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的国际油价暴涨,9月11日本报曾发表《石油问题引发激烈争论》,不少读者来电询问对中国的影响。期货界近期对于重新推出石油期货呼声很高,此次涨价再一次表明了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每桶上涨1美元
进口多花5亿美元
近几年来,国际上油价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主要在于两点:(1)近几年来,国际油价涨跌幅度很大。1999年初跌破10美元,2000年9月涨到38美元,2001年又跌到17美元,最近再度突破31美元。如此地上下翻腾,给国内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价格风险。(2)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产品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2001年进口原油6500万吨,今年预计为7000万吨。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会产生抑制作用。据专家估计,2000年石油价格的上涨,大约使中国GDP增长率下降0.5%。2005年中国将进口原油15000万吨,占当年国内总需求量的32.5%。2020年将进口原油25000万吨,占当年国内总需求量的58.14%。
其实,各国都同样面临油价风险。但是问题在于,我国内地目前没有石油期货,相关企业无法规避价格风险。比如,1999年以来国际油价曾经从不到10美元涨到近40美元,造成国航、南航、东航及汽运、石化企业经营业绩的严重恶化。特别是从1999年11月起,国际航空油价格上涨8次,幅度达到86%,内地企业为此增加支出40亿元。有专家估计,如果当时内地企业能够通过期货市场,对进口石油进行套期保值,可以节约数十亿美元的成本。然而,目前实际上内地只有少数几家大公司,可以在国外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其他的相关用油企业,即便预料到油价上涨,也无法规避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同样面对涨价,南方航空损失近6亿元。而香港国泰航空由于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当油价涨到近40美元时,自己的油价成本还不到20美元。据统计,原油每上涨1美元,中国为石油进口将多支付5亿美元。
-利用期货避险
上期所力推燃油期货
也许是巧合,就在此次涨价的同一天,《中国证券报》发表《上海期交所近期发展纪实》,特别提到以燃料油为标的设计了石油品种的期货合约草案。上海期交所人士近日表示,希望于今年重新推出石油期货。现在看来,近期的国际油价波动有可能加快这一进程。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石油进口基本采取了对国际油价“被动接受”的方式。1999-2000年,中国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原油进行储备,国际油价上涨了近30美元。2001年,中国减少了原油进口数量,国际油价开始跌落。同样是进口大国,东京商品期货交易所于1999年推出汽油、柴油品种。凭借全部依赖进口的巨大消费量,交易迅速活跃,确立了亚洲市场尤其是北亚市场的原油基准价格。因此,推出中国的石油期货,就可以通过国内市场影响国际价格,引导国际油价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发展,避免被动接受。比如,上海的铜期货交易价格,已经成为第二天伦敦市场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
对于具体标的,在原油、成品油、燃料油三个品种里,中国进口原油的数量最大,并且原油价格是许多其他油品的定价基础。如果推出原油期货,发挥的保值作用最大。但是有专家认为,从进出口及国内贸易的情况看,原油期货推出的难度比较大。成品油的情况,与原油类似。因此,燃料油就成为石油期货可供选择的的突破口。燃料油的现货市场,目前年市值约500亿元,处于相对自由竞争的状态,年需求量约3000万吨以上,50%要依靠进口。上期所专家认为,以中国在亚洲燃料油市场所占的份额,推出自己的燃料油期货,足以形成标志性的中心市场价格,摆脱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金景投资刘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