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0-233:45:40□本报记者梁文君
无可置疑,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成长,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不断投入扩大再生产,蓝领阶层的需求量明显提
升。记者在石家庄神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到,每年公司都要到职高、中专招聘数百人。人力资源部行政招聘主管杨伟霞对
记者说,目前,公司车间里中专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0%以上。她并没有向记者透露生产第一线员工的月收入情况。她
说
,对他们的待遇主要与技术岗位有关,不和学历相提并论。她认为,文化素质高,职教中专毕业的学生如果专业对口,职业技
能更能适应企业的需要,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约培训成本。但对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企业在20—30天的培训期间要花费
600—800元以上的资金。对我们制剂医药企业来说,河北省没有一家与之相关的学校或中专、技校,我们只能到专业类
似的化工学校招工,之后还得经过公司的三级培训。记者在神威药业采访的当天还了解到,一个车间招聘质量检查员,报名的
第一天,就有14个一线员工来报名。杨伟霞自慰地对记者说,在神威,每一个工人都有均等提升的机会。她说,随着现代生
产技术的不断推进,岗位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培训将不断进行,培训期一般为半年;培养设备维修、中药知识、计算机操作等
工人,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的要求,为培育员工专业素质打下基础。“我们不怕竞争,因为有竞争才会有活力”,记者在神威“
软胶囊”车间看到这样一句标语。车间主任李志坚面色亲和地对记者说,神威的培训是从不间断的,既有企业内部培训,又有
组织员工到外地学习。对制药行业,员工掌握一些医药知识、GMP知识是相当重要的,针对生产一线的人员要经过公司培训
到车间培训到班组培训,一年的时间里要掌握操作要领。一般师傅带3个月后,进行各种考核,对本人能力都有要求。技能很
重要,有接受能力就可以,学历并不是很重要。谈到自己,她毫不掩饰地说,自己曾面临下岗失业的困扰,原来在一家食品厂
上班,效益特别不景气,1994年到神威后任质量检查员,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现在任车间主任,她说,在职业上经过一次
阵痛后,更懂得现在的工作来之不易。对蓝领阶层而言,真正成为一个技术成熟的工人,其实绝大部分是在企业里通过实践培
养并成长起来的,而且,这一阶层的流动性并不大,只要企业有良好的机制。在神威,记者采访到一个在企业里成长起来的班
长———聂光斌,软胶囊车间压丸岗位,1989年毕业于栾城一中。他腼腆地对记者说,刚开始学徒两年,一步一步上来,
技术越来越成熟。由于企业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学习培养将不断进行,否则将被淘汰。他不无期望地说,通过企业全面的岗
位培训,为掌握GMP认证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把基础知识、岗位实际联系起来,为岗位创新。他对企业实行岗位工资,技
术不同的工人工资不同表示认可。他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民营企业、河北华龙集团是国内大型的方便面、面粉生产商,该公
司生产的华龙方便面,其市场份额与康师傅、统一方便面三分天下。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公司7000名员工中有近70%是
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而如何培育适合我们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知识型员工是我们人力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华龙集
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高荻特别向记者强调说:“由于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很难在生产第一线干下去,而且他们的心态处在高不成
低不就的尴尬境地,我们也多次试着录用了几批从邯郸、石家庄、邢台等地毕业的中专生,但后果很不理想,真正留下来的没
有几个。因此,我们只能在附近地区招收初、高中毕业生采用进厂后先培训,上岗后师傅传帮带等多种形式自己培养。我们的
工艺师、研发人员要不间断地到各地轮番学习,或者我们主动请国内外专业技术传播公司来企业授课,比如最近我们就请台湾
健峰顾问公司到华龙进行生产培训。”当记者问华龙的技术型人才的酬薪是否呈阶梯结构时,她不假思索地说,民营企业的用
人机制灵活性就很好地体现在这里,我们的一线技术人员的收入除了正常的工资外,有一部分则是和自己的岗位、业绩、效益
挂钩的年终奖励。她说,我们在蓝领工人的需求上一直有缺口,但苦于和现在学校的职业教育难以互相促进,导致我们缺人,
而某些中专、中技的学生就业又很困难的问题,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想这种问题会迎刃而解,那就是企业用人力求综合
素质、知识结构等要素,而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专业化、实用性。记者发稿时获悉,据相关调查显示,今年,河北省劳动力市场
出现技术工人需求大于供给的态势,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均大于1,其中求人倍率最大的是中级专
业技术职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增
长了38%。这种现象的出现,对求职者务实学习一些劳动实用技能,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采
访中,不少人士认为,当前的就业现状是刚刚从大中专学校门里走出来缺少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操作技能的大中专学生陷入了
求职困难的窘境,这进一步给我们目前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方向,今后的学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从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向
与注重学习实用劳动就业技能并重转化。(23G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