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傅旭明
近日,中国邮政一位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自今年的2、3月份开始,国家邮政总局就开始组织设计新的邮政改革方案,其中核心内容就是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六个省、市为主体组建一家国家控股的股份制邮政总公司,并将争取到香港上市。他还说,邮政在海外股市的口碑不错。
为何不分拆业务?
中国邮政重组上市为什么采取抽出六个经济发达地区方式,而不是将邮政储汇、速递、物流等利润大的业务分拆出来的方式,该人士解释,由于邮政业务都是全程全网,如果将一些业务剥离出来就意味着要重新建立另一张网,而且事实上业务是很难拆分的,目前邮政所有的业务使用的都是同一人力系统、同一投递网络、同一套运输设备。
而此前,许多专家在谈到邮政改革时更多倾向后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邮政专家对记者分析说,正是因为邮政业务全程全网的特殊性,拿地区分块来组建新公司才不合理,因为每件邮件发生的费用都不是在同一地,许多邮件还需中转,还需发生费用,这就造成了定价和结算的困难。他认为,邮政完全可以做到业网分离,分离后,各类业务只要付费都可以使用,市场上的非邮企业,非邮业务都可以使用。
中国邮政的这位高层人士则否认了结算困难的说法,他指出,新的公司组建后,业务成本是要按实际的运营成本来计算,而成本核算的困难只不过是技术性问题,肯定是有办法的。他还认为,邮政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网络,拆出网,邮政的赢利业务也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据了解,2000年底,中国邮政拥有各种邮政局所66740处,邮路总长度309万公里,固定资产规模达到757亿元。
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1999年起国家每年分别向邮政补贴80亿、50亿、30亿、10亿,即“8531计划”,到2003年“彻底断奶”。显而易见,中国邮政已经面临资金的困难,上市融资则是解决困难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国家邮政局今年的方针是“先扭亏再改革”。去年10月,国家邮政总局对外宣布扭亏实现1.6亿元赢利,为其准备上市创造条件。但邮政方面并没有对外公布具体细节,一些专家也指出,如果是在国家仍补贴30亿元的情况下实现的赢利并不是真正的赢利。于是外界对邮政是否具备上市的基本条件(连续三年赢利)表示了疑虑。
据了解,自1999年邮电分开邮政独立营业以来,北京、上海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邮政局发展迅速,以北京邮政局为例,全国邮政全年总产值400亿元中,北京就占32亿元,上交的利润就达5亿元。由此推断,这六个经济发达省市邮政局赢利是很有可能的,这也许正是国家邮政总局要以这六个省市为主体来上市原因。
上市必须解决三大问题
然而,有关专家指出,邮政上市还需解决三大问题:
一、人员问题。邮政部门长期以来在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浮于事成为邮政上市道路上的重大障碍。2000年底中国邮政的职工总数已达到52.4万人。
二、资产问题。由于邮政业务的特殊性,其费用都发生在两地,此次是以部分地区为主体来上市,而该上市公司为国家邮政总局的全国性的国有公司,在股权分配中,这六个省市和其他省市地区如何分配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三、六省市邮政的普遍服务问题。上市后,这六个省市的普遍服务的成本结算肯定是要和上市公司剥离的,投资者不会愿意把钱投到“普遍服务”这个无底洞,因为邮政普遍服务的邮资价格根本不是实际成本。
邮政离上市还有多远?
在采访中,有关专家及部分邮政局的人士对邮政上市的前景抱审慎态度。有关专家指出,上述的三大问题中,前两个问题通过努力和协调是可以解决的,而后者则无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得到解决。因为解决六省市邮政的普遍服务问题的惟一途径就是建立国家邮政普遍服务的补偿机制,而建立这一机制就必须修改现行的《邮政法》,据了解,《邮政法》的修改草案已经到了第十一稿,如要通过尚需时日。
另外,邮政上市是目的,还是手段?体制问题不解决,以向下属局所摊派扭亏指标等方式实现的凑合上市,最终将成为拒绝改革的借口,即使赢利也是治标不治本。另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自己清醒的认识和忧虑。
与银行竞争问题不仅在汇费
近年来,中国邮政在市场竞争中经常与对手发生矛盾冲突——封民营报刊发行、查速递、与国际货代发生摩擦,但结果是收效甚微,面对日益强大的竞争对手“邮老大”显得力不从心。
近来,中国邮政也开始练内功。记者近日从国家邮政局新闻处了解到,由于“邮资已付”戳存在较大的邮资漏洞,明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停用“邮资已付”戳,取而代之的将是联网管理的邮资机。
另外,记者从北京市邮政局了解到,从10月8日起实行新的汇费限额标准,限额由原来的每笔最高1万元提高最高5万元。邮政的汇费标准是1993年由当时的邮电部制定的,即每笔汇款按汇款额的1%收取,每笔最高汇款限额是1万元,也就是说你要汇100万元,就要汇100次,交500元汇费。
从近几年邮政汇款统计来看,1997年全国邮政汇款达到3600亿元后,到了2001年,基本上维持在2800亿元左右。这几年来,国内汇款业务量大增,邮政汇款量却不增反降。
据了解,今年5月份深圳建行汇款总额5.5亿元,是去年同期2.2亿元的1.5倍。而去年深圳建行的汇款总额为106亿元,直逼深圳邮政的150亿左右。加上其他银行的汇款业务量,深圳银行的汇款总量大大超过邮政。银行的电子汇兑就比邮政灵活得多,大额汇款也实惠得多。而且许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不管客户汇款多少,一律按1%收费,最高收费50元为止;甚至有些银行收费上限为10元;一些银行还开展代汇工资、汇款抽奖等。这都是邮政不能做到的。
然而,邮政与银行的较量不仅在汇费,更重要的是在服务、在体制。记者在亚运村邮局看到,在宽敞的大厅里,有14个窗口,然而只有4个窗口是开放营业的,排着长长的队,寄一封挂号信要排半个钟头的队。一位一边打手机与对方联系着急汇款的顾客实在等不及,只好到附近的银行去办了。
要在速递、发行市场上苦战
目前合法经营的快递公司已占去快递市场份额的60%。随着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的货机直航中国,国际快递业巨头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有数据表明,从1995年起,邮政EMS营业额的年增长率只有2%,而其市场份额也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EMS在中国国际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
联邦快递和UPS都是市值上百亿美元的超大规模快递公司,都拥有600至700架飞机。去年10月,联邦快递首家在中国推出“亚洲一日达”和“北美一日达”服务,使客户享受到将货件运往亚洲、北美地区的翌日速递服务;EMS在国内的快递邮件最快也需两天才能送到,而且在邮件两次投递未投出的情况下,便需由客户自己到邮局领取或由邮政部门推迟3天后再投递。
国内一批拥有雄厚物流配送实力的企业如康佳、TCL等公司已经具有向EMS挑战的实力,只不过与“洋快递”一样,他们同样面临着一些政策上的壁垒,无法而不是没实力进入国内快递市场。
据了解,虽然康佳为维持自己的销售网络每年需投资2个亿,但康佳仍坚持认为其不会考虑让邮政来配送自己的货。康佳一位负责人曾明确表示,有意利用自己庞大的销售网络做第三方物流。据悉,康佳就此业务已开始与国外大公司接触。TCL集团则更为明确地宣布,要投入5亿元人民币,把TCL覆盖全国的2万多家家电销售网络改造成网络化的专业物流配送系统,更要向电子商务化迈进。
另外,民航也可能杀入快递业。从去年开始,国内民航业出现了客机改装热,纷纷将客机改成货机。中国货运航空公司作为国内唯一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拥有自己航线、编号,又获得了中美航线直飞权,其海外业务将有相当可观的增长。
根据WTO协议,2001年中国开放图书分销即零售市场,2003年将开放图书批发市场。中国的图书报刊的分销一直以来被中国邮政垄断,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已进入这个市场竞争。最近《星岛日报》母公司泛华科技欲斥资10亿元进军内地传媒。经中国新闻出版署批准,泛华科技和人民日报社全资拥有的大地发行中心合资成立了大华媒体服务,目标是建成一家全国性的发行分销商。随着中国传媒业的市场化步伐加快,营销网络急需升级,邮政的对手将是资金强大、运作高效的书报发行分销商。
在这样的内外夹击、围追堵截的竞争形势下,中国邮政以扭亏、重组谋求上市能否成为邮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救邮政于水火?事情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