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葡萄酒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提示
如今,转商场,逛超市,很多消费者会发现,葡萄酒的品牌越来越多了。除去国产老牌“张裕”、长城”,一些“新
面孔”也频频露面。花花绿绿的商标,造型漂亮的酒瓶,让消费者选择时大有犯难之感。与此同时,众多的“洋面孔”也不断
上架。有消息说,葡萄酒的进口关税三年内将从目前的65%降至10%,如此说来,洋葡萄酒的进攻势头无疑会越来越
猛烈。
然而,当您在选择购买一种葡萄酒之际,不知想过没有,它的品质与价格相比是否物有所值?它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
葡萄酒?它所依据的技术标准如何?您或许尚不清楚,那些掺杂、掺假的劣质酒或许正在侵犯对葡萄酒常识并不很了解的您的
权益。而事实上,这种事情常常会发生在您的身边。
侵权分析:三种问题提示您当心
在葡萄酒越来越多地摆上餐桌,为更多的人所喜爱和接受的今天,其产品质量控制和权益保护问题便显得十分重要。
品牌的增多自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而与之相伴,竞争会使问题凸显。特别是一些葡萄酒企业存在很多虚假陈述、以次充好
等违反《消法》和《产品质量法》的问题,消费者稍有疏忽便有可能权益受损,因此弄清问题的几个特点显得很必要。
其一,要防掺杂掺假。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果露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白镇江先生披露,他到某地区参加评酒会,发现
参评产品有30多种不达标。一些产品甚至添加了甜蜜素、粘稠剂等酒类饮料严禁使用的物质,有些还掺杂掺假,而这些产品
竟也在出售。
其二是要对厂家的宣传多问几个问号。一些厂家为了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不惜玩文字游戏,明明执行的是较低的
产品标准,却说成高标准。更有不法厂家用香精、色素勾兑,根本不合格,广告上却说得天花乱坠。
第三个要注意的问题是谨防那些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甚至冒用认证标志的产品。由于大厂家的老品牌已赢得消费
者信赖,故一些不法厂家便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如今年一二月,河南就查处了2000多箱这样的假冒葡萄酒。
经济学上有个“劣质驱除良币”原理,是说劣质品和优质品共存时,使人们难于分辨,从而一律将其视为劣质产品,
其结果导致优质产品退出,劣质产品充斥市场。由此对应葡萄酒市场,其危害不能小视。
目前,一些低质量的葡萄酒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找到了市场,不但损害了这些地方的消费者的权益,也直接损害了
正规葡萄酒企业的利益,还恶化了我国葡萄酒的出口环境。几年前,我国某品牌葡萄酒曾向欧洲出口,在口岸检测时被认定质
量低劣,不符合欧洲技术标准,立即被退回,不仅造成很坏的影响,还使欧洲加强了对我国出口葡萄酒的标准限定。这在事实
上对国内的优秀葡萄酒企业造成了伤害。比如张裕集团,其产品早在1918年就获得过权威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在东南亚国家很有市场,在欧洲也有相当声誉,却不得不承受这种压力。近年来,该集团一直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又与法国
葡萄酒大王卡斯特集团结盟推出了庄园葡萄酒系列高档产品,与欧洲最好的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为我国葡萄酒业频频添彩。
倘若没有前面提到的那些劣厂劣酒对我国葡萄酒国际声誉的不利影响,我国葡萄酒在国际上的地位会更高。
国内有劣酒,那么真正舶来的洋酒就有质量保证吗?对这一点消费者常常陷入误区,殊不知假冒伪劣洋酒也不在少数
。如法国波尔多就有假酒集团专事向我国出口,冲击高档葡萄酒市场,但我们的执法部门却没有办法。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们钻了我国质量技术标准相对低下的空子,而技术标准的漏洞导致了“合法”的假冒伪劣。
技术规范,消费者的利益应放首位
在葡萄酒产品的技术规范上,我国直到1984年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984年左右葡萄酒逐渐升温,才由当时的
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起草制定了一个部级标准:QB921-84。10年后,国家质检部门制定了一个高水平的国家
标准:GB/T15037-94,这是一个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标准,与欧盟技术标准及国际葡萄·葡萄酒组织(OIV)标
准基本一致。但当时大部分厂家无法达到这个标准,所以定为“推荐标准”,实际上执行的是另一个新的行业标准:QB/T
1980-94,该标准实行双轨制,把葡萄酒分为全汁酒和非全汁酒。该标准避免了部分企业的停产风险,但也为行业埋下
了隐患。由于非全汁酒的含汁量测定需要精密仪器,从而导致一般质量监测机构无法准确测定,这就给不法商家以次充好留了
后路,更为消费者的利益被侵害埋下了隐患。
张裕公司董事长孙利强几年前就说过,假如当初在制定技术标准时更多的考虑消费者的利益,而不为了保存一些技术
水平低的企业去降低标准,当前存在的一些葡萄酒品质低下的问题就会好办得多。他同时强调,今后再制定类似的技术标准时
,必须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优先考虑消费者的利益。
消费国际化,要有国际标准“撑腰”
市场资深人士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国内市场,只有国际市场。这一方面是说国内市场是世界所有商品的市场
,国内企业要在国内市场上与外国企业竞争;另一方面是说国内企业要想发展壮大,最终要跨出国门到国外市场去。与此对应
的是消费国际化,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购买到世界各国的产品,甚至可以直接到外国去消费。
我国加入WTO以后,葡萄酒“消费国际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就要求国内企业必须拿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葡萄酒,
否则消费者就不买账,企业就会失去市场。消费者要了解葡萄酒的国际标准,当然要了解葡萄酒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国际葡
萄酒组织。值得消费者高兴的是,随着我国葡萄酒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张裕为代表的几家大型葡萄酒企业的崛起,我国加
入国际葡萄酒组织已经水到渠成。
加入国际葡萄酒组织对我国葡萄酒业有什么好处呢?对消费者有什么好处呢?孙利强分析说,中国加入OIV后,我
们将在国际葡萄酒相关标准、规则的制定上享有更多的发言权。一方面,要顺应国际潮流,提高我国的葡萄酒标准,使我国整
个葡萄酒行业能够迅速发展;另一方面,面对洋酒在中国市场上的下一轮冲击,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力争在贸易规则的制定
上为我国葡萄酒业争取最大利益。对消费者来说,更是益处多多。首先是消费者可以喝到符合国际标准的国产葡萄酒;其次葡
萄酒质量整体提高,消费者“买着放心,喝着舒心”;再次是葡萄酒的品种增多了,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可以考虑把与国际标准比较一致的推荐标准GB/T15037-94定为强制
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我国葡萄酒业展开国际竞争,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推行国际标准,优秀企业要行动起来
虽然我国现在的葡萄酒标准在某些方面不利于葡萄酒业展开国际竞争,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不够,但这中间要有一
个提高的过程。而优秀的葡萄酒企业完全可以行动起来,推行高水平的国际标准,从而在客观上提高我国葡萄酒的标准,提升
我国葡萄酒的形象,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这次我国加入OIV,就是以张裕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葡萄酒企业团结一致不懈
努力的结果。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葡萄酒业现在正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如能借助加入OIV这一契机,很好地解决
诸如标准之类的历史问题,将迎来葡萄酒业的又一次腾飞。在国内葡萄酒标准暂时不能提高的形势下,优秀葡萄酒企业共同推
进葡萄酒国际标准,切实把该标准作为实际运用的标准,对提高我国葡萄酒的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无疑是积极有效的,也
必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比如张裕集团,执行的质量标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在某些方面还超过了国际标准,这就使得其产品
质量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平,深得消费者信赖。就是最挑剔的法国消费者,对张裕的解百纳高级干红也赞不绝口,为其赢得了
国际声誉。
辨别优劣,学点儿相关知识很必要
作为消费者,理所当然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但要想使自己的利益从根本上不受到侵害,除去常规性的维权意识,对产
品的知识积累也很重要。特别是对于葡萄酒,很多人往往不会从口感、色泽、粘度等专业方面去品评判断,因此多掌握一些葡
萄酒知识也是保护自己的武器之一。
专家告诫,在一时拿不准时最好选择那些著名厂家的产品,面对新牌子则不要轻易听信宣传。目前,我国的几家大型
葡萄酒企业也已开始注意到这点,正通过各种传媒教给消费者识别和品鉴葡萄酒的知识和技巧。如张裕公司一直通过专栏、讲
座或以电视专题的形式做这种工作。(东方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