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站在同一地点的竞争,在国内、国外市场同时竞争,这对中国企业是不可避免的挑战。中国企业必须走向新的竞争台阶,迎接新的竞争环节。这种新的竞争环节主要产生于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现代化的管理、管理创新的能力。中国尤其是中西部在十几年内还可以提供成本优势的堡垒。但是在全面实现小康,中国迈向发达国家的行列后,要继续保持巨龙的腾飞,核心技术、品牌以及管理的发展是重中之重。亚洲四小龙在金融风暴中一蹶不振正说明了这一点。核心技术包括基础技术、产业化技术、应用技术以及生产技术等等。企业能够进行不断的产品创新、标新立异,生产技术不但是高效的生产、高质量的产品而且也是现在成本竞争以及市场快速反映的重要部分。以后生产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尽量组合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本设备,使其既能达到市场要求,又能创造成本优势,在这些方面国内很多企业已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价值、核心技术不单单是技术和技术的竞争,更是管理的问题。只有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将其反映到研发过程、生产技术的开发过程中,才能有效、高速地开发和掌握高价值的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
优秀的品牌是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高级的无形资产,品牌是凝聚着产品中的技术、质量、服务水平、管理水平、营销策略的综合体现,是产品和客户间可信赖的桥梁。打造一个优秀的品牌需要全方位的努力,更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资金。国内市场是这样,国际市场更是这样,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品牌具有更强的辐射力和反辐射力。打造优秀品牌,对中国企业来说没有捷径,许多中国企业还在通过外包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习全球营销的方法,已最终打造一流的品牌。从八十年代开始,欧美企业的竞争已发展到管理模式的竞争,管理也是中国企业今后在国内做好并成功地走向世界的关键。尽管我们有许多优秀的软件人才,我们的软件仍遥遥落后于邻国的印度,其主要的原因是管理。因为我们的管理上没有达到国际市场上需要的要求。我们的家电业有TCL(相关,行情)这样的优秀企业,但一些企业业绩的利润处于遍及状态,其原因也是管理。我们没有保持管理创新,没有有效的管理渠道、采购成本、售后服务,以及逐步地提高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中国高级人才的培养,是企业文化上台阶的关键,只有多渠道的培养,才能满足对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国内的MBA、EMBA的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将来更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管理人员的前瞻力,远见能力,实干动手能力,以及变革创新能力上。过去的二十年,全球经济化的经验已经表明,全球化的战略,本地化的实施是任何企业全球化成功的关键。这也是跨国公司的管理在日新月异、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不断提升的战略手段。中国企业也越来越需要有跨国管理经验、跨国管理经验的人才,中国企业应该勇敢地走入欧美市场,去学习、体验他国的市场,他国的技术以及他国的营销。在低迷的日本,很多日本公司能保持发展,也表明走出去是培养全球视野的高级管理人才的途径。
不断的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过程。学习借鉴国家的先进模式,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可以快速提高水平。文化背景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五十年代福特大规模流水线移植到日本,当时鉴于日本社会对产品的承诺,鉴于日本文化中优秀的团队意识,发展成举世瞩目的精细生产方式,引领了第二次生产革命,开展了以综合生产管理、综合质量管理,团队营销等为代表的,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主导全球模式的日本式的管理时代。这也说明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管理创新深化下去。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和丰富的思想,中国企业家拥有不可比拟的创新精神,我坚信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迎接辉煌的中国时代、管理时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