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熠熠明珠耀南海---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发展纪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0月31日 09:03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在中国南海岸,有一片宁静的港湾------大亚湾。在这个相传西王母降生的怀瑾握珠之地,有蓝天、碧水、阳 光、沙滩,旎人的秀丽风光让人流连忘返。但这并不是大亚湾的全部。无论谁来到大亚湾,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更能感受到这块热土所迸发出的无穷活力,因为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核谷"。

  如果可以把大亚湾比喻为皇冠,那么座落在这里的大亚湾和岭澳两个核电站,正是镶嵌
在这顶皇冠上的两颗璀璨明珠 。

  往昔峥嵘岁月稠

  时光倒转至20年前,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地区正驰骋在市场经济大道上,但电力严重短缺却构成了经济发展的 瓶颈,利用核能供电的呼声日渐高涨。好事总是多磨,经过一段漫长的审批论证,中国内地与香港合资建设核电站项目最终在 1982年1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上被拍板立项,并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但万事开头难。筹建初期的大亚湾核电站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更没有技术,靠自身能力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困难 重重。在这个关键时刻,改革步子更快、胆子更大的核电人搬来了"登天梯",开辟出一条全方位的系统引进之路。

  上个世纪80年代,往昔平静的大亚湾变得喧闹起来,在热火朝天的大亚湾核电站工地,一场"多国部队"大会战正 在上演,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带着先进技术参加中国核电建设。世界一流的核电技术力量、机器设备,也正从 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汇聚在大亚湾。

  1994年2月1日,大亚湾核电站一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站终于拔地而起。电站投 产当年即实现上网电量107.6亿度,售电收入达6.03亿美元,出口创汇4.03亿美元,负荷因子高达73%,达到 当时国际上核电站的较好水平,也大大高出原来可研提出的第一年48%负荷因子的指标。2001年,国际压水堆核电站的 负荷因子平均值为81.5%,而大亚湾核电站当年的负荷因子已高达87%,远远高于原来可研提出的65%的指标,进入 世界先进水平。

  负荷因子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核电站的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还本付息的能力。2001年大 亚湾核电站实现上网电量143.7亿度,创历史最高水平。截止2002年9月,累计上网电量1083亿千瓦时,偿还基 建贷款本息45.4亿美元,占应还贷款总额的84.7%,,这标志着大亚湾核电站已度过了还贷的高峰期。按照原来的计 划,大亚湾核电站在前20年合营期内保持零利润,而依照目前的运行状况和市场前景,大亚湾核电站在运行的前20年能实 现盈利23亿美元。

  透过如今被称为"广一核"的大亚湾核电站发展历程,忘我劳作的拓荒牛承受了创业初期的磨难,在他们身上凝聚的 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让我们感动,而这无疑也正激励着更多的中广核人。因为,在建设被称为"广二核"的岭澳核 电站工程中,我们分明看到了这种精神的延续。

  资本裂变显威力

  众所周知,核裂变的威力是惊人的。而资本裂变虽然是无声的,但也产生了不亚于原子弹爆炸的能量。遵循"以核养 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方针,建立一个滚动发展核电的机制,以推动广东和全国核电建设走上良性循环道路,与大亚湾核电站 同等规模的岭澳核电站应运而生。

  1994年2月,在大亚湾核电站成功投入商业运行后,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决定,利用广东地区有利于发展核电的 条件,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成立中国广东核电集团,负责广东地区大型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同年,岭澳核电站开 始前期的筹备。

  1995年10月2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岭澳核电站主设备供应、工程顾问合同和贷款协议在北京 人民大会堂签订。

  距大亚湾核电站仅1.2公里的岭澳核电站是我国"九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规划建设四台百万千 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首期建设两台,国家批准总投资预算40.25亿美元。从规划看,岭澳核电站是大亚湾核电站的"翻 版"------同样的建设规模,同样的压水堆型,同样的技术路线。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很大的不同。

  那么岭澳核电站与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到底怎么样呢?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岭澳核电站比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期更短 ,投资更省,质量更高。和大亚湾核电站相比,岭澳核电站的建设时间缩短了一年多,总投资预计比原计划减少10%,工程 质量明显提高。随着企业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其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进一步发展为技术、安全、质量、进度 、投资五大控制,使公众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和企业利益在良好的核文化基础上达到完美统一。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可以看这样一组数据:在工程进度方面,岭澳核电站实现了1号机组60.5个月完工、2号机 组可望68个月完工,较国家批准工期缩短约4个月。

  在工程投资方面,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价是40.72!亿美元,岭澳核电站的总预算是40.25亿美元,而到工 程全面完工,工程总投资将可控制在37亿美元以内,比预算节省了3亿多美元。

  在工程质量方面,安全壳整体试验结果为,在设计压力4.2巴下,安全壳泄漏率为0.02%/天,而大亚湾核电 站是0.022%/天。1号机冷态功能试验,在154巴压力平台上测得一回路泄漏率为18.01升/小时,大大低于标 准许可值(230升/小时),优于大亚湾核电站的试验结果(34.6升/小时)。比较结果显示,岭澳核电站大部分技术 指标均优于大亚湾核电站同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岭澳核电站的提前运行可谓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及时雨。今年广东严重缺电,和正常需求相比,电 源容量约有170万千瓦的差距。面对如此大的缺口,广东省不得不向香港买电。但这终究只能解一时只需,而非长久之计。

  今年以来,国家计委有关部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同志,多次到中广核集团,把更多的筹 码压在当时正在调试的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上,希望岭澳核电站能保证质量,加快建设,争取提前投产,在关键时刻尽可能多 供些电。

  危难之中方显英雄本色。在170万千瓦的缺口中,提前运行的岭澳核电站贡献了100万千瓦。另外,有关部门依 靠内部挖潜增加一些,再加上西电东送的电,以及加强调度和采取节电措施,终于填平了这个缺口。中广核集团没有辜负政府 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经济发展。

  自力更生创奇迹

  目前,中国已运行的核电装机仅占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而世界核电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16%,可见中国 发展核电有着广阔的前景。但中国要发展核电,必须降低造价和上网电价,使核电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因此,为了中国核电的 持续发展,必须走自主化和国产化的道路。可以说,核电自主化和国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岭澳核电站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坚决加大自主化和国产化的力度。在各有关部委和所有参建单位 的共同努力下,在坚持国际水平的前提下,实现了工程管理、建筑安装、调试、生产准备自主化,以及部分设计自主化和部分 设备国产化,在自主化和国产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从大亚湾到岭澳,笔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高起点的自主化,国际接轨的自主化"。中广核人反复强调,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产化"应该拓展为"本地化"。但无论是本地化还是自主化,都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 量,与国际接轨。

  大亚湾核电站是靠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借贷建设发展起来的。没有高起点的全面引进,就没有今天良性循 环的大好局面。但中广核人清醒地认识到:引进、消化、吸收,一定还要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发展之路。中国的能源 战略需要核电,中国核电更要走自主发展之路。从大亚湾到岭澳,中广核在高起点自主化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岭澳核电站自主化体现在全面负责整个工程的项目管理,建安施工,系统调试,生产准备和移交接产,及部分设计自 主化和部分设备国产化。

  大亚湾核电站专家村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我们讲了这样一件事:在当初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时,十几栋专家楼满满地住着 2000多位外国专家及其家属。到了现在建设岭澳核电站时,专家楼只住着百来个外国专家,余下的大部分专家楼改作招待 所等其它服务设施了。

  值得自豪的是,"二核"建设的自主化是国际水平的自主化,中方承担的项目建设质量非常高。其中安全壳穹顶的吊 装不仅由"一核"时的分体吊装改为整体吊装,节省工期两个多月,而且直径达37米的穹顶一次性安装,一号机组误差只有 7.5毫米,二号机组误差仅为5.5毫米,这一施工精度令在场的外国专家叹服不已。

  实现国产化的重头戏就是设备国产化。在此之前,我国还没有生产过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在核电设备设计及制造方 面与国外先进国家也有着巨大差距。因此,要实现岭澳核电设备国产化,必须走技术引进的道路。

  岭澳核电站抓住当前国际上核电设备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有利条件,与外商签订条件优惠的技术转让协议,让外方充 分理解我们实现核电国产化的强烈愿望和决心,也使他们认识到帮助中国实现核电国产化,正是他们进入中国核电市场的必由 之路。

  据了解,全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共181家制造厂和供应商参与了岭澳项目,在项目运作的同时,这些企业的质 量和技术管理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深刻变革。据统计,岭澳核电站设备平均国产化率,核岛为11%,常规岛为23%,辅助 设备为50%。现在,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岛和常规岛设备制造的国产化能力已经达到30%。

  与此同时,主要靠出口信贷融资进行建设的岭澳核电站还积极探索利用卖方信贷支持国产化的模式。经过谈判,在贷 款协议中安排了15%的当地费用。这些当地费用原则上只能用于执行合同内国外供应商在当地的服务支出,以及由这些供应 商参与的工程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方面的费用支出。经过业主和主供应商共同努力,采取变通措施,为岭澳核电站设备 国产化解决了融资渠道,确定了核岛实现3-4亿法郎的设备国产化,常规岛实现占总价10-15%的设备国产化,辅助设 施实现占总价50%的国产化。从而使核岛和常规岛主设备的国产化能力达到30%。

  坚持不懈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终于换来了丰收硕果。2002年5月28日,岭澳核电站一号机组比计划提前4 8天投入商业运行,与原计划相比,等于平均每天增收50万美元。截止记者采访时,一号机组已经正常运行151天,这是 世界核电史上十分优秀的记录。与此同时,二号机组提前92天实现了首次并网,可望在年内投入商业运行。建成后的岭澳核 电站不仅能为广东省提供强大而清洁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东省的电力供应紧张状况,而且将进一步改善广东省的能 源结构。

  核电技术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形成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岭澳核电站的建成 ,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建造、管理具有国际水平的核电站的能力。更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岭澳核电站的锤炼,培养出了 一支我国自己的核电设计、制造、建设和管理队伍,他们将为中国未来的核电事业创造新的辉煌。

  债务置换见收益

  中广核此次发行40亿企业债券,所募资金部分用于岭澳核电站工程项目建设,部分用于归还由国家开发银行为岭澳 核电站建设项目提供的搭桥贷款。

  岭澳核电站从1997年开始建设,预算总投资40.25亿美元,其中资本金4亿美元由中广核集团用大亚湾核电 站的收益滚动投入,其余资金全靠借外债。由于外债金额大,期限长,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外债的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另 一方面,由于大亚湾核电站70%的电销往香港,而销售收入中70%是外汇收入,因此项目本身尚可平衡一部分外汇风险。 岭澳核电站今年投入运营后,电力全部售往广东电网,它不可能象大亚湾核电站那样有丰厚的外汇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 背负的巨额外债风险凸现出来,债务中主要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波动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

  在中广核集团做出借用外债的决定时,当时的国内人民币长期贷款利率超过了13%,所以企业利用外汇贷款,在资 金成本上是有优势的。但从1998年起,受亚洲金融危机及广信事件影响,对外筹资成本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央行连续降 息,外币贷款失去了资金成本优势,而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依然存在。

  在岭澳核电站项目审批立项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岭澳核电有限公司就非常关注债务货币风险问题,紧密跟踪市场走势 。为降低岭澳核电站工程成本,规避部分外汇风险,把一部分外债转成了人民币贷款,或者通过人民币支付。中广核集团通过 这种方式将8.43亿美元的外币贷款指标置换为等额人民币贷款。

  此时,国内人民币企业债券市场在经过清理整顿后,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中广核集团开始积极探索发行企业债券 置换国内银行贷款和外汇贷款的道路。1999年初,正式启动了发行岭澳核电项目人民币企业债券工作。

  其实,象中广核集团这种企业自发的通过企业债置换高息银贷或外贷的做法,正是对企业债券常规"项目债"用途的 一种新突破。今年9月9日,国家计委、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和结构调整指导 意见》的通知,其中一条指出:允许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用于外债结构调整,对外债比例较高的国家 重点项目给予重点安排。这一文件从政策层面首次肯定了企业债券用于"债务置换"的新做法。对于岭澳核电站这种建设投资 大、回收期长、但回报稳定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言,通过发企业债进行债务置换,从而减少财务成本、降低汇率风险, 确实不失为一条明策。

  2001年12月,中广核一期25亿人民币企业债券正式发行。该债券期限为7年,年固定利率4.12%。其中 19亿在去年底归还当年公司为岭澳核电站建设而筹措的人民币搭桥贷款,通过低利率的企业债券置换银行贷款,每年可为中 广核集团节省4650万元人民币的财务成本,在债券的存续期间共可节省人民币3.25亿元的财务费用。

  如果说中广核集团一期企业债主要从节省财务成本考虑的话,待发的中广核集团二期债券主要的着眼点在于锁定汇率 风险。此次将通过发行40亿人民币债券------购买外汇------偿还外汇贷款的方式,把部分外币债务置换成人 民币债务,以减轻汇率风险对企业的压力。同时,部分募集资金还将用于置换利率较高的国内银行贷款。

  企业债券的发行进一步改善了中广核集团的融资结构,降低运作成本,使公司能更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提高市场竞 争力。而中广核集团的稳健运作也将使投资者获得满意的回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发行债券也是中广核集 团迈向资本市场的步骤之一,借此塑造中广核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稳健、安全的品牌形象,并为中广核集团下一步的资本运作打 下基础。

  核电之光谱新曲

  根据国家确定的"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方针,中广核集团在未来10-15年时间里将建成1000-1200 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除大亚湾核电站和岭澳核电站各2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外,岭澳二期200万千瓦核电机组项目的立项 和筹备工作正在全力推进中,此外,中广核集团在广东阳江还规划建设600万千瓦的核电机组。可以预见,在大亚湾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成熟运作的基础上,中广核集团的实力将会进一步得到增强,早日实现国际级大型企业的发展目标。

  正是有了这些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到期还债的能力,中广核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锡才表现出了充分的自信,"核 能发电有着稳定和良好的收益,大亚湾核电站运行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岭澳核电站也将创造良好的业绩,在核电站商 业化运作成功的基础上,我们完全有信心保证现有和后续核电站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按时还本付息没有问题。"

  依照目前与广东省电网关于电价的协议安排,中广核的上网电价将与广东省调整后的电价一致。比照同业发电成本, 中广核的电价完全可以和同期建设的用煤的火力电厂相比。因为核电站的设计寿命为40年,其折旧与还贷的压力主要集中前 10年至20年,在其后的运行中,核电的成本优势将更为明显。而作为清洁能源,核电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环保优势。至于厂 网分开、竞价上网以及深圳本地的电价下调,只要保证公司的发电成本低于产业平均成本,公司的竞争力就会显现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以核养核,滚动发展"的建设思路,将为我国核电自主建设提供重要借鉴。2002年是电力 体制改革年,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促进发展,构建公平竞争、开放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总体目标的新一轮电 力体制改革已正式拉开序幕。对于未来的发展,刘锡才坦言,"我们欢迎电力重组,市场化运作将更显示出核电的价值和优势 。"

  从核电技术路线和发展过程看,中广核核电技术发展与当今核电发展的总体水平是相一致的,并已呈现出后来居上的 趋势。我们相信,作为中国核电发展基地之一,中广核将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国际先进的核电技术,不断创新,勇攀国际核电技 术新高峰,让中国核电之光更加明亮!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 百变铃声千变酷图 5元轻松拥有!
· 2002年西湖博览会短信服务
· 欢迎订阅欢乐英语系列短信
· 下载鸟啼铃语 获彩屏手机
· 越洋短信 万里传情
· 闹鬼啦!恐怖图片鬼怪铃声--万圣节狂欢夜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下鸟叫铃声获手机
每月5元铃图随心换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
《我的野蛮女友》
[周华健] 忘忧草
[林志炫] 单身情歌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分 类 信 息
:职业经理培训首选 
   珠江绿洲新鲜生活
   美国林肯大学MBA
   云豹吉普首汽专卖
   清凉盛景山间别墅
   美容美发瘦身减肥
:网上攻读MBA学位
:完美学涯华申留澳
   游山玩水赢大奖!
:淄博腰腿痛专科
:项目管理资质认证
:十佳楼盘网上展会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5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