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县把"抓抢历史机遇,建设生态精品卫星城"作为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营城市战略的实施,推动了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中,密云县始终把文化建设做为生态精品卫星城建设的重要内容,较好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日益完善,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文化底蕴日益浓厚。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密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首都文明县创造了有力条件。
一、精品卫星城建设促进了水源区文化体系的初步形成。
1、人本文化: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启动民心工程,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实现人的社会价值。
安居工程:为了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2001年,县委县政府确定居住小区建设项目35个,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投资51亿元(其中,精品住宅小区11项,一般居住小区24项)。这个数字比解放几十年来全县建设居民住宅面积的总和还要多。太扬家园、奥林公寓、世纪家园等一批高标准重点建设项目迅速启动。到2001年底,全县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21平方米,居民居住条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交通设施: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视角看,交通设施除传统的交通功用外,其美化城市的景观职能愈发突出。
2001年,卫星城共启动了15条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其中,密溪路、园林路、新西路等10条道路建设和改造任务已全面完成。全年累计完成道路建设总长26.1公里,总面积80多万平方米,投资近4亿元。"三横八纵"的城市道路框架初步形成,缓解了交通压力,方便了群众生活,极大的激发了道路周边辐射区的经济活力。在道路建设的同时,道路绿化美化及电信、供电、广播三线入地工程同时进行。建成后的道路两旁安装了新式高档路灯,成为集交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景观路、样板路。
为促进城区各板块间的相互联系、改善群众生活、美化城市环境,投资1200万元新建五座雄伟壮观、各具特色的大桥。白河之上,飞虹桥、云虹桥、密虹桥、滨河桥四桥飞架两岸;奥林匹克健身园内,檀州桥凌空屹立。
公共文化设施: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是市民参与、享受社会文化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必要物质条件。
2002年1月1日,位于县城中心区、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的密云图书馆新馆正式落成。占地9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多平方米,其独特的顶部造型既像是一本打开的书,又像是一位巨人的双手,迎接着那些渴求知识的人们。与此同时,新华书店、博物馆、文体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它们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程必将成为卫星城最亮丽的文化风景线,并且为我县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文化广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立的、由多种景观构成的、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自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诞生时起,城市广场历来就是人们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广场的文化功能进行了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建设、改造了飞鸿世纪园广场、密云大剧院广场、密虹文化广场等8处文化广场,并且制定了《密云县文化体育广场管理办法》。现在,广场上可以说是天天有活动,月月有高潮,它已经成为市民参与文体活动、学习交往的理想场所。此外还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密云县少年宫、体育场,为青少年开展活动创造了良好场所。
密云大剧院广场地处繁华的县城中心区,占地5000多平方米,交通便利。2001年,广场举办大型文化活动17场,参加演出的演员有6300多人次,观众高达220000人次。文化广场是卫星城最具感染力的动态景观。
2、城建文化:把强烈的文化意识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筑过程中,注重城市功能与城市形象的有机结合和完美统一,突显卫星城文化个性。
城市建筑风格:城市中的建筑物是城市空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是城市的实体,具有"凝固的艺术"之美称。城市建筑在城市环境中以群众形式反映着城市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显示着城市的经济及技术实力,展现着城市的精神风貌。
密云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重视城市建筑的美学价值。钟鼓楼、大成殿、冶仙塔体现传统文化的神韵,云水大厦、世豪大厦、城建大厦展示现代文明的风采,太扬家园、世纪家园、密西花园则尽展欧陆风情。这些造型奇丽、风格迥异、错落有致、色彩和谐的建筑群体揭示了城市建筑美学的真谛。
历史文化景观:密云县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在城市建设中,高度重视了对文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2001年,县委、县政府投资5000多万元,修复了一批历史文化景观。
冶仙塔是我国北方少有的辽代古塔,在历史上曾经是我县的标志性建筑。为了"再现历史景观,点亮冶塔仙灯",共投入550多万元修复了这座辽代古塔。我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大成殿不仅得到了抢救性修复,而且在大成殿的东侧还建起了"诗墙"和"碑林",西侧则树立起12位中国科学家的雕像。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密云的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的好去处,结合城市改造,县城原有的"护城水坝"、"古城墙夯土柱"等文物资源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
城市雕塑: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空间的三维造型艺术品。城市雕塑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不仅在视觉上具有最直观的冲击力,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具有高度集中的展示作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县在公园、广场等重点地区营造了一批代表密云形象、展示密云城市风貌的艺术雕塑。
高达34米的"密之水"雕塑矗立在奥林匹克健身园内,成为密云城市形象的标致性建筑。
"绿之魂"雕塑,以其精美的造型展现了密云人民为保护首都水源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飞腾"则体现了全县人民同心同德、勇于争先的时代精神。
"世纪彩虹门"、"春天的旋律"表达了密云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以"巨龙"为主题的长城环岛的修建,既突出了密云古长城的风韵,又展示出密云人民众志成城、奋发向上,加快密云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
这些大型城市雕塑已经成为城市桂冠上一颗颗璀灿的明珠。
装饰小品:卫星城建设,将公共设施景观化、艺术化,使其成为城市空间的装饰小品。例如:投资1100万元,安装华灯、槐花灯、玉兰灯、水晶灯等各类装饰灯近1200盏;投资200多万元,安装景观式果皮箱300个;投资300多万元,按照"布局合理、方便生活、造型各异、独立成景"的原则建设豪华公厕。投资200多万元建设的30多个汽车站台,全部采用不锈钢艺术造型,广告设置,既方便了群众,又体现出美感,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这些小品的建设,使人们对卫星城的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生态文化:卫星城建设充分注重保护生活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城市绿化:密云县是首都水源基地,是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县,城市是生态精品卫星城建设的重点工程。结合城市改造,实施"点、线、面、环、带、园"重点推进的城市绿化行动计划,实现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拆建还绿、拆旧添绿。2001年,完成了9条道路、7块绿地的绿化任务,植高大乔木13万株,铺草坪10万余平方米,达到了人均绿地15平方米,绿化率超过40%的城市建设目标。
主题公园:2001年8月6日,座落在密云县城白河畔、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218亩的奥林匹克健身公园正式落成迎宾。以"人与自然共舞"为主题的奥林匹克健身园内,建有10多个园林小品,开辟有网球、篮球等场地,健身器材60多件。气势恢宏的奥林匹克公园是目前京郊最大的健身公园。全国第一个法制雕塑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精心的构思,寓艺术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已经全面开工,2002年6月份可全部完工。
近两年,密云投资3亿多元,修建、改造了奥林匹克、云启、时光等10大公园,总面积1234亩。十大公园的建设使密云县每万人拥有一座大型公园,市民人均拥有水面10平方米。密云县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达到近4亿元。
二、精品卫星城建设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空前繁荣
为配合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的精品卫星城建设,我县近两年广泛开展了"写密云、唱密云、说密云、摄密云、画密云"活动,文化事业空前繁荣。
1、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的文化队伍
近两年,文化队伍的发展呈现出可喜的势头。2001年,县委、县政府命名授衔了云腾、云秀、云飞等10支文化品牌队伍。现在,全县有秧歌队200多支,民间花会队48支,业余剧团30个,演唱队8支,此外还有书法、美术、摄影等队伍。县文联下属音乐、戏剧、曲艺等9个协会,共有市县级会员300多名。县文联艺术学校培养了美术大专、本科生82人。县文化馆培养各类文艺骨干4000多人。
2、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
2001年,县文化馆与北京群艺馆、通州区文化馆联合创作的小评戏《谁当家》,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中荣获金奖;《燕山风情》、《密云题咏》等反映密云社会历史风貌书籍出版发行;县办刊物《密云大地》由季刊改为月刊,成为反映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刊物;《密云之歌》、《密云青年之歌》、《举保水旗、吃环境饭》、《党的光辉洒满密云大地》等一批优秀节目艺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清代大学士刘墉在密云撰写的诗集经过整理也已出版。
3、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活动
近两年是我县历史上文化活动最好的时期,群众概括为五最:群众热情最高、参与最广泛、活动最多、艺术水平最高、群众最满意。文化活动呈现出以下3个特征:第一、"庆祝建国五十一周年"、"颂歌献给党"、"祖国颂"等大型节日庆典活动规模大、水平高,给人民群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第二、近两年,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展现出了文化活动的多层次、多渠道。第三、我县已经形成了五月的鲜花、夏日文化广场、金秋的庆典、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四大文艺活动高潮。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工作者以活动为载体,实现了为经济服务的目的。在2001年密云秋季招商洽谈会上,文化工作者把精彩的节目奉献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展现了卫星城的文化魅力。
三、精品卫星城建设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北京市文化产业现状与对策研究》所提供的理论定位,我县已具有一定规模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主要有旅游业、娱乐业、印刷业、图书发行业和信息产业等。
1、旅游业快速发展,综合收入明显增加
2000年,我县旅游业共接待旅客450人,综合收入达到3.6亿元。旅游业的增加值在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有较大速度提高。近两年,引进了田园度假村、云佛山度假村、国际会议中心等大批亿元以上项目,加大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使我县旅游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有了较大速度提高。在各区县中率先推出的"百万市民游密云"大型促销活动,策划出"北京山水大观、首都绿色田园"这一整体形象,树立了生态旅游品牌。其中民俗旅游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发展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2、印刷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成为密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县印刷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我县文化产业的一支生力军。其发展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一是设备更新明显加快,书刊印刷完全实现胶印,二是产品产量增加,质量提高。三是印刷装订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娱乐业的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我县娱乐业已初步形成了多门道、多体制、多元化的格局,形成了以密云县城为中心,沿水库东西两大旅游线的娱乐圈。在娱乐业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云湖度假村、云佛山度假村、国际会议中心等大型综合性娱乐场所,这些场所的规模和管理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娱乐业发展步伐加快,正在成为密云的重点文化产业。
4、图书发行业前景看好
我县有图书发行摊店30家,其中新华书店销售书刊300多万册,销售收入突破2000多万元。拥有三个图书门市,下设网点10个,已成为我县图书、电子出版物的批销中心。
5、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引进强县、科教兴县的指导方针促进了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跳跃式发展,其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1年,我县第一个数字社区 东菜园小区宽带网的顺利开通,城内水厂、污水厂、公安交通、森林防火全部采用信息化控制手段,为"数字密云"工程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精品卫星城建设促进了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
城市建设是接纳和创造现代文明的过程,精品卫星城建设,是物质文明的充分体现,更是精神文明的充分体现。
1、营造文明环境,树立社会新风
在建设整治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美的设施环境的同时,努力打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针对乱穿马路、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深入开展"建精品卫星城、做文明密云人"主题教育活动,以机关、学校、社会为单位,在公共活动场所设立宣传点,并结合电视、广播、文艺等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文明守则,"爱护城市,从我作起"的口号深入人心;街道、公园、广场等地区设立倡导文明行为的公益广告;县市政管委组建了"公用设施巡察管护队";密云镇成立了15支"绿色社区管护队";县妇联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开展了以"美在我家"为内容的"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中小学生则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新密云"等活动。
2、改进工作作风,转变政府职能
2001年11月20日,密云一站式服务中心正式启动。服务中心集全县计委、工商局等27个职能委办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3个中介机构,共27个单位,合属办公,一站受理,网上并联审批,所有手续限定两小时内办结,一口收费,它的建成极大改善了我县的投资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成果,为我县创建全国文明县和首都文明城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精品卫星城建设促进了城市管理的法制化
以依法治县方针为指导,紧跟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法,使城市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2001年,针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县制定颁布了《关于卫生责任区划分及管理办法》、《户外广告管理规定》、《市政设施管理规定》等9个城市管理规定。城管大队、交巡大队、市政监察大队严格执法,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建设为我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首都文明县提供了强大的法律支持。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重要经验。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
2、必须坚持环境立县、依法治县、科教兴县,引进强县的指导方针。
3、必须坚持"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
4、必须坚持人本文化,即人民是城市的根本,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5、必须坚持城市经营理念,用市场经济的观点认识和审视卫星城建设。
6、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即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
7、必须坚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
8、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文化工作与县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文化工作表现很大的随意性、被动性,缺乏合理规划。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是社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薄弱。③缺乏文化精品,在全市乃至全国能够说得出、叫得响的文艺作品、文化设施为数不多。④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旅游业要想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⑤群众文化工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⑥精神文明建设现状、市民整体素质与建设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城市的矛盾相当突出。⑦文化工作科技含量低,不能适应新文化形态的发展需求。⑧卫星城文化定位不明确、不突出,"文化力"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力"。
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增创优势,再创辉煌,我认为,以下几点非常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一、塑造现代公民,增创建设文明城市的新优势
文化的基本功能就是"以文化人",文化即人化,文化建设的社会目的就是满足人的文化需求,提高人的文明程度。2002-2003年,我县将争创首都文明县和全国文明县,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要与塑造现代文明市民、推动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
二、树立创新意识,增创文化理论研究的新优势
立足密云,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紧密结合精品卫星城建设与文化工作的实际,大胆创新,探索密云文化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促进我县的文化工作的繁荣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提供理论支持。
三、进行文化立法,增创文化法制建设新优势
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是实现依法治文、以文兴县的战略措施。探索制定符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文化法规,是保证我县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关键。
四、制定战略规划,增创文化事业发展的新优势
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战略地位、作用和意义,重视做好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逐步探索我县文化发展目标模式。
五、大力推进改革,增创文化体制的新优势
以"坚持方向,适应市场、遵循规律"为原则,以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同时在管理方式上,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大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力度。
六、强化市场意识,增创文化产业的新优势
要加快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通过资产重组、抓大放小,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七、实施精品工程,增创繁荣文艺的新优势
繁荣文艺创作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实施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建设生态精品卫星城,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的机遇,努力创作出报答时代、报答人民的传世之作。
八、拓宽发展渠道,增创社会办文化的新优势
社会办文化已经成为政府办文化的重要补充,是我县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努力创造有利于社会办文化的政策环境、投资环境,通过宏观指导、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办文化的新格局。
九、加强人才建设,增创文化队伍新优势
人才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关键,要把人才的发现、引进、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形成"引得来、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机制,为其才能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十、加大科技含量,增创文化网络新优势
实施"文化网络"工程,以图书馆网络资源平台为依托,有效整合电子、图书、影视、文博等文化信息资源,与北京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点信息单位,实现资源信息共建共享,通过网络传送到基层乡镇和社区文化中心,从而建立文化生活的网络空间。
十一、抓好重点工程,增创文化设施建设新优势
目前,博物馆、文体中心等工程的顺利进行,必将促进新一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的到来。未来两年,文化馆、少儿图书馆的建设应提上日程。与此同时,要重点抓好基层,尤其是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这是增创卫星城文化设施新优势的重要内容。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生态精品卫星城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这也是密云县通过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加快城市建设的有益经验。
摘自王洪钟《经营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