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小康建设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1年,全省GDP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56亿元,人均GDP为13162元,折合1645.95美元,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中段。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现代化综合指数为70%。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各方面的条件很不一样。因此,各个地区小康社会的发展速度、水平也会不一样。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不
平衡规律,邓小平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快一些,江泽民指示广东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发达地区的带头示范作用和涓滴效应来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根据地区发展的不同状况,实施梯度推进战略,是世界现代化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也应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根据邓小平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根据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广东要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广东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统揽全局,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报告,广东作为东部地区12个省市之一,小康建设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小康实现程度已经在96%以上。至2000年,广东的GDP总额已达9506亿元,人均GDP为12720元,折合1541.82美元,人均GDP超出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近2倍,也大大超出了人均800~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相当于世界下中等收入水平的中段,高起点地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跨入了小康社会。
在其他与小康生活有关的重要指标方面,2000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1元,大大超出了小康生活标准值,比全国平均水平多3482元,高55.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80年增长2.5倍;城镇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8.6%,标志着广东城镇居民开始从小康水平迈进宽裕水平;全省城市化水平已达55%,比全国城市化水平高出18.9%,已经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比例更达到70%,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5%;人均预期寿命74.5岁。
2001年,广东的小康建设继续向前推进,全省GDP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56亿元,占全国GDP总量95933亿元的11%,增幅为9.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人均GDP为13162元(折合1645.95美元),比上年增长6.63%,为全国人均GDP7516.67元(折合908.91美元)的1.8倍。按照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以人均GDP作为对各国收入水平的划分标准,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全球的下中等收入水平的中段。按世界银行根据1999年全球人均GDP对21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序列,广东约位于111~112位之间,比2000年前移了约5个排位。
2001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1041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3%;农民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人均纯收入为377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8.1%,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9%,全省平均恩格尔系数为46%。截至2001年,全国8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中,广东中山、深圳各占一席,此外,佛山、广州、珠海等市还分别获得“全球人类住区最佳范例奖”、“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行动奖”等单项奖励。
以省为衡量的标准,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GDP总量排在前四位的四个省中,广东的现代化综合指数为70%、浙江为69%、江苏为67.5%、山东为60.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广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的问题是:1.地区发展水平差异明显,粤北山区及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部分地区尚未脱贫;2.城乡差别较大,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市化进程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影响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是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3.社会基尼系数偏高,收入差距较明显,社会就业不足,城乡部分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4.社会环境仍然欠佳,社会治安仍然存在问题,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