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密云县在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和生态精品卫星城建设中,始终把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建设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精品卫星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文物的有效保护,得益于密云县经营城市的战略实施。
一、密云县文物资源概况
密云地区的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密云是华北平原的咽喉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大地上,曾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化,在密云的大地上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不可多得和不可再造的宝贵财富。
目前,全县有记录档案可查的文物单位222项。其中遗址类94项、墓群类36项、古建类26项、石刻类30项、纪念地类36项。境内的明代长城占全市长城总长的三分之一,共经过12个乡镇,延伸长度300多公里,实有城段212.5公里,敌楼666座、城堡57座、大小关口61个。目前,我县有番字石刻、白龙潭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杨令公庙、文庙大成殿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
二、增加投入,做好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
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在整个环境建设中,古迹人文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有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做出决定,从2001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20万元,专门作为文物保护经费。一年来,我县的文物保护及修复利用工作,有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成效卓著,这些变化是经营城市带来的结果,所有建设资金都是通过经营城市筹集的。
1、兴建密云博物馆新馆。密云博物馆建于1991年,地点在河西的大公主府,为县级地志性综合博物馆,属收藏、研究、展示及教育为一体的科研教育机构。由于地处偏僻,加之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在发挥作用方面严重不足。为弘扬密云的历史文化,进一步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2001年县政府投资500万元在密虹公园建设了密云县博物馆,专门用于密云县文物收集、陈列和各种展出。
2、完成了绿釉净水瓶放大工程。绿釉净水瓶是1967年从密云冶仙塔下地宫内出土的宋代瓷瓶,属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为增强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的文化底蕴,鞭策全县人民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县政府投资30万元,将绿釉净水瓶放大50倍,置于鼓楼西大街云水大厦西侧,工程已全部完工。
3、鼓楼重展风姿。密云县的鼓楼,过去在密云旧城中是高大华丽的中心建筑。民国时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只剩基座,该座也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拆毁。为使这个城市的中心建筑重现风姿,引发人们美好回忆,增强城市文化氛围,县政府筹资300万元,在密虹公园内对钟鼓楼进行了复建,现主体已完工。它的复建不仅再现了古迹原貌,也为密虹公园注入了文化灵魂。
4、保护好密云古城遗迹。明代密云县城由新城和旧城组成,旧城建于明代洪武十一年,周长九里十三步。新城建于万历四年,周长六里一百九十八步。新旧两城墙高约三丈五尺,两城共设六门(没有北门),城门及城墙均为砖石结构,内加夯土,城外护城河宽一丈五尺,深两丈。解放后,各项建设迅猛发展,明代的城墙逐年被拆毁。目前,原新城东门南侧还保留一个夯土柱,是我县公布的第三批县内重点文物之一,2000年县政府投资20万元对其进行了下部仿古包砌和圈围式保护,使这一密云古城唯一的城门遗迹得到了永久保存。这段古城遗迹不仅能向人们传递历史信息,还能激发起游赏者的思古情怀,引发启迪与思考,也就是说,它属于较高层次文物游赏资源。
5、为发挥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作用,确保革命文物安全,县政府拨专款30万元,对古北口保卫战纪念碑进行了抢修,现已完工。县政府又投资30万元,用于修建观碑的上山道路,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动员社会力量加强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
1、再现历史名景,点亮冶塔仙灯。冶仙塔始建于辽代重熙八年(1039年),塔前有普照寺,明嘉靖庚戌(1550年)瓦喇贵族率部入犯,殿宇毁于火,重修后改为普济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冶仙塔,并建南海大士佛殿之楹。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塔顶被雷击去,尔后又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塔仍保存完好,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毁,广大民众无不为之惋惜。冶仙塔是普济寺后的一座标志建筑。该塔建成以后,一直是密云的标志和象征,是远近闻名的外八景之一,景名为"冶塔仙灯"。
在精品卫星城建设中,为使密云县城的景色更优美,县政府决定把冶山建成密云县城的后花园,而冶仙塔是园内的主要人文景观。为让古老密云的标志和象征 "冶塔仙灯"重放光彩,根据广大民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县政府决定由社会集资重修冶仙塔。2001年1月20日至4月20日在全县开展了"再现历史名景,点亮冶塔仙灯"捐资活动,期间各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群众捐资达55万元人民币。在此基础上县财政又投资550万元,对冶仙塔进行修复。
重修冶仙塔工程于2001年3月中旬开工,共修建了3000多米的上下道路,全部用石阶高标准建成,为修建冶仙塔创造了条件,到9月底主体工程竣工。该塔的重修保持了原貌,平面为八角型,塔座宽6.988米,塔身密檐三滴水,通高17.765米。经过半年多的修建,不但建成了冶仙塔,塔前的普济寺修复和灯光明亮配套工程全部完工。
2、封闭式科学保护白河护城古堤遗迹。明嘉靖以前白河由溪翁庄南的马头山向西而流。由于密云军事地位的突出,为发展漕运,明嘉靖年间进行了较大的"引白壮潮"工程,使白河水贴县城西向南而流。明清两朝对潮河进行了大规模治理,不断疏通河道,开通槽运,夏秋两季涨潮时,大型船队可以直通边关重镇古北口。由于水路交通的发展,密(云)、石(匣)、古(北口)三镇的商贸极为繁华,因此促进了密云地区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等方面的繁荣和进步。
现存的白河护城古堤,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竣工。该古堤北至沙河村西北山根,南至西门外西南,全长2676米,全部由河卵石白灰灌浆筑成,非常坚固。这一古老的防水患设施,曾为密云县城免遭白河水冲击,立下了汗马功劳,直至密云水库修成后,才彻底失去了它的功能和作用。它的遗存为我们研究古代防汛史和古建的科学性提供了佐证,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目前,白河护城古堤绝大多数已被拆毁,仅有云启公园北侧保存一段60米长的较好的古堤遗迹。2001年上半年,县政府向社会集资30万元,对该段古堤进行了四周砌墙,顶盖阳光板的封闭式保护,对于该古堤的永久保存和资源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云启公园增加了文化内涵。
3、文庙大成殿焕然一新。文庙大成殿是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明清多次重修。现只存大成殿五间,其它殿宇已无存。多年来大成殿一直由县里的光华鞋厂占用,殿四周被现代建筑包围。2001年,县政府通过多次置换,将鞋厂迁往城外,拆除了大成殿东、西、南三面的现代建筑,投资1000多万元修建密云图书馆,并把大成殿作为图书馆内重要的一组建筑,由正圆集团捐资30万元进行抢修和油饰彩画。这座古建筑的抢修,不但为图书馆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改善了这一文物的保护环境,并真正发挥出了大成殿古建本身和室内空间的展示功能。为增强文化氛围,图书馆前建立了以书籍为主体的雕塑一座,在图书馆东侧,将密云散落在民间的石碑加以收集,整理,建成了密云碑林。在大殿东侧建立密云诗墙一座,将南北朝时期到现在的195首诗雕刻于此,在西侧用石雕建成了17位自然科学家头像及简介,在大殿前修建了两座六角亭,大殿前后安装了灯光,并作好绿化美化。整个图书馆文化氛围浓厚,不失为密云城市建设精品。
四、利用文物优势开发旅游资源
古北口镇自古以来在中外就有很高的知名度,很早就有"七郎坟、令公庙,璃琉影碑靠大道,一步三眼井,两步三座庙"的民谣传唱。目前,古北口仍是我县文物古迹集中,保存较多的地区。2001上半年,在县、镇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古北口河东村已对令公庙、财神庙、药王庙及古御道进行了开发利用,并投资200万元对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既保护了文物安全,又涵养了不可再造和多得的热门旅游资源。
云峰山是我县北部的一座名山,我县自古就有:东有雾灵、西有云蒙、南有黍谷、北有云峰之说。云峰山内古迹很多,2001年上半年,不老屯镇对云峰山进行开发,并对超胜庵等古迹进行了修缮。超胜庵始建于唐代,各代均有重修,该庵在侵华日军制造无人区时烧毁。去年和今年,有关单位由台湾钥匙山佛学会引进资金一百五十万元对超胜庵进行了修复。目前,三进院落的各殿及配房、钟鼓楼等均已建成。庵北部的菩萨洞也修饰一新。目前,油饰彩画等二期工程基本完工。
黍谷山是京东的名山之一,景名为"黍谷先春"。过去,山上山下松柏连片,杂木成林,庙群周围树藤绕缠,怪石嶙峋,峡谷沟傍山花遍野鸟语花香。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古迹繁多,山上、山中、山下古庙成群,曾有邹衍庙、祭风台、别谷院、西严寺、风台顶道观、关帝庙、娘娘庙、龙王庙、玉皇庙、观音殿、巡山庙、山神庙及古塔、戏楼等古建群。另有虎溪桥、普济泉、甘露井、化雪石、望京石等古迹。过去,每年三月三娘娘庙会、四月十五玉皇庙会赶会之时,周围百里内的百姓,烧香逛庙,游山玩水,搭台唱戏,拜佛献艺,山上山下,人山人海,买卖兴隆,热闹非凡。目前黍谷山的各组庙宇已无存,但多数地基还在。去年,县政府决定对黍谷山景区进行综合旅游开发,通过招商引资,按照文物法的规定,修复黍谷山上的明清风格建筑,建设密云县城的前花园。
虽然我们加强了对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投入也逐年增大,但是由于我县历史悠久、文物众多,需要抢修和开发的文物单位和资源仍然较多。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县政府已制定出详细规划,并正按照规划抓紧实施。
一是县城及周边地区文物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有:对县城东北角西侧一段近百米、保存较完好的明代城墙,做进一步保护工作。对原坐落于县城东门外八腊庙内的两座十面碑进行修复。对原坐落于县政府东侧锥塔胡同的辽代锥塔进行修复。同时还计划在县城显要位置修建一座密云解放纪念碑,并在周围建立部分雕像。
二是主要旅游线路文物资源开发利用。第一,对古北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开发。在对该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基础上,向市有关部门申报,力争批准为市级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对于南天门、古北口正关、水关、姊妹楼等按规划抓紧启动修复,力争"十五"期间完成。第二,在古北口肉丘坟附近修建一座馆舍,建立长城抗战纪念馆,建筑外观与长城风格相协调。第三,在石城乡河北村南山白乙化纪念地,修建一座展览厅。第四,将白龙潭景区内的普阴殿、观龙台,不老屯镇的大安寺、云峰山石刻、古崖居、青山顶娘娘庙、吉祥庵,太师屯镇的青洞山教寺和五峰山古庙群,河南寨镇的圣水鸣琴,溪翁庄镇的黑山寺及云蒙山景区的孙膑庙等修复工作列入了县政府中、长期文物开发规划。
为了确保上述规划的实施,县政府在合理使用每年20万元文物管理费的基础上,还将从财政中拿出一些文物抢修资金,加快我县文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采取多渠道、多方面集资的办法,积极鼓励乡镇财政、私企、各行业和广大群众为我县文物的开发利用出资出力,为我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共同努力,让更多的文物古迹点缀密云县城,建设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生态精品卫星城。
密云县的文物保护工作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经营城市带来的结果,经营城市战略的实施,较好地筹集了城市建设资金,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精品卫星城建设的加强,促进了文物保护开发与利用,是经营城市战略的实施才使密云县的文物古迹焕发了新的青春。
摘自王洪钟《经营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