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达利烘烤艺展蛋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9月21日 06:21 中华工商时报

  2002-8-309:44:02封面文章本报实习生黄祺

   将持续3个月的“狂想的旅程———大师达利互动展”,已经是达利第三次来到中国。不管人们是否能够 理解和接受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近乎疯狂的艺术风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观众已经开始熟悉并亲近这种具有国际水准的 大型艺术展览。5年以前,也许没有几个普通人知道达利是谁,提起艺术展览,也只当作阳春白雪的事。但是今天,至少铺
天 盖地的展览广告让大家感觉,办艺术展览和看艺术展览都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事。在一片欣欣向荣的艺术展览广告背后,艺术 展览市场是否也欣欣向荣呢?“大师”霸占的时代萨尔瓦多·达利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之一。作为一种植根于弗洛伊德精神 分析学等现代哲学基础之上的艺术类型,超现实主义喜欢用抽象、变形、夸张、重组的形态,表现梦境或潜意识的人的精神状 态。所以,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往往怪异,不容易被人直接地理解,而艺术家本身的行为举止也一副怪诞不羁的作态,被普 通人视为异物。留着长长小胡子的达利正是集这些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和言行不仅在艺术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在 如今眼球生产金钱的时代,更成为达利经营者们手中屡试不爽的卖点。在中国,达利至少被“经营”了3次,而且每一次都或 名、或利地满载而归。2000年达利第一次来到中国时,58件平面原作展品远远小于今天互动展374件展品的规模,中 国美术馆当时的展览条件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当年12天展期8万人次的参观人数,却可以称得上盛况空前,即使今天的展览 也不能及。虽然票价只有10元,票房80万元的入账也算成绩不菲。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尽管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谈判,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还是早早地为今年的展览投下几十万的广告赌注,预留出三个月展览时间,对达利的人气信心十足。据中华 世纪坛艺术馆负责人介绍,它们在展出前的调查显示,有70%的被访者表示有兴趣观看展出,而开展后十天1万多人的参观 人数,也使主办方有理由对展览的成功感到乐观。在达利之前,颇有争议的毕加索,浪漫不朽的罗丹,传世之作;莫奈的《睡 莲》、梵高的《麦田》,都是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这些国内著名展馆的座上贵宾,并吸引了媒体和观 众热情的关注。相比之下,国内艺术家或者不具有国际声誉艺术家的展会常常冷冷清清,反映平平。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 究所副所长张晓玲的话说:“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大众文化时代,展馆选择项目时受大众兴趣的引导,是没有办法的事。”显 而易见,像达利、毕加索、罗丹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更具有票房号召力,能够激起观众的参观欲望。另一位业内人士 的看法似乎不太好听,他认为目前中国的观众还是崇洋媚外的,毕加索与张大千展期冲突时,张大千惨遭冷落就是最好的例证 。名人也罢、洋人也罢,知名度与观众兴趣成正比是不争的事实。一家要靠展览收入养家糊口的展览机构必须紧盯观众兴趣的 坐标也是情理中的事。但是,多种艺术种类和风格的共存以及相互间的冲撞,是艺术本身发展的动力。对于以艺术为资源的艺 术展览市场来说,只有资源丰富才可能有展出项目的丰富。“大师”毕竟是少数,少数的“大师”身上可挖之财毕竟是有限的 。“没有后卫,多好的前锋也不能体现价值”。仅有“大师”的大旗高高飘扬的艺术展览市场仅仅是表面的繁荣。机制的困惑

  业内人士介绍,10年以前在国内运作展览的主要还是国家事业单位。国际化的展出多是一种政府间的友好交流行为 ,像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简称中展)这样的承办机构只负责人员接待、展品保护方面的工作。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 的摸索后,真正市场化地运作艺术展览,是2000年以后才开始普遍起来。打破垄断之后,一些机制更加灵活的企业,甚至 私营企业介入到展览市场中来。中展这样的国家单位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开始遭遇种种尴尬,没有场馆资源而约束盈利是其中的 困难之一。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中国展览业,是只有一条腿的残疾人。展馆与展览运作单位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虽然都吃 着皇粮,但双方只是租赁关系,很少合作。作为国家事业单位的展览馆靠收取场租维持运转,展馆的维护和修缮由国家拨款。 而展览运作单位举办一次展览向展馆支付的场租成为展览成本的大项。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展馆场租一般在每天每平方米 8—12元,如果举办一个展览需租用1000平方米场地,以场租每天每平方米10元计算,展出10天就要付场租10万 元。而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个场馆每天每平方米的维护和人员成本在2—4元,如果自己有场馆,举办展览的成本将大大降低 。相比起来,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在选择运作项目和运作方式时,就更加灵活。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一位负责人形象地比喻说,有 场馆的公司就像自己家有一间“门脸,你可以选择租给别人收取租金,也可以把房租作为投资与人合作。如果是自己在自己 的房里做生意,当然比租别人的房划算得多。近几年展览界中出镜率很高的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成立不过几年时间,但它官方的 背景加上市场化的管理经营方式,使艺术馆更能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幻。除了拥有场馆的先天优势,艺术馆在运用市场手段时比 其他单位更放得开手脚。比如说,艺术馆员工平时只拿部分工资,其余部分从展出效益中出,以此来激励员工积极性。再比如 说,艺术馆更善于商业化的广告策划,运用媒体为举办展览进行宣传。但是,初闯市场在运用市场手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上, 还需要一个过程去转变固有的观念和做法,以适应市场的竞争。就如张晓玲所说,在广告宣传中,它们不善于“讲故事”,去 激发观众的兴趣。民营资本性质的展览公司是展览市场上另一支新生的力量,它们更多的扮演着展出经纪人的角色。汉唐文化 公司的张暖认为,民营公司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灵活地利用和整合市场资源,促成利益的最大化。但文化产业毕竟不同于其他 产业,国家政策的限制使它们至少在展览资源上不能与官方单位享受同等待遇。艺术基金会机制的缺席把展览运作机制多样化 初步形成的国内艺术展览市场与成熟的国外市场比较,基金会机制的缺席也许正是存在差距的一个突出的因素。在发达的西方 国家艺术展览业中,不论对于繁荣艺术,还是对于繁荣艺术市场,基金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外艺术基金会一般由大企业 出资,培养并经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和作品有的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市场经营价值,有的仅从艺术角度颇具潜 力,但并不能在短期内带来经济收益。基金会的作用就是发现和培养艺术家,然后通过包装和宣传将艺术家和艺术品在市场中 经营,获得收益后又投入到新一轮的运转中。应该说,艺术基金会把艺术的投入和产出连接到一起,使艺术的学术价值和经济 价值都有了保障。对于艺术展览市场来说,艺术基金会不仅为展览市场提供风格多样的艺术类型,更重要的是,基金会对艺术 家的包装和宣传,已经为展览的广告宣传奠定了基础。简单来讲,对于观众来说,一个被人们早已熟知的艺术家的展览更具吸 引力;对于展览公司来说,举办一个已经有知名度的艺术家的展览,可以更加节省宣传费用,更有收益保障。业内人士认为, 艺术基金会机制在国内的形成尚需时日,它的形成需要几个方面的条件:一是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艺术基金会的资金来 自于企业,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大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后,企业才可能将资金投入到文化事业中。第二个条件 是企业所有者对艺术事业的认识。目前,国内企业更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体育产业中,这中间除了体育与艺术目前在社会中所受 的关注程度不同以外,企业家的观念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国家相关的减免税的激励政策将直接地影响资金流向艺术产 业的积极性。基金会的缺席,使艺术展览市场上很容易充满只看重短期效益的行为。展览经营者没有自己的资源,在挑选和运 作项目时,自然舍不得额外的投入。市场化:一把双刃剑虽然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正是从艺术展览的市场化操作开始以后,大 家才开始经常地走近和熟悉艺术展览,但对于整个艺术展览市场来说,“市场化操作是一把双刃剑”。美术研究所的张晓玲认 为,市场化操作艺术展览,本身起到了普及艺术的作用。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展馆,展览举办者必须投入广告宣传,介绍 艺术家本人、他的作品以及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甚至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艺术潮流。只有培养更多的艺术欣赏爱好者和消费者 ,艺术市场的规模才可能得到扩大。但是,市场手段对于艺术展览也有负面影响。为了吸引观众,有的展览宣传夸大炒作,把 二、三流的艺术炒作为“大家”、“大作”,“这事实上是对观众的一种欺骗”。另外,市场只支撑风头上的胜利者,对知名 度的关注往往掩盖了对艺术价值本身的认定。从这一点说,保留官方性质的展览机构是必要的。国家资金的投入,使公益性展 览的举办成为可能,这不仅有利于多元艺术共存的繁荣,也更能保障艺术鉴赏的学术水准和严肃性,这也是保持艺术市场健康 发展的条件。由于艺术家的培养、艺术品的创作以及展出的举办成本很高,即使在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像艺术展览这样的文 化产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不盈利的,艺术展览更多地靠展览附属品的销售、企业的赞助、国家的扶持来发展。单一的市场手段, 远远不能支撑艺术展览市场的成长和繁荣。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还不能形成国家和企业对文化产业进行 大量投入的基础。这样,现有的展览机构只能尽量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在市场中争取赢利维持运转。虽然仍处于尝试阶段, 但有人认为,市场化操作的艺术展览业已经进入赢利时代。对于艺术展览市场的前景,记者所接触的业内人士基本上都表示乐 观。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需要也更有能力对精神产品进行消费。虽然这块市场刚刚开始萌芽,市场的成长和规范还 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但将来的成熟和繁荣应该是可以预见的。(30I1)

  萨尔瓦多·达利西班牙20世纪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年),惯用不合逻辑地并 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 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风格称作“手工相片”。达利一生 的艺术生涯非常丰富多彩,不仅在雕塑、绘画上有卓越非凡的建树,而且其艺术层面还涉猎到了舞台布景、摄影、电影、时装 界等。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 寻情记之水上艳情
· 发短信不但获积分,还拿大奖
· 加入新浪短信联盟 有钱一起赚!
· 中美越洋短信,中秋传情
· 爱情快递,快递你的爱情!
· 下载短信铃声图片 获手机、珠宝
头条新闻
(30元/月)
体育新闻
(0.2元/条)
非常笑话
(0.5元/条)
两性学堂
(0.5元/条)
你的手机: 手机密码:   > 快速获取密码
图片  铃声  言语  自写短信  游戏  订阅分类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华语歌手快速查询
[F4]     流星雨
[许绍洋] 薰衣草
[陈 琳] 爱就爱了
[周杰伦] 半岛铁盒
[林志炫] 单身情歌
更多精彩铃声>>









诺基亚   西门子
摩托罗拉 三星
阿尔卡特 松下
爱立信   三菱
更多精彩图片>>



新浪商城推荐
e房房地产
  • 幸福一村售尾房
  • 水云天
  •   亲密爱人零点接触
  • 佛裸蒙性感香水
  • 月色如水小夜衣
  •   暑期电脑特卖场
  • 奔腾之心火爆到底
  • SONY纯平特丽珑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