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清晰是第一步 一个国企老总眼中的中国经济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10月24日 06:50 中华工商时报 |
|
2002-10-243:19:35□本报记者朱艳燕
民营企业产权是否真的清晰将成为推导其未来发展前景的第一个问题。中国的现实情形是,一些比较大的
民营企业的产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明晰,起码有待重新考量。中国大量的大型民营企业的产权与其说是明晰的,不如说
是模糊的,与其说是私人拥有,不如说是“权私共有”赵海均身上有着太多的文人气质。自1990年他从任教多年的河南洛
阳经贸学院调入春都,12年来风风雨雨,春都经历了一个国营企业由小到大,盛极而衰的全过程,赵海均始终是一步一个脚
印地走了过来。回想往事,他说,换任何一个人有我的经历都不会坚持到现在。对于春都曾经的火爆与失败,赵海均的态度很
坦然。他说,万物发展都会有高潮与低谷,企业发展也不例外。好在今天的春都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期,目前,经过一系列
的收缩之后,春都集团已经将当初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几十家分支机构减少到了河南省内的十余家,预计年底集团将扭亏为盈,
并选择医药、零售、农产品等领域为突破口开始新的创业。或许是在经贸学院从事过多年理论研究的缘故,赵海均一直对宏观
经济理论研究情有独钟。日前,他的第二部经济学著作———《破解中国经济之谜》正式出版发行。在这部作品中,赵海均以
一个企业经理人的独特视角,对改革开放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十几个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讨。谈到写这
部书的初衷,赵海均很坦率:很多人说企业家写书是不务正业,或者说是沽名钓誉,我不想辩解。不过,我在一个企业干了十
几年,遇到过无数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企业自身可以解决的,比如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问题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比如体
制、机制、观念方面的问题,我有太多无能为力的时候,感受很多,非常想把它倾诉出来,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中的许多观
点其实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只是我站在了一个理论的高度来谈,没有把它具体化而已。在国企工作多年的赵海均对于国有企业
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谈到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时他说:近年来国际国内许多知名企业因多元化经营与横
向规模扩张上的失误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使得人们不得不再一次思考企业要不要多元化的问题。我以为大企业要实现可
持续成长就必然走向多元化经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化经营不仅是企业共同的成长策略,而且多元化经营的方向、途径
以及多元化战略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也呈现相同的特征。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何时、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多元化?如何选择
适合自己的目标行业?如何进入目标行业以及如何进行富有成效的多元化经营。对于产权改革,赵海均提出,产权改革是必要
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全部的。产权改革的目标是权责利的统一,但明晰了产权并不能真正达到责权利的统一,因为责
权利统一的一个重要条件是产权的有效运作和管理,国有企业的产权不可谓不明,但亏损依然严重,原因就在于没有实现资产
治理结构的科学化。他还特别指出,在处理产权的问题上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因为中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一个升级和转换的过
程中,整合与重组是出发点和依存点,这其中必然要涉及到资产、产权的转移和转换等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国有资
产流失”如今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过去多年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公”与“私”争论的翻版,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
阻碍。“不要怕国有资产流失,”赵海均说,“因为国有企业的大量负债投入,造成负担过重运行困难,大量资产闲置造成国
有经济效率低下,因此通过改制、重组、改造国有产权,促使非国有经济发展,不仅不是国有资产流失,而且是让资产为社会
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国有资产闲置才是国有资产的最大浪费和流失。要让国有资产正常运转,就能创造财富,解决就业,国家
就能有税收。这岂不是比闲置在那里让其自然损耗强得多?”一个国企老总是如何看待当今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的?从赵海均
的书中可以略见一斑。“改革开放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又推动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对发展民营经济在思想观念、理论认识、政策法律上实现了四次突破。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特殊的内外境况,民营经济需要
再次实现突破。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依托和‘侵蚀’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即为‘公有’。”赵海均注意到,“
民营企业在整个发展中,总是‘流星闪烁’,好景不长。因为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夹缝中兴起的力量,其发展过程存在
着外部条件的不充分和内在的缺陷。正是这些原因,使民营企业总是‘昙花一现’。具体地说,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缺陷,是
由政府管理与民营企业自身特点综合作用形成的。”赵海均指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政府是决定民营经济发展主
要的、决定的因素。当前情况下,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仍然来自于政府的尚未完全到位的经济管理。对于民营企业的产权
问题,赵海均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说:“民营企业产权是否真的清晰将成为推导其未来发展前景的第一个问题。中国的现实
情形是,一些比较大的民营企业的产权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明晰,起码有待重新考量。中国大量的大型民营企业的产权与
其说是明晰的,不如说是模糊的,与其说是私人拥有,不如说是‘权私共有’。”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大量事实表明,中
国民营企业存在一个普遍的困境:如果民营企业不能与无所不在的特权结盟,别说超速发展,即使是一般的发展也是举步维艰
。从草根起家到无奈的‘权私共有’,也许是中国民营企业壮大后无法选择的历史宿命。现实恰恰是,新型民营企业在‘权私
共有’的产权安排下,对市场精神发自内心的蔑视。特权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种腐蚀剂,民营企业甚至比国有企业有更强烈的投
靠特权的动机。特权的制度环境正在吞噬着曾经生机勃勃的民营企业。可以预见,民营企业投靠特权成功之日,即是其市场精
神荡然无存之时。”在前不久于北京召开的《破解中国经济之谜》研讨会上,不少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赵海均和它的新书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专家指出,作为一位在微观经济领域工作多年的企业家,能够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站在一个客观的
立场,从较深层次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如此深入而有见地的分析,不流于微观和表象,实属难能可贵。还
有的专家认为,此书的出版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参考,因为从企业家的角度看宏观经济,这样的著述还是
较少见的,同时它也为经济理论的研究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也有的专家不以为然,他们说,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适当的
位置,在其位谋其政,社会才有正常的秩序。企业家就应该先将自己的企业搞好,而不应把精力放在宏观经济的研究上,否则
就是错位。如今,错位似乎是一个很时髦的词语。而赵海均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所谓的错位呢?“时至今日,你若留心,便会
发现许多错位的现象,各级政府领导都在为经济的发展忙忙碌碌,跑项目,跑资金,甚至开订货会、洽谈会、论坛会,所谓‘
政府搭台、经贸唱戏’。而企业的老板们却无心去做该做的事,天天去跑政府、跑经贸委、跑证监会……各级党政领导都很关
心百姓的生活,而老百姓们却对‘国家大事’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对此,赵海均的解释是:转型时期,出现错位是必然
的。关键是如何快速寻找和回归自己的本来位置。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不要怪罪政府,也不要去怪罪企业,在转型时期,政
府和企业的关系处于特殊的胶合状态,若即若离又难舍难分。过渡时期的政府运作,需要的是政府合理的退出,即有选择的从
一些领域退出来,这种退出本身是一种利益结构的大调整,是一个矛盾积聚而又急需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
退出并不是简单的让位于市场机制,而是在退出的过程中通过各种科学的手段构建完备的市场运作体系。而企业则要在这个过
程中尽快培养自身的适应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赵海均为春都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24F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