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2001年9月16日《北京日报》
确立经营城市理念,采用市场运作手段,以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打造生态精品卫星城,182项重点工程先后上马,1年开复工面积460万平方米。被潮河、白河环抱的密云县,犹如一艘大船在"天天有变化,月月有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号子"声中,鼓足风帆、提速起航了。
立秋过后,几场大雨,潭涌泉流,溪满瀑泻,密云县境内20多个自然景区顿增60多条瀑布。到密云看景的北京市民络绎不绝,一睹平时难见的奇观美景。
饱览美景的人们还惊喜地发现,密云县城长高了、变俊了,犹如一颗尘封许久的珍珠,光彩夺目地突现在世人面前,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
密虹桥、彩虹桥、飞虹桥、滨河桥飞跨白河。新南路、新北路、东源路、檀西路,路路贯通。云水大厦、城建大厦、世豪大厦,座座争奇。世纪家园、太扬家园、密西花园,园园斗艳。文体广场、密东广场、剧院广场,风格迥异。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造型奇丽。冶仙塔、钟鼓楼、古城墙,古色古香。密之水、绿之魂、世纪彩虹门,十大雕塑,各有千秋。华灯、水晶灯、槐花灯、礼花灯,新颖别致,流光溢彩。三横四纵的绿色大道,串起美丽的10大公园。28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群楼竞秀。盲道、坡道的人文关怀,射灯、草坪灯的情趣设置,就连便道的九格方砖也换成了花岗岩石条……这一切,无不让人感受到她的美丽与可爱。
密云县背依燕山山脉,潮河、白河两条华北著名的大河紧紧环抱着县城,人们将密云比做一艘"大船"。如今,这艘"大船",依水而建欲依水而兴,确立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运作手段,解决建设资金"瓶颈",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1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打造生态精品卫星城,在"天天有变化,月月有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号子"声中,鼓足风帆、提速航行。
问船哪得轻如许?为有创新活水来。
创新 保水"包袱"变发展"财富"。一年365天,空气质量天天都是优良,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000个,高于市区10倍,是个天然"大氧吧"。净气净水净土的得天独厚环境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变成了打造生态精品精品卫星城的优势
旅游的人们看了水景看城景,而密云的夜景更迷人:牛郎星、织女星伴着"天王"眨眼睛;月亮也比城里的亮,苍穹挂玉盘,山脉洼地均可见。
星星亮,天也蓝。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青山翠,全县林木覆盖率达58.5%,满目绿色,空气宜人。据科学测定,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到2000个,高于市区10倍,"天然的赐予"不亚于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科技制造",是个天然的"大氧吧"。首都的"生命之水" 密云水库,犹如巨型"空调",在干燥的北方调节出了清爽湿润的气候。一年365天,密云县的空气质量,天天都是优良。
密云是首都的饮用水基地,清冽甘甜的净水,通过京密引水渠这条长长的绿色飘带,源源不断地送进京城,北京人每喝三杯水,两杯来自密云。
为保这"盆"净水,密云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他们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资建50万亩环库果品基地,给密云水库架起了100公里的绿色长廊,以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栽植水源涵养林,治理小流域941平方公里,流进库区的泥沙每年减少60万吨。20多万亩大田防治病虫害,不使农药,用赤眼蜂"以虫治虫"。为了保证水库水质不受污染,他们忍痛令70家企业下马、200多家铁矿封门,16万亩土地退耕还林、还草,关闭了最大县办企业之一双龙水泥厂和16家砂石料厂,19个乡镇禁止放牧,牲畜舍饲圈养,水库网箱养鱼从300亩削减到30亩,水库周边拆除40多家侉炖鱼店。
以"堵"保水,堵住了财路,有人抱怨,有水库,甭想富。而密云县委、县政府的肩上担着两副重担,一个叫"保水",一个叫"富民"。经过密云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探索,"九五"期间,密云提出了以发展工业、农业、建筑、旅游四大产业和建设环湖果品基地、环线旅游基地、环城工贸基地,加快山区和城镇开发为内容的"四三二"发展战略,开始走上了环保型经济发展之路。县委书记吉林说:"40多年保水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密云独特的财富,是发展经济最大的资源。""环保也是效益,环境也是生产力。"县长王洪钟一语中的。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把保水"包袱"变成发展"财富",以创新的思路明确提出要"举保水旗,吃环境饭",实现"环境立县、引进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
观念一变,山门大开,由"堵"变"疏",打通"财路"。得天独厚的青山绿水环境优势,变成了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有水库,能致富"成为密云人的共识。
环境好了,游人多了。每年有三、四百万市民到密云看景,带来3亿元的旅游收入。10万平方米的京溪住宅小区,售楼没花钱做过广告,净气、净水、净土的"三净"优势,招来的住户70%是北京人。
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打造生态精品卫星城,"敲门招商"变成了"环境招商"。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密云县就初步建成了3大广场、4座桥梁、5条绿化带、10大公园、13条道路、28个住宅小区、40项公共设施建筑等182项重点工程,1年开复工面积为460万平方米。
精品卫星城的建设,要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需要100亿元人民币巨额投入。人们心存疑惑;100亿元的巨资,从何而来?
创新 用市场手段经营城市。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死资产活起来,不动产转起来,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的"瓶颈"问题
在各区县经济收入排位中,密云县是落后的。100亿元人民币对任何一个密云人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别说拿出100亿来,听听都得吓个大跟头。"
无数事实证明,光靠自我积累"滚雪球",发展快不了;依靠"举债式",想发展快也不可能。有没有第三条道可走?
密云县委、县政府以创新为动力,确立和实施经营城市理念,采用市场运作手段,解决城市建设资金的"瓶颈"问题。
观念一变天地宽。经营城市的第一刀是"放水"。密云县自来水厂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守摊看水,死水一潭。县市政管委以6000万元价格将县自来水厂卖给了北京自来水集团。政府资产变成企业的,税收不减,企业扩规,饮水质量提高,劳动就业扩大,资产变成城市建设的资金。看好了密云这块宝地,北京自来水集团又跟进资金3000万元与密云合作建设15层的"云水大厦"。
拍卖县属26个局、委办公楼,盘活了资产,利华商场180万元买了农委办公楼;司怀孝个人出资380万元,买了民政局办公楼;张泰茶业公司出资380万元,买了林业局办公楼;王卫东世博园公园出资580万元,买了密云汽车站;田园度假村胃口更大,花了900万元买了交通局、汽修站……拍卖收回近1亿元的城市建设资金。用拍卖收回的部分资金建起了15层的综合办公大楼,实行合署办公,完善了城市规划。
经营城市的"无形大手",让死钱变活钱,小钱变大钱,死资产活起来,不动产转起来。
建于1991年的"华云大厦"是华云建筑集团鼎盛时期的作品。当年,雄心勃勃的华云人,建起了21层大厦的主体结构,桅杆似地竖立在密云这条"大船"的中心地带,让密云人好一阵自豪。可由于资金不足,重点工程变成了沉重包袱,"桅杆"成了"危杆",孤零零地呆了整整10年。大厦就像别在华云人后腰上的一根扁担,使华云建筑集团这个有名的"建筑巨人"猫不下腰、放不开步、干不成事,几乎拖垮了这支勇征深圳、珠海、海南建筑市场的劲旅。
是市场之手扭转了"华云"背运的转盘。华云大厦以2300万元卖给了北京世豪房地产开发公司。有人将华云大厦的盘活经营理解为"甩货贱卖",认为是败家子。实质上"卖和买"是一步"两个如意算盘打到一块儿"的妙棋。"世豪"有开发资质,而无建筑资质;"华云"有建筑资质,却没开发资质。华云大厦易主"世豪",一是盘活了大楼,再是吸引了1400万元入股金,世豪加盟华云,促成华云一级建筑资质复审成功,从而进入北京大钟寺世豪开发区,承接数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华云"、"世豪",兵合一处,将打一家,攥成拳头,捆绑上阵。华云盘活大楼,世豪公司投入1.5亿元改造建设"世豪大厦",这一买一卖,就为城市建设引进增量资金2亿多元。
一时间,"行不更名,立不改姓"的规矩被打破,县政府和企业家们作出了一个个"高难动作",一拍卖,一跟进,引资4亿元。
经营创新的闸门一开,连通了五湖四海。湖南浏阳的建筑公司来了;江苏扬州的建筑公司来了;江苏泰州的建筑公司来了。密云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吸引56家县外建筑开发商参与密云卫星城建设,带来了增量资金66亿元。
湖南省六建李幼云副总经理说:"奥运会申办成功,投资信心更足,今年初,投标'密东广场'成功,2月5日签约,3月5日千人施工大军开到密云,投入4亿元,建造20.6万平方米的住宅,国庆节就要开盘售楼了。"
经营城市的内涵当然还不只是这些,公共设施冠名权、广告设置权等都是经营的内容,这些资源都能变成资本、资金。密云县城的广告发布及桥、路冠名权已全部进入市场,此一项将有5000万元的资金入账。
世纪双龙广告公司经理李海立,花200万元买下新南路6200米长的30年广告经营权。下一步要进军1800米长的鼓楼东大街的广告经营权"。
奥林匹克健身公园的湖畔,200万元建造了两座观景亭,一曰"杨林亭",一曰"景林亭"。杨老板出了资,杨老板冠了名,老百姓来享受。
此外,出台危旧房改造政策,启动民间资本10亿元;国家、市属单位参与县城改造,融入资金6亿元;自筹和争取支持资金8亿元;社会各界捐献1000多万元……
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市场手段的成功运作,使100亿元的城市建设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了密云。
如此巨大投入会有效益产出吗?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吗?
创新 辟出新思路,拉动经济迈大步。良好的投资环境,聚起了大量的财气和人气,密云这条"大船"加速前进,小门小户的"扁舟"借势发力
山里农家有个习俗,大年三十清早儿,要挑回一担清水进家门。现在不挑水了,也要放自来水,接满缸接满盆。"水是财,挑来清水就是把财富请进了家门。"古老的习俗毕竟只是美好的企盼。创新引来了经营城市的"活水",承载着密云这艘"大船",给密云带来了财富。
用市场手段经营城市的新思路,拉动经济迈大步,密云经济大幅升温。1至7月份,密云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98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4亿元,同比增长42.2%;第二产业增加值12.51亿元,同比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8.73亿元,增长15.2%。财政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74.6%;各项税收总额5.65亿元,增长38.4%;工业收入37.67亿元,同比增长40.7%;实现利润2.1亿元,同比增长74.7%。增幅跻身京郊前列。
新思路带来的良好投资环境,聚起了大量的财气和人气。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产业政策,密云县大力引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开发区初步形成了四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已经确定,实现了与国家产业政策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紧密连接。清华同方、紫光、阳光,中科院软件园,美国正安,贵州神奇,青岛澳柯玛等上百家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纷纷落户密云,把"根"留住,在密云开花结果。全国16所高校的16家企业入驻县工业开发区,建设了中国高校产业基地和国家863产业基地,1至7月份,实现科工贸总收入28.6亿元,利税1.7亿元。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还吸引了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内蒙古伊利集团、株洲太子奶集团等加工企业落户密云,培育了县内50家农业加工企业,形成了10条产业链,带动4万农户发展畜牧业。农民投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上半年,全县大农业固定资产投入2.07亿元,增长72.7%,新建养殖小区180个。与加工企业龙头联动,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60个。"龙头加工企业+农民经营组织+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家值万贯,带毛的不算",农民一改保守的养殖传统,大胆创新发展规模舍饲养殖,1至6月份,渔牧业收入7.2亿元,增长159.5%,占大农业的75.4%。密云全县要在两年内退出粮食生产,农民将不再"钻着南北垅春种秋收,顶着高粱花土里刨食"了。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拉动了建材业由小变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形成新型建材、保温门窗、构建混凝土制品、页岩矿尾渣多孔砖等四大建材生产基地和南菜园建材一条街。上半年累计完成总产值10.4亿元,收入8亿元,税金6000万元,利润6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近一倍。
1至7月,密云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1亿元,增长38.9%;建安产值7.97亿元,增长46.8%;利润总额3515.2万元,同比增长84.5%;房地产完成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10倍。4个中心镇和7个乡镇工业区与县卫星城和开发区成众星捧月之势,形成合理的产业支撑点,为卫星城的发展憋足了后劲。
密云县61家建筑单位组建成3大建筑集团企业和3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给密云的建筑、房地产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密云城建公司,通过双向选择与县内10家企业组建集团,实力大增,承建县委15层办公大楼,两年工期的工程,8个月就完成了,同时又承建了招商大厦、技术监督局大楼等5个重点工程,还投资3000万元建成城建大厦。总经理李光仪保守地估计:"填上多年亏损的1300万元窟窿,还能赢利3000多万元。"
1至7月,全县接待游客263万人次,综合收入2.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2%和30.4%。引进大型旅游项目28个,商业项目46个,资金22.85亿元。上半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1395.1万美元,增长120.8%。
城市建设也拉动了农民在致富的路上小步快跑,追赶城市的发展步伐。农民不再"求田问舍"地"一棵树上吊死",学会了"求发展,问市场"。密云这条"大船"加速前进,小门小户的"扁舟"借势发力。
"曹石无大,七石无多"说的是"磊磊石业公司"老板曹大海。因为公司名称里有"七个石",江湖送号"曹七石",以往年铺装量不过万米。
密云卫星城建设以一流的标准铺装的石村都是"曹七石"的活儿,年逾5万平方米。"过去求爷爷告奶奶,满世界找活干,现在大活找上门,请我干,密云城市建设,拉着我跑了起来"。成了曹百万的"曹七石"如是说。
上紧了经营"发条"的还有更多的"曹七石"。2万农民进城就业,加入建筑大军,参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上峪村成了石村专业村,百户"曹七石"今年增收120万元。郝家庄的张桂花,搭晚摘黄瓜是农民,起早进城卖黄瓜是商人,八时到施工队报到是工人,自称是"三合一市民",乐得她走道儿都扭秧歌,打算明年进县城买楼房。大辛庄的霍师傅,白天在村,夜里进城,驾着四轮拖拉机,腰别手机、BP机,专干夜里拉渣土、运废料的活儿,50多岁的人欢势得像个小伙子。
开放、创新,使人流、物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密云。过去招商,是出门求人寻项目,如今靠"环境招商,以商招商",今年上半年全县引进项目840个,协议资金121亿元,到位资金25亿元。"这么漂亮的城市,中看更中用。"在招商引资基础上,招商引智,两年引进200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各个部门,为密云增添了新的生机。
污水处理,垃圾消纳,供水、供暖等过去全部由政府投资经营的公用事业,经过市场运作、企业化经营都由"包袱"变成了财富,不但解决了职工工资发放问题,每年县财政还能拿回2000万元资金。
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手段,打造生态精品卫星城,不仅催生了颗颗经济硕果,更有精神上的丰收,提升了发展密云的精、气、神。
万众共唱创新同心曲。生态精品卫星城的建设,在密云人心中掀起波澜。苗盼雨呀,火等炭,43万儿女精神振奋同心干
城市大了,城市高了,城市美了,人的心气儿也跟着长了。精品卫星城引得诗人兴,为新密云题咏、放歌:大道狭斜敞,华灯如昼明。彩龙十里走,画栋百重呈。三圃开千景,四桥映一泓。
新中街李桂珍大妈,施工监理似的天天转工地,从家门口的"密东广场"到即将回迁的"世纪家园",逢熟人就说:"世纪家园这名字起的大方、气派,有意义。"
离休老干部老许,年逾古稀,每天遛弯儿越遛越远,县城的美景看不够,拉上老同事老吴,顺着云启公园、时光公园、奥林匹克公园、新南路,遛出去十几里地,站在两县交界处发感慨:"密云县城是最好的!"
县政府便民中心的电话响个不停,说的多是城市建设的事。"天女散花雕塑附近的路面有损坏"、"街道明亮了,政府大楼上的国徽也应亮起来。"……一个个建议,反映了密云百姓对县委县政府打造卫星城的关爱。
今年上半年,县政府收到3000多封群众来信,大多数是表示赞扬和建议的心里话。檀营乡伊亚琴在信中说:"听到这么多机器的轰鸣声,我从心底里高兴,盼望我们的家园更美丽,能够多些生机,今天如愿以偿了。"同时她还建议:"建立城市垃圾分装制度、草坪花木认养制度,建立家政服务窗口,小区物业管理安排下岗职工就业。"
关注密云,关心家乡,不是光说不练。一批又一批在外创业的企业家回密云、建家乡。正圆集团杨景林,出资修复文庙,建两座观景亭。世豪公司张士全,买下"半截子工程",再投入1.5亿元建"世豪大厦"。德宝公司丁德宝,入驻滨河工业区办厂。梁晓华出资保护黑坝根古城墙。王作伟捐资兴建城市雕塑……
创新创出新天地,密云人精神振奋同心干。精品卫星城的建设,在密云人心中掀起波澜,唱响了创新的同心曲。在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鼓舞下,在"天天有变化,月月有发展,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号子"声中,密云县43万儿女,是43万奋力摇桨的"船工",驾驭着密云这艘"大船",以从未有过的理念,从未有过的气魄,从未有过的速度,扬起风帆提速远航,驶向富民强县的彼岸!
摘自王洪钟《经营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