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福建省凭借国家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改善投资软硬环境、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熟练工人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稳定运行的宏观经济环境吸引了来自100多个国
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来闽投资。从1980年至2001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93.58亿美元,位居全国前列。随着利用
外资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其重点逐渐转向注重质量,除继续吸引一般的劳动密集型投资外,开始注意吸引具有规模效益、技术
水平和运作效率的外来资金。本文通过资本流动的阐述,提
出福建省现阶段应着力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而优化经济
结构。
一、资本跨国流动特点与福建省产业升级需求
资本的跨国流动是由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的有效配置与资本收益平均化趋势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的资源(特别是资本)禀赋及配置结构上的差异,必然导致资本的跨国流动。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邓宁在研究直接
投资与经济发展之间联系之后将直接投资发展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当人均GDP在0-400美元时,利用外资有限
、没有对外投资、对外净投资为负,但不大。第二等级,当人均GDP在400-1500美元时,利用外资大量增加、对外
投资低水平、净对外投资为负数并且上升。第三等级,当人均GDP在1500-4750美元时,对外投资开始加速、外来
投资趋缓、拥有区位优势的产业仍在吸引外资、资本流动平衡并开始流出。第四等级,当人均GDP在2600-5000美
元时,对外净投资是正数。由于资本的流动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利用国际资本活动的目标的侧
重点也会不同。
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福建在利用外资方面主要重点是如何更多地吸引外资以解决投资不足和就业问题,而到
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福建经济水平的提高,则需更多地要考虑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提高国际竞争力问题。目前福建省处
于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之间,但在地区间稍有区别。如果我们还是延用以往的引资思维埋头引资,既不利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也不利于改善产业结构。
福建省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加速发展,这个较高的起点就是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倍增效应,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福建经济在发展中也面临许多矛盾和问
题:全省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加工工业多,中小企业多,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工业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较低,许多企业
受到质量差、成本高、效益低的困扰。实际情况表明,在传统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依靠拼体力、拼资源、拼资金是没有出路的
。顺应世界新科技革命潮流,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大力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尽快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应用高新技术
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经济新格局,是增强福建经济优势、增强发展后劲的希望所在。
二、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外商投资相关产业的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发展加快,尤其“九五”期间,全面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科技综合
实力不断得到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科技部2000年统
计监测,福建省科技进步综合水平评价居全国第六位。
1、科技法规建设得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九年来福建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福建
省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的暂行管理规定》、《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达化
条例》等地方性条例、法规,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科技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对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九五”期间,福建省科技体制改革以加大科研院所改
制、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为重点,基本完成第一批13个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的工作,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
结合,并稳住了一支精干的科研力量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同时,福建对外、对台科技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九
五”期间,与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开展了120项科技合作项目,其中对台合作项目近30项,涉及闽台电子信息
、现代农业、海洋开发、中医药等学科领域。
3、高技术研究开发能力逐步提高。到2000年底,福建省有各类科研机构2850个,其中省属科研机构64个
,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创办的科研机构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9.6万人;一些重点科技项目相继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4、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一些领域形成一定的产业群体优势。福建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
保、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0年底,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5家,总产值8
8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6.7%;有5家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有30家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
技术企业,有65家技工贸收入超亿元。
5、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研发机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一批高新技术的重大项目如中华映管、
冠捷电子、太古飞机维修、东南汽车、柯达感光、后石电厂、厦门灿坤、瑞闽铝板带、厦门ABB开关等先后在福建落户投产
,有力带动了相关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冠捷电子是我国最大的显示器生产厂家,正朝着创建国际一流的高科技企业目标奋
进;东南汽车的创建不仅提升了福建的汽车工业水平,还带领了30多家相应的配套零部件厂商前来投资设厂,发挥了较大的
辐射带动作用。
尽管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要看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其科技能力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可持续创新能力薄弱,与周边地区迅猛发展的高技术产业相比,福建的差距较大,尤其外商投资高新技术
产业的比例偏低,项目少,投资范围也较窄。
福建省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发展较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第一,高校和科研院所少,高层次科技人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多的海外资金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需要有相应的高层次人才。据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共1041个,福建有28个,落在江
苏(69个)、辽宁(64个)、北京(58个)、湖北(54个)、广东(52个,与河南、湖南并列)之后居第18位。
在拥有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属研究与开发机构及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数量以及经费筹措上,福建均位居第22位。科技人员总数
只有全国各省市平均水平的60%,列全国第18位,不到沿海各省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第二,科技投入不足,投融资渠道不畅,风险投资机制不够完善,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较少,争取
国家专项资金不多。目前福建省研究与发展(R&D)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26%,全国为0.8%,居全国第25位
。全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于20%,远远低于深圳80%以上的水平。同时资金支持体系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可缺少的环节
之一。风险投资是连接资本市场与高技术企业的纽带,而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还处于起步阶段,投资机制和市场机制都不健全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当部分的外资进入。
第三,科研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弱。从2000年各省(市)技术市场成交额
看,福建省技术成交额为17.26亿元,居全国第14位,明显低于北京(140.29亿元)、上海(73.9亿元)、
广东(48.21亿元)、江苏(44.96亿元)、辽宁(34.78亿元)、山东(28.81亿元)等省市。
第四,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机制尚未形成。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技术含量低,知名科技
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市场竞争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第五,福建省外资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重少,对福建整体科技力量的拉动作用较弱。目前
福建省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值约占全省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出口额50%左右,外商投资企业在国民经济发
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含量不高,也制约着福建产业结构的提升。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被认
定技术先进型企业占全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近二成。另据2000年外商投资企业有关生产经营情况资料表明,技术型
企业占全部企业为16.3%。其投资规模为252.74万美元,仅比平均水平多30.33万美元。按人们常规的观念,
从发达国家引进外资应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且有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实际上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日本等
国来闽投资高技术的企业不仅数量少(仅占技术型企业的9.8%),而且平均盈利水平与平均水平相比基本持平,这表明源
于发达国家的投资并不象人们所期望的高技术和良好的经营状况。此外,亚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台
湾、新加坡、韩国等,尽管在数量上占较大比重(占八成比例),但规模小,且加工成分较大,因此对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的
带动影响也较弱。
三、加快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思考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间福建省要提高国民经
济整体素质,加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步伐,充分发挥高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倍增效应。高新
技术产业是投入大、风险高的产业,因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和国内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要把加强自主研
究开发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紧紧抓住当前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世界范围内产业重组和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大力吸
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加快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利条件和现实基础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为吸引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目前,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
一体化的推动下,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移和重组,高新技术产业的对外投资步伐则在加快,这将有利于发挥
经济和区位的比较优势,吸收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和高新技术型投资。80年代福建省曾接受台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辐射,如今更要抓住世界范围内技术转移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引资结构调整也将促使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国务委员吴仪在2001年七月初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外资工
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继续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中国利用外资工作在
‘十五’期间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过去单纯的吸引资金向更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转变;
二是从过去注重引进加工工业向引进高新技术转变;三是从只注重工业方面利用外资向更多地发展服务贸易领域转变”。根据
此精神,“十五”期间福建省要在稳定利用外资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积极吸引外商尤其是跨国公司
来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建立研发机构。
3、福建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规模的经济基础,同
时与世界各国间投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是加快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
4、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已具备有一定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与现实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福建省通
过诸如高新技术开发区、软件园区等产业政策扶持以及对国外资金、技术的应用,如福建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环
保、海洋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已拥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二)加快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对策措施
1、抓住我国入世带来的机遇,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引导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将在国际“
游戏规则”下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为外资提供一个巨大的开放的市场。入世后,政府将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
;将遵守透明度的原则,保持涉外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将根据自由贸易的原则,稳步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将按
照公平竞争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将履行政策统一性的原则,保持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统一性;将适应世
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范政府行政执法行为。这些都将使外商投资的流入进一步增加,引资质量进一步提高。目前我们要使
产业引资的目的,从引进资金为主向引进技术倾斜,达到“引资引智”的双重功效。
进一步细化产业引资导向和目录,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深加工度高的产业,尤其要有重点地吸引拥有先进技术和雄
厚实力的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前来投资,并鼓励其在本地设立研发机构,以更好地发挥“引进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扩散效应,
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2、积极营造有利于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综合环境。目前我们缺乏统一完整的鼓励、引导、保护、促进外商投资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和环境体系,要加快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步伐,必须大胆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努力营造
适合于高科技创业型企业发展的外商投资的政策、市场空间。要着重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管理体制、审批程序、地方立
法、竞争机制和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清理,,建立起规范、透明、高效、超前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体系;建立
健全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WTO要求相适应的产业政策体系及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引进国际竞争机制,为各
类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监管严谨的市场竞争环境;尽快建立完善科技风险市场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信
息服务体系以及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综合环境支持。
3、要充分利用福建在高新技术发展中的优势产业,积极吸引外资提高水平与质量。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九大类。第一
类是信息产业;第二类是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第三类是新材料产业;第四类是航空航天产业;第五类是先进制造技术及产
业;第六类是新能源、核能及高效节能产业;第七类是环保产业;第八类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第九类是核应用技术产业等。
当然福建的工业化阶段还没走完,经济实力也很有限,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各个领域全面突破,也是不现实的。只有通过对福建
优势产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择优支持,使有限的资金得到了更好的利用。
4、积极培育技术市场与产品市场,使外来的技术既能在福建找到技术上的延伸又能在产品市场上得到实现。目前福
建的技术市场成交额位居全国第十四位,这表明在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也表明福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此外,
作为技术最终要落实到产品上,要为产品找到市场的出路,这是利用国外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考虑的问题。加入WTO后,
我国在关税减让、市场准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原有的贸易壁垒也将在一定期限后打破。外商可以更多地通过产品的
直接销售进入我国市场,从而在投资上有所减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在加大引资力度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市场领域的开
发。
5、在比较充分开放前提下,加强培育国内企业和产业。一方面,政府在加入WTO之后,要研究各种不违反WTO
原则的保护措施、反倾销的对策、各产业的质量标准等,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由过去的所有制倾钭过渡到产业倾钭,促进产业
高级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入世对企业和产业所可能造成的巨大压力,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最大可能地激发更多企业和产
业的自我调整和反应,推动经济竞争力的提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是外商的事,应该由内外资企业携手发展,共同做大高
新技术产业的蛋糕。
6、鼓励外资改造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变革和能级跳跃。高新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高增殖性、高渗透性
和高扩散性,它能带动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小,而传统产业已有
相当规模,不仅门类较全,而且资金存量大,因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最现实最有效也最具普遍意义的选择就是要把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同改造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鼓励外资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劳动要素与高
新技术产业资本的结合能力,从而使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之上,依靠传统产业提供相应的基础设备和技术力量
,缓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增强风险承受能力,并使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广阔领域中培植深厚的根
基,建立更多的生长点,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蔡艺彭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