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把握扩大内需七大突破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2月17日 09:1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改善流通和消费环境,培育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

  -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新的消费群体,消除消费障碍,拓宽消费领域

  -建立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理顺社会分配关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

  -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

  扩大内需是保持明年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现阶段扩大内需的潜力和重点,除了要在内需的" 扩大"上继续下功夫外,还要注重对内需的"培育",重视保护和培育内需。从可能性和现实性看,当前扩大和培育内需的突 破口有以下七个方面。

  1、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培育和提高居民的购买力

  在农村,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落实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引导乡镇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结合 农村费税改革,积极推进乡镇精简合并,减少管理层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要清理规范对进城农民名目繁多的收费项 目,对进城民工在办理执照、税收、法律及咨询方面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在城镇,要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加强对下岗人员的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及中 小企业;减轻自主就业的负担,提供自主就业的优惠政策,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收入。

  建立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使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2、理顺社会分配关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贫富差距加大已成为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应当加快税制改革,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同时要鼓励 再创业、再投资。对

  贫困阶层,应当加强社会救济力度,消除基本生存方面的政策保护不到位现象。对城市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 逐步达到"应保尽保"。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 会保障费用的收缴率。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率先建立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出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

  3、继续消除消费障碍,拓宽消费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增加服务性支出将是居民消费支出的重点。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支 出尽管增长较快,但因基数小、比重低,促进城镇居民服务消费的空间十分巨大。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 出为1366元,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7%103SINA>SINGLE_QUOTATION;,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按2005年将城镇居民服务性支出比 重提高到30%测算,2002年到2005年将年均增加消费需求约190亿元,拉动经济增长0.18个百分点。

  结合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信贷消费,转变居民消费习惯;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消除消费者惧怕假冒伪劣的心 理障碍;采取切实措施保护诚实守信,提高流通领域的信用。落实企业改制收费减免政策,整顿公路建设收费;落实对下岗职 工的收费减免政策,清理汽车收费项目,规范住房建设收费行为,整顿集贸市场管理收费,清理招标投标和建筑市场收费。

  通过改善农村流通和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农民对家用电器的消费意愿,通过清理整顿各种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鼓 励城镇居民在家电、汽车、通信、旅游、教育方面的消费。

  4、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创造新的消费群体

  根据1990年代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情况和城镇人口人均市政基本建设投资增长情况的回归分析结果,初步测算, 2002年到2005我国城镇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将增加500亿元左右,拉动经济年平均增长0.4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增加"农转非"居民的消费支出。初步测算,2002年到2005年每年约有800万农村居民迁入 城市,每年将新增消费需求400亿元左右,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0.38个百分点。综合考虑,因推进城镇化建设,200 2年到2005年年均将创造需求900亿元左右,拉动经济增长0.83个百分点。

  在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建设小城镇, 重点要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时效"。要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不断繁荣和发展小城镇经济。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推动农 民到小城镇落户,实行居住地管理的政策。凡是在小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人员,以及小城镇居民在农 村的配偶及子女,都可以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辖区内人口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享受同等政策。逐步将城镇居民社会 保障制度延伸到小城镇,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新的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5、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步伐,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

  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给予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利率浮动限制内的利率调整的自主权,让利率与风险挂 钩。采取灵活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给。规范和活跃股市,坚持监管与搞活的原则,提高投资者的信心,使股市真正成为经 济发展的晴雨表。为中小型民营企业疏通资金渠道,给民间资本与外资同样的行业准入限制。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同时也应该 对民间资本开放,取消一些垄断行业对民间资本准入的限制。借鉴国际惯例,转让国家投资项目的经营权。将前几年国债投资 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向民营资本转让经营权,用收回的资金再进行项目投资或充实社保基金。

  6、提高各项改革的配套性和系统性,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

  要增加改革的政策与措施的透明度,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凡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与措施,应当增加群众 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同时,要切实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现象的整治力度, 维护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降低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

  7、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信用制度。严厉打击各种走私骗税、假冒伪劣、坑害诈骗、虚假广告 、商标侵权、合同诈骗、金融欺诈、非法集资、伪造票据、做假帐、不正当竞争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打破地方保 护和行业垄断,撤除各种有形、无形"篱笆墙",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公平竞争。对重点市场,如集贸市场、加油站等 ,进行定期专项集中整治。严禁缺斤短两、欺行霸市、无证照经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偷漏税款行 为的发生。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国家统计局严先溥)

  关注消费热点的持续性

  近几年,一些顺应中、高收入居民消费转型升级的产品需求有所增加,消费市场亮点频闪,住房、汽车、电子通讯产 品、休闲、教育等消费支撑着市场的发展。从消费热点看,近几年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从目 前的市场变化趋势看,由于多数高收入者的部分需求已得到释放,而广大中等收入阶层和低收入阶层虽有需求但有效购买力不 足,住房、旅游消费在经历了前两年较快增长后,目前已回落到平稳增长期。此外,居民的教育消费对消费结构升级已产生一 定的挤出效应。因此,从短期看,传统消费品需求增长明显放慢,汽车、住房、电子通信、旅游、文化娱乐等消费虽有所增加 ,但因收入差距扩大,这些新兴消费的增长对消费总需求扩张的支撑作用还不稳定。

  应该看到,虽然目前消费亮点不少,但只是局部性的消费热点,或处于初始阶段,其在消费市场显现的效应将会逐渐 消失,近期内还难以成为主导型消费热点。

  1、汽车消费呈现出旺销的好势头,但短期内很难成为持续增长的消费热点。受关税下调和国内车价下调的刺激,许 多持币观望者开始关注汽车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旺销局面。然而,汽车消费转旺,主要是受短期政策因素的刺激。尽管汽 车拥有量很低,但需支付的购置费和使用成本高,在目前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短期内汽车消费还很难成为拉 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热点。

  2、电子通信产品已趋饱和,热点难以持续。由于品种丰富,价格低廉,比较符合目前城乡居民的购买力水平,电子 通信产品成为带动产品结构升级以及经济较快增长的热点之一。现在全国移动电话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量由年初的32.4台 增加到9月底的60.9台。这类产品由于已达一定的社会拥有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居民购买将由初次购买为主转为更新 换代为主,因此,需求势头将会转弱。

  3、住房消费转向平稳发展。在住房体制改革后,住房消费经历了前两年高速增长后转向平稳发展时期,由此带动的 家庭装饰、家用电器更新等相关消费将相应减少。目前我国货币化福利分房已经结束,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经济适用房针对 的是低收入群体,住房二级市场大规模启动还存在种种障碍,住房消费继续保持前两年高增长势头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住房 消费降温对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应减弱。

  4、假日经济效应减弱。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成熟,使节日消费日渐淡化,更多的人在消费上是随用随买, 而不是非要等到节日才去选购。不少居民已能较为理智地选购商品,居民消费雷同现象已经消失,正向消费多元化发展,昔日 的盲目抢购和攀比消费已不可能重现。消费档次明显拉开,按需选购成为消费的主流。以有限的收入换取最大的效用成为消费 者行为的基本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消费者在收入有限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消费经验和对各种消费信息的分析判断,在众多的 商品和服务当中进行理性的选择。

  排解扩大内需的八个难点

  前两年消费需求回升,主要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推动的结果。因此,我国经济自主增长机制虽然有所增强,但基础 还很弱,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过剩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而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也对扩大内需产生种种制约,在扩 大内需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难点。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内需的进一步扩大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效购买力不足,直接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1998-2001年农村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 8.3%,增速低于同期城市销售增长1个百分点,而较多的农村人口与较低的农村市场销售份额极不相称。到2001年底 ,我国乡村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仍高达62.3%,而农村零售额仅占全部零售额的25.2%,即占全部人口近2/3的 农村人口所购买的商品仅占全部商品零售额的1/4,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对扩大内需产生影响。

  2、物价持续走低,扩大了消费需求不足的影响

  自去年9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再度由升转降,至此已达一年多之久。今年1至10月份消费价格总水平下 降0.8%,作为经济景气的先行指标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持续下降近一年,10月份降幅仍为0.6%。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 趋势有再度抬头、且不断加深的可能。

  通货紧缩趋势的阴影挥之不去,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第一,价格持续下降,加剧了国内商品供 大于求的矛盾。一般来讲,市场价格是由供求决定的,但居民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加剧了市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最终导致市场 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供过于求的商品已达88%,基本平衡的商品仅为12%。可见,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 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全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加大。第二,价格持续下跌,造成企业效益下降,必然带来社会需求特别是消 费需求不足。

  3、就业压力增大,对消费需求增长形成瓶颈

  近几年,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了资本替代劳动的趋势,使得非农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吸纳劳动 力的能力持续下降。而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劳动力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此外,我国已经 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外大量工农业产品按照承诺进入我国,必将对同类产品产生冲击,由此也对这一部分就业劳动力产生替 代效应。从这方面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城镇劳动力下岗失业的问题仍将会比较突出,而如果这一矛盾得不到缓解,也将会 影响我国短期消费需求扩张和对长期有效需求不足矛盾的根本解决。

  4、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成为影响我国消费增长的长期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提高,而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却没有因此产生同步增长,1至 11月累计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8%,与城市相比差3.1个百分点,这对整个消费品市场回升产生了明显不利的影响 。

  造成农村市场疲软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收入水平较低直接抑制了消费需求增加。而农村贫富悬殊较 大,也阻碍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张。二是部分农村居民仍未摆脱贫困,这一群体的存在形成了农村市场的消费断层,这给启 动农村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三是购买力出现分流,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投资股票、债券、彩票、保险的积极性较高 ,用于商品性消费受到影响。

  5、民间投资增幅不大,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足

  2001年城乡集体、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0.4%,增幅低于同期国有及其他单位投资2.4个百分点。今年前三 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3%,集体和个体完成投资增长18.0%,比国有单位及其他投资增 速低6.3个百分点。

  一般说来,在消费需求增长回落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能够健康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在一段时间内仍可获得必需的发展 动力。然而,在当前的投资增长中,民间投资增长的力量却相对不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没有预期的大。另外,在市场需求疲 软的情况下,投资风险加大,使民营企业不敢投资。因此,重新启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6、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拉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会制约内需的扩大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又一个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从地区经济发展分析,20 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加速的趋势,但和东部地区相比发展尚慢,发展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

  从城乡之间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同城市相比,农村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投资不足,基础 设施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增长乏力。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了8.8倍,而农村集体 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4.4倍。农村投资增长慢,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放慢。可以说,农村当前投资不足,农民 消费增长缓慢,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 励投资,刺激消费,以启动内需,保证和推进下一步的经济增长(见表1)。

  7、股市低迷,影响了投资者的消费信心

  今年股市持续下跌,其带来的负效应是不容低估的。它使得投资者、消费者的投资心理和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挫伤了投资者的热情和信心;二是使不少投资者的财富大量缩水,影响了消费。一些打算近期购房买车的消费者因财富缩 水,被迫放弃消费计划,加剧了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形成了强烈的增支减收预期。这种状态发展 下去,对扩大内需将形成不利因素(见表2)。

  8、交易成本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

  经过近几年的整顿和规范,目前市场经济秩序总体上有所好转,但问题仍较多,信用水平低,伪造票据、凭证和做假 帐等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绝;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与人民生命健康相关的食品、药品的现象也时有所闻;市场经济 秩序混乱影响了正常的经济活动,提高了交易成本,抑制了经济的内在活力,对扩大内需也构成了影响。

  表1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变化

  年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19900.8470.85019910.8550.87019920.8250.84 019930.8190.84019940.8160.83019950.8260.83019960.8100.8 2019970.8110.77019980.7980.74019990.7890.71020000.7960. 74020010.7740.740

  表22002年1-10月消费者景气指数

  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满意指数消费者预期指数1月96.996.597.12月97.196.497.5

  3月97.296.897.24月97.196.8975月97.196.997.36月97.397.29 7.47月97.397.297.38月97.297.397.19月97.397.497.210月97.497. 497.410月97.497.497.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四大主要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坚持扩大内需的 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看到,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实 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今后要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不少,但困难也不少,经济结构和 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国际经济环境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而扩大内需也面临着不少难点,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 障碍等问题还制约着内需的稳定增长,影响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把握扩大内需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坚持 扩大和培育双管齐下,挖掘内需增长潜力,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与促进作用,将对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重要意 义。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铃声 图片 订阅 言语传情 游戏 职业特工队 爱情快递
· 手机铃声:鸟啼铃语 疯狂铃声
· 疯狂拇指运动,决战短信擂台!
· 秀自己!寻情记之花城缤纷艳情
· 有大奖!新东方短信 美丽短信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每月5元轻松拥有
· 养短信宝贝 赢取海南双飞浪漫之旅!
· 搞笑地带--最酷辣的每日传情!
· 每天学英语 轻轻松松掌握纯正英语!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搞笑地带
(0.5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美丽短信
(0.3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自写短信 越洋短信 精彩专题:短信宝贝可爱秀 诱惑的青春 生日祝福 韩国PUCCA卡通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精彩短信


疯狂铃声 鸟叫铃声
图片铃声包月5元!
[F4] 流星花园II
[F4] 烟火的季节
[黄品源] 简单情歌
[和弦] 老公接电话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云网数字卡
  • 铁通Webphone大赠送
  • 联通冬季卡上网不限时
  •   冬夜情正浓
  • 香奈儿女士香水
  • 性感密码小夜衣
  •   炒股票好帮手
  • 电脑远程炒股方案
  • 手机实时大盘讯息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专题推荐
    - 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机构及个人专栏
    - 华晨仰融公开决裂
    - 财经界人士纵论十六大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