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建设委员会
新世纪给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营城市理论的迅速兴起和传播,引起了全国各城市的普遍关注。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拓展了经营城市资产、挖掘城市资源的领域与手段,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青岛市近几年深入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今年9月初,我们又本着开拓创新的精神,以"新理念、新实践、新城建"为主题,开展了大规模的"2002青岛经营城市促进周"活动,对经营城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掀起了经营城市的一次高潮。
新理念:吹响经营城市的号角
(一)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思考城市发展问题
新的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各国、各地区间的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国际间资本流动更加频繁,经济合作和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而中国正在成为这一潮流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与此同时,加入WTO、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城市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城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精神文明的物质保障,代表了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发展是硬道理,社会要发展,城市必须率先发展,依托城市发展生产力和文化,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积极适应变化,以新的方式适度超前建设和发展城市,为上述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是当前城市政府的首要任务。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种新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模式--经营城市,逐渐打开了各级政府发展城市的思维空间,成为了各城市的广泛共识和一致的政策取向。发轫于实践、回归于实践,实践已经验证了经营城市理论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一些先进城市,经营城市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青岛在此方面也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以先进的思想方式认识经营城市
学术界对经营城市含义有不同的解释,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这样一种思路:经营城市就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遵循经济规律,不断完善市场机制,运用市场的手段对城市的各类资源、资产进行资本化的运作与管理。其核心是将经营城市的思想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城市功能、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及其承载力、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对经营城市进行准确定位至少要把握三个观念:一是泛资源观念,即把城市看作是宝贵的资源整体,包括土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及其延伸的无形资产无一不是资源,另外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政策、制度、理念以及各领域所产生的社会需求,也都是资源,都可以培育成市场。二是价值观念,即城市的资源都有变现为现金资本和进行再投入的可能,经营城市可以成为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方式。但应当重视城市资源的特殊性、有限性,避免过量地靠资源获取资金,要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兼顾城市功能与环境,实现人、自然、经济、社会各系统间的和谐发展,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市场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成长期,城市自身客观的资源和产业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与其他自然和社会资源一样,进入市场领域,接受并适应市场规律的作用,从而实现合理配置,焕发其内在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当前城市竞争力已经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将城市纳入市场体系是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
(三)经营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为社会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公共产品,政府只投入、不收益,只建设、不经营;注重了社会性,忽视了经济性;注重了公益性,忽视了效益性,造成了长期的城市资产浪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和审视城市,会看到城市是国家长期巨额资金投入的结果,是一笔巨大的国有资产,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这些资产进行重组、营运和盘活,克服城市建设资金长期存在的匮乏状况,走以城建城、以城养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道路。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本要求,瞄准当代前沿学术理论和国际先进做法,改进城市发展方式,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如果仍留恋和习惯于传统的建设和管理方式,满足于纵向比较下的发展与进步,就不会给城市带来跨越式发展,就会被历史前进的车轮甩掉。同时青岛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海上帆船和帆板比赛项目的协办城市,仅直接服务于比赛的项目建设就需投入80亿元左右,只有用经营城市的思路和方法运作,才能肩负起迎办奥运的历史重任。
举办促进周活动,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并力求通过一种集中统一的行动促进形成全社会的经营城市理念,进一步拓宽我们对经营城市的认知程度,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周所安排的经营城市论坛、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大展、企业品牌策略研讨会等内容,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
新实践:挖掘城市资源的宝藏
廓清理论和认识体系的目的是指导和服务于实践。
实践的成果必将有力地推动新的实践。
近几年,包括青岛在内,许多城市深入实践经营城市理念,不断塑造发展的新优势。举办"2002年青岛经营城市促进周",正是推进经营城市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标定位是:强化经营城市理念,挖掘城市资源,整合城市资产,搭建投资平台,广辟融资渠道,打造城市品牌。
(一)经营城市是政府行为方式的一次变革
政府是城市管理和经营的主体,经营城市首先要经营好政府。
城市政府经营城市,在方式上要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指令性分配转向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经营和管理;在对象上要从过去对企事业单位的微观管理,转向对城市整体资源的发掘、利用、经营和对城市生活、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加之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等因素的客观要求,政府必须首先对自身行政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坚决破除影响经营城市深入发展的观念、体制、价格和社会保障四大障碍,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去年以来,为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加快体制创新,青岛市政府实施了以精简机构、压缩审批、政务公开、完善综合执法体系、建立效能监督评估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五项工程"。政府机构由原来的51个减少到43个,理顺交叉职能33条;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和降格处理的幅度达到52%, 建立了审批责任追究制度,而且目前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精简工作。规划、建设、管理系统普遍推行了一个窗口办文、一站式服务和以公示制度为核心的阳光政务,认真实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完成制",使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行政行为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迅速转变。同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以切断政府与市政公用企业领导关系为中心内容,积极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经营城市的深入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以经营城市观念规划城市,挖掘资源效益
土地是城市最大资源,经营好土地资源,必须首先从规划入手,严格控制、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青岛在土地经营的实践中,向先进城市学习,以规划为龙头,把经营城市的重心前移到规划环节,加强了对城市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宏观控制,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土地的潜在效益。加大规划的编制力度,强化了规划对土地供应的指导作用,初步建立起保护和控制全市土地资源的规划体系框架。我们在全市范围普遍实行了土地统一储备和公开拍卖两项制度,市场运作机制基本形成,促进周期间我们搞的两次国有储备土地公开拍卖会共出让土地9宗,645亩,拍卖成交金额达4.96亿元,超出底拍价55.96%。进而又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配套,促进区域土地和房产升值。功能先导、以地招商,用了6年多的时间就基本建成了东部新区;浮山新区在短短的几年里,房屋的平均价格从最初的每平方米约1000元上升到3000多元,不仅解决了棚户区居民安置问题,而且赢得了丰厚的土地收益。通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对部分即将整治道路两侧的36平方公里土地纳入储备,不到一年就实现了估算价值与收购价值的翻番。如果按照"先配套、后项目;先环境、后开发"的程序运作和拍卖,其预期的升值潜力会更大。
(三)以经营城市手段建设城市,拓展资金渠道
经验表明,今后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应当在于开辟城市建设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全面放开经营性项目建设市场,推进市场化进程。经过坚持不懈的积极进取,青岛终于实现了城市建设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今年上半年,城建系统有8个投资项目正式签约,其中包括利用2.5亿元外资合作经营自来水厂等特许经营权项目。促进周期间,我们推出的城市建设和奥运项目的招商成功率很高,有124个项目签约,共达成意向金额22.33亿元。放开市场和多样化投资所带来的联动效应,进一步打破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场的政府垄断格局,激活了潜在的市场资源,提高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市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项目正在积极进行筹备或建设,基本形成了"多渠道融资、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竞争"的格局。
(四)以经营城市方式管理城市,盘活城市资产
按照建立法制化监督、长效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城市管理体系的目标,管理重心下移、事业单位改制等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正在全国部分城市积极推进。我们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管理内容市场化、产业化为目标,积极理顺价格体系,进一步发挥了城维费的作用,初步形成了养事不养人的城市管理事业良性发展机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整合包装并向市场推出了相当数量的城市资产。如对道路保洁、养护和绿化等作业权,山头绿化、生态林建设等环境整治工程以及旅游线路、景点公厕、冷饮摊点、书报亭等经营权进行了公开拍卖或定向招标;大力推进无形资产的"有形化"运作,每年都对道路、桥梁、广场等设施的冠名权,户外广告等资源进行公开拍卖,筹集了可观的城市建设资金。
新城建:塑造品牌城市
当今市场竞争诸要素中,城市的功能、环境、影响力正在日益成为其核心的部分。按照一般规律,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市场资源更容易流向地理位置优越、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和知名度高的城市。城市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品牌和综合竞争力的较量。
城市政府领导城市工作,既是监管者和引路人,引导和规范城市的发展,同时又要像经营企业一样,起到经营决策、保持各系统间平衡和各类投资良性运转的作用。经营一座城市,就是经营一个品牌。
城市的品牌价值亦即综合竞争能力,除了总体经济实力,还取决于该城市的魅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突出特色,经营城市魅力。特色是城市保持永恒生命力的基本因素,失去了特色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特色是全方位的国际化和强大的经济服务功能,苏州、杭州的特色在于现代化城区与江南水乡风格的交融及人间天堂的传统美誉,而青岛、大连等城市的特色则应定位于美丽的海滨开放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传统城市风格的象征,同时还拥有与这一风格十分相称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持和发展但不拘泥于传统风格,正确把握历史文脉与时代气息的有机融合,是我们这些年在城市建设中一直追求和遵循的原则。对于任何城市而言,在建设发展中都应力求保持或形成其特有的风格,新区则可以充分展现现代化建设的思想与成果,强调对时代精神的理解与把握,增加外在魅力。作为重要的沿海城市,更要始终准确地把握好历史、形态等特色要素的关系,充分做好大海的文章。要强化规划与设计,着力塑造多样化、富有个性特色的城市布局、空间形态和单体造型,以构成城市和区域的独特内涵和品质,展现其诱人魅力。
发挥优势,经营城市吸引力。要增强城市吸引力,首先要完善城市功能,形成区域吸引外来投资的相对优势。要逐步把城市建设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强化发展意识,把城市做强;强化精品意识,把城市做优;强化环境意识,把城市做美,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城市亮丽的名片。
依托城市品牌塑造品牌城市,是提高城市吸引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青岛的优势在于多年来培育了青啤、海尔、海信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品牌企业,各行各业创品牌活动也开展得十分普遍,其中建设系统就有"98111"、"温馨巴士"等比较响亮的品牌。可以说不断壮大的品牌群,构成了城市强有力的总体美誉度和产业吸引力,成为品牌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品牌城市信誉和价值的提升又加速了城市品牌的扩张,形成了相互推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同时对青岛而言,自身存在的资源优势还有很多,如全国知名的啤酒城、家电城以及港口、大海、崂山等,我们已经利用这些优势每年举办啤酒节、海洋节、电子家电博览会等节庆和经营活动,不仅增强了相关产业的吸引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吸引力,带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3%和22.1%,国内外企业的投资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不少世界500强企业纷纷登陆青岛,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投资项目就达近千个。
迎办奥运,经营城市影响力。城市的影响力决定了它的号召力。承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海上帆船比赛,为青岛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进一步扩大青岛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借势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推介青岛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进一步提高在全国城市中的地位。举办经营城市促进周活动,也是我们提升青岛城市影响力的具体举措之一,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对促进周活动进行了报道,还有涉及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城市专程组团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产生的较大的反响。
经验表明,举办奥运会将会极大地促进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青岛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此我们设计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基本途径,就是在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中,坚定不移地贯彻经济拉动、规划先导、生态标准、城市特色、经营城市和综合平衡等六项原则,逐步建立起高效廉洁的城市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态型的城市环境、人才型的居民素质、学习型的城市风气和创新型的城市文化,以实现城市影响力的飞跃和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