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网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必须优先发展的基础设施工程。然而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面临的困难很多,最根本的障碍在于资金短缺,特别是大面积的拆迁、地下管网建设、地上线路入地、安装高标准照明设施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筹集市政道路建设资金,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密云县在经营城市过程中,大胆创新,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策和市场双重手段的作用,形成了多元化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新局面。在一年多时间里,新建、改造市政道路14条,总长23.4公里,总投资4.4亿元,(这个数字比"九五"计划期间完成的总和还要多),城市"三横八纵"的道路网初步形成。道路建设投资有这样一些主要形式:
一、用拍卖国有资产所得投资建设道路
密云县财政状况属于"吃饭"财政,根本没有财力搞基础设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必须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果断从某些经营领域退出。按照这一思路,政府把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行的资产,进入市场变钱,既退出了竞争领域,培育了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能收回资金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强化了公共服务职能,改善了投资环境。我们通过把资产变资金,死钱变活钱,源源不断地获得道路建设资金,确保了10余条市政道路按期开工,总计投资超过3亿元。
然而与以往不同,现在财政投资一样要计算回报,考虑投资效益,绝不再是盲目的。政府每一项道路建设投入,都能预期到将来道路建成后,周围土地有较大的升值空间,也必然吸引大量投资者来竞买土地进行开发。实际上,从立项时开始,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回收经济和社会效益了。
二、社会集资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提倡"人民城市人民建",那时搞集资,最终都是国家的钱。如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我们说"人民城市人民建"只是形式,实际上还要物质利益驱动,要有可预见的回报,企业才会心甘情愿出钱支持城市建设。
对于原有市政道路进行高标准改造,不仅是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同时也是改善道路两侧的商业环境,提高这一区域的竞争实力。政府拿一部分,企业赞助一部分,双方皆大欢喜,实现"双赢"。在密云县比较繁华的两条道路改造中,我们就运用了这种企业集资的方法,筹集了1000多万元。解决了绿化和灯光明亮工程的资金短缺问题。
三、以广告设置使用权置换建设资金
鼓楼东西大街是密云城市的中心路,相当于密云的"长安街"、"南京路"。对其进行重新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我们将道路两侧的30年的广告设置使用权公开招标,以200万元转让给双龙广告公司,缓解了资金压力。
再有,鼓楼东西大街的东端,与京承路交汇,是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每日车流不断。政府决定在此建设一座京郊最大规模的长城景观环岛,占地100亩,环岛上有一段微缩的长城景观,随着地势蜿蜒起伏,四座敌楼巍然耸立,周围合理分布有低树、灌木和草坪,并配以灯饰装点,夜景更为多姿多彩。这项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其中转让广告设置使用权筹集资金600万元。
四、以开发带市政道路建设
开发商投资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绝大部分在城市规划路旁,政府可以运用相关政策,鼓励开发商代政府修建城市道路,以开发带修路。比如檀西路的修建,该道路所在区域原是一片民居,规划中的檀西路因为拆迁量大、投资大而一直无力开工。开发商看中这块地决定搞旧城改造,新建住宅小区。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和仔细算帐,提出了"以开发带修路"的解决方案,即让房地产开发企业将道路所在地区成片的民房拆迁,有规模地开发住宅,企业负责拆迁和相关的道路等市政工程建设。企业帮助政府投资建城市,政府不拿一分钱,只通过让企业充分享受旧城改造优惠政策的形式弥补由于拆迁修路造成的企业开发成本增长部分。这种做法,使政策"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相互作用,有机结合,达到了政府和企业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支持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积极争取上级道路建设专项资金支持是很必要,也是可行的。其前提条件是:一是该道路建设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很紧迫;二是必须确保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果;三是规划适度超前,建设高标准;四是要有坚定信心把路修好,先苦干,后申请。我们的新南路和鼓楼东西大街建设坚持了高起点和高标准,工程进度快,得到了市公路部门的高度评价,为鼓励先进,支持资金很快到位,极大地推动了工程建设,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计划任务。
道路建设耗资巨大,多渠道筹资和多元化投资是加快实现建设目标的关键。密云只是做了初步探索,相信随着经营城市理念的深化,会有越来越多的形式,我们的城市建设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摘自王洪钟《经营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