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容量巨大
9月17日,2002国际口腔器械展在上海开展的前一天,意大利著名的齿科器械出口集团EDI特地请来沪上各
大医院的代表,举行了一个小型的产品推介会。EDI总裁曼弗雷迪表示,集团的首次上海之行将不仅为了参展,更在考虑寻
求代理或是在这里直接设立办事处,正式进军上海的医疗器械市场。
据介绍,EDI集团拥有7家公司,实现了齿科器械的系列化。目前他们不仅拥有欧洲90%的齿科医疗器械市场,
产品还销往中东、澳洲等地。1987年和北京301医院合作以来,EDI已经在华北地区发展了4家代理商。曼弗雷迪相
信,中国巨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还会给他们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海军411医院器材科胡主任告诉记者,他们这样的二级医院,仅口腔科每年所需的日常消耗性器材就价值10万元
,如果购置大型设备,全院一年的采购额可达数百万元。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瑞金
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这样的大医院,一年的医疗器械采购额都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
据权威部门预测,今后5年,中国医疗器械的需求量将呈继续上升态势。这是因为,中国医疗机械的整体医疗装备水
平还很低。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还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大量
的设备需要更新换代。如果全国1.3万家县级以上的医院,都能基本达到日本1980年医院的标准(每100张床位为人
民币80万元),那么,中国医疗设备每年的市场规模可达12亿元~15亿元。
其次,医疗器械向多功能的方向延伸,会不断调整医疗器械产品的结构,使其市场不断扩大。加之近年来医疗卫生机
构逐步增多,也需要购置新的仪器和设备。专家预计,到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将达到500~550亿元。
外资独占鳌头
但是,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却被外国的医疗器械企业切去了大半。据称,中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
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大约有近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的公司瓜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了一些简单的消耗
性材料,国内的一级医院一般全部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2/3的器材依靠进口。
上海远东进出口有限公司从事医疗器械进口贸易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国内进口的医疗器械主要来自美国、意大利、新
加坡等国,像美国的百特、安托等公司进入中国较早,在京沪穗等大城市都已设立了办事处,提供样机试用、上门调试等一揽
子服务,在各医院中都有良好的口碑。
据不完全统计,仅美国一国生产的医疗设备就占了全世界医疗设备总量的40%多,欧洲占了30%左右,日本占了
15%-18%,加起来几乎完全垄断了世界市场。而中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仅占世界总销售额的2%。
期待后来居上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医疗器械产品一般技术含量都比较高,且市场准入严格,迄今为止,不少关键技术都还被发
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中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海
军411医院口腔科的徐主任说,国产器械性能较差,而且同类产品的选择性很小,口腔科的大部分器材都是进口的,一年的
进口额大约在10—30万元左右。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良莠不齐也导致了其整体竞争力不高。权威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
900多家,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人员估计,仅上海市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两三千家———显然,有很多企业没有得
到主管部门的认证。这些不正规的企业所生产的医疗器械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隐患。
应该看到,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也在不断的努力。近10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近10年从1300万美元猛升
至3亿美元以上。特别是最近几年,在药品出口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国产医疗器械出口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专家
估计,到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工业的销售额将达400亿元以上。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现在把握
住机会,应该说为时未晚。(李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