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 > 正文

《成功》:席殊--书生成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9月03日 12:43 《成功》杂志

  文/安恬

  席殊简历:1963年生于江西黎县。毕业于江西抚州师专数学系。1985年下海,创办全国第一家书法函授学校。

  1993年投资酱油厂失败。1995年进入中国书业,以北京席殊书屋发端,迅速扩展为中
国最大的书业连锁经营网络。

  2000年创办旌旗席殊电子商务公司,形成网、店、俱乐部“三驾马车”齐驱的经营模式。同年7月遭遇网站CEO离职,席殊书屋触礁重创。2001年走出困境,全国连锁店扩展至300余家。

  2001年11月,与香港天卷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创立天卷席殊控股有限公司。

  并不是书生做不好商人,而是书生一旦成为商人,就有着比纯粹的商人更大的野心,那不仅仅是黄金屋、颜如玉就能满足的欲求,他们要的是这一切的源头——整个天下,从商业到文化,从物质到精神。

  他们要的太多了,就象传说中那个不停向神索取财富、名望、权利和幸福的贪心汉,终于,神怒了,拂袖而去,连同拂去过去曾给予的一切,于是名也成谎,功也成谎,是非成败转头空。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真正看到一个人,站着亦或跪着,反省亦或哭泣。几经炎凉,几番沉浮之后,那原本属于书生的一袭清明之色,从浑沌的商海中,洗尽铅华,悠然而升……

  凡人之音,别露光辉,书生用他的痛楚,证明了那个古老的真理——他得志笑闲人,他失脚闲人笑。在这笑声的背后,便是英雄不把穷通较。

  挥毫起家

  家在江西,寒门布衣,一所小县城里的教书先生,除了一手好字,别无所长,这样一个人物若是出现在《聊斋志异》中,大凡都是狐仙拜慕的好对象。

  但是这个叫席殊的书生,却决不安贫乐道,而是一洗中国文人的酸腐之气,放下架子,靠着笔底龙蛇,做起写字买卖,奔波于笔墨生涯。

  80年代中期,由庞中华等人推动的硬笔书法活动正在国内勃勃发展,席殊敏感的意识到,如果只是教人写字,终是秀才买卖,利低润薄,难成气候,如果把“习字”做成品牌,形成产业,则可名扬海内,坐享其利。

  于是,席殊用6年时间摸索出一套简易的硬笔习字法,提出练字可从行书开始,打破千百年来练字要从楷书入手的传统,创立了简洁、实用、速成的“3S”习字教育体系。

  虽然创业途中,席殊备受冷眼,多遭挑剔,也曾被洁身自爱的君子视作马路边上叫卖的梨膏糖、狗皮膏药,但一如故我的席殊,借势于报纸广告,将习字函授业滚滚推动向前,3年就达到了100多万人,垄断当时中国习字培训市场份额的90%,一时间,“想练字、找席殊”的广告语声名远播。“席殊”一词成为响当当的习字产业第一品牌。

  一位慧心的南方女记者曾这样描述过席殊:八十年代中他成功于意外。一场席卷中华大地的习字热把这位“写字先生”推上明星榜。如果他是一位天生的商人,如果他及时地把机会发挥到最大限度,他所圈进的财富决非常人所想像。但席殊是真正的不够聪明,时代给他的机会他又轻易地还给了时代。

  时代给他的机会他又轻易地还给了时代。画外之音,似乎还带着轻轻地叹息。

  这一声叹息,为的是如日中天的席殊,居然在如日中天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个天真的错误,仅仅因为他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染指酱缸

  多么像一个玩笑。“习字大王”席殊居然做起了酱油。就如同明朝的一个皇帝,狂热的爱上了做木匠活,一心想成为个出色的木匠,而书生席殊也效仿于此,立志要做酱油坊大掌柜,准备把酱油铺子开到大江南北。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天知道是哪一根弦搭错了,还是听听席殊自己是怎么说的吧。

  “酱油是老百姓天天都需要的东西,做起来会有更大的成就感,你说是吧?”席殊边说边想拉拢我赞同他的想法。我煞有其事地点点头,报以无限宽容。

  “而且,那个时候全国酱油中还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的野心就是做出一个酱油品牌。我想“席殊”在习字领域是第一品牌了,我要把“席殊”这个品牌延伸到其它行业中去。我知道如何操作有杀伤力的广告,于是就上马,选择了“营养型酱油”的项目。

  “可是一旦染指酱缸,就像掉进了无底深渊。投产第一天,酱油没出来,第二天酱油还是没出来,直好不停地往里投钱,500万投入这个大酱缸,不见起色。”

  席殊作无可奈何状,我听得莫明其妙,什么叫第一天没出来,第二天还没出来?

  席殊解释道:“我先在实验室里做出酱油样品,一看颜色也好,味道也好,还获得了几次国家金奖,于是就进入大批量大生产,谁知一进入大批量生产,就完全是两回事了,无论怎么折腾,就是折腾不出酱油来。”

  席殊总结这次失败的教训是:一是资金不够用。二是用人不当(请的是一个原乡镇企业的厂长,他用管理农民的方式去管理一个现代企业)。三是批量生产的东西在达到样品的质量,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四是酱油是微利产品,需要大批销售队伍,人工成本高。

  同样是直觉与冲动,前一次让他步入商海改变了命运,这一次却让他血本无归。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席殊的清高和自傲,作为一个腰缠万金的文人,他根本看不起做酱油这个行业,要知道卖酱油的钱是一块一毛的挣,而“习字”的钱却是浪打浪般地往家滚,所以席殊虽在做酱油上一掷万金,但终又以此为耻的心态,使他难以融入传统实业而导致失败。

  商事如局,一棋不稳,满盘受制。席殊因“酱缸失策”元气大伤,埋下了日后“席殊书业”资金短缺的祸根,但同时也让所有的人都记住了一个道理:只有你所热爱并为之骄傲的行业,才能促使你成功。

  不过,席殊是个可爱的人,说到狼狈处,竟呵呵从胸腔里发出由衷的笑声,笑自己也笑世人——浮生大都苦奔忙罢了。

  书中乾坤

  商人的眼中永远反射着黄金的光,文人的眼中却满溢是诗书的醉。哪里有黄金,哪里就有一千个淘金的商人;哪里有诗书,哪里就有一万个沉醉的文人。

  书生席殊,是个文人,所以无论他,看似商机老道的嗅觉多么灵敏,他都只会奔赴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必是书香的源头——中国图书业。

  90年代尾期,中国图书业正逢末世,备受控制几尽垄断,新华书店等国有图书零售业,如一盘散沙,即无网络又无营销,非但外强中干、发展缓慢,而且难以适应社会和读者的需求。

  数目惊人的读者消费群长期面临着想要的书买不到,买到的书又并非心仪,所谓难识好书,好书难求。

  席殊看准了大有潜力可挖的图书业,毫不犹豫地跨了进去。进去以后,才惊觉,这里虽不是名利场,却也决非安乐窝。世纪末的中国图书业,产业之复杂,经营之混乱,利润之微薄,如城头冷箭,嗖嗖而至,让准备攻城掠寨的席殊实在有些措手不及。

  席殊亲历了民营书店的艰难:只能选择被新华书店挑剩下的僻巷陋户,而偏僻之地,就意味着难以争取到客流,客流少则销量低,销量低则折扣低,惨淡经营的结果是满满一屋子的积压书。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合纵连横,席殊亲自挂帅,与各地分散的中、小书店结成盟约,形成连锁。以“席殊书业”品牌为轴心,运用加盟连锁两般笔墨,布阵千里,化零为整,从而降低风险,创造了巨大价值的无形资产。

  这就是“席殊书业”的特许加盟连锁经营战略。

  光有联盟不足以成事,还要造名生势。无论是孟尝君的三千门客,还是燕昭王的招贤黄金台,最终都是为了搏得自身的声誉和名望。而“席殊书业”借京沪两地的文化泰斗和一流专家学者所组成的专家导读系统,不但为己搏得声名,还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

  巴金、季羡林、于光远、张岱年、李锐、王元化、汤一介、王蒙、樊纲……这一个个让中国人如雷贯耳的名字;

  梁晓声、刘心武、张抗抗、丁天、陆天明、石康、虹影、周国平、王安忆……这一张张让读者盼之以极的面容。

  壮观呀!名士归之如流,居然,全部聚集于“席殊书业”的大旗下,这些名人学士从每年出版的数万计的图书中为读者推荐出真正的上乘之作,并写成书评刊登在席殊图书俱乐部免费赠阅的《好书》杂志上。

  不管席殊这般大手笔,与之个人为的是名,还是为利,但对于广大读书人、爱书人,足以堪称功德一件。

  当我问席殊,为什么要设立专家导读系统?

  席殊说:好书不厌千回读。读书要读经典。那如何发现经典?找到这个领域中最优秀的人,去跟他们学习,并且让他们推荐这个领域里面最重要的几部著作,如果你的悟性够用,能够体味其中精华,那么你便可以在这个领域登堂入室了。

  “席殊书业”提出这样的口号:让经典成为流行,让流行选择经典。

  然而,“让经典成为流行,让流行选择经典”很可能只是文人们一个浪漫的梦想,因为经典书籍中所代表的道德理想永远走在社会现实的前面,而作为社会精神之主宰的文人书生永远只能站在现实的前面去召唤、哀婉、慨叹身后的社会现实。

  经典永远只属于少数人,这便是经典的悲哀,这便是先知先觉的愚蠢,这便是现实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矛盾。

  但是背负着传统理想,希望成为文化产业中的无冕之王的席殊,却把他的全部家当押在了图书业上。他花了3年时间,投入了800多万资金后,才终于为“席殊书业”在图书业开疆辟土夯实了根基,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北京、上海、邯郸、吕梁等地之间,整天在忙一件事:扩张。

  尽管扩张成绩斐然,但是却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席殊对此并不隐讳,他要的就是网络,一个遍行全国的图书连锁网络。

  如同那个叫吕布韦的商人,口吐狂言:种地不过得十倍的利息;做珠宝生意不过得百倍的利息;而花钱立一个国君,平定一个国家,却可以获千秋万代之利!

  不管你认不认同席殊的野心,或吕布韦的狂言,但你不能不承认那是种大气魄,中国商业正因为有了文人的天真和赌徒的张狂,才少了许多营营驱利之辈,多了些豪迈豁达之风。

  书生意气

  “商人重利,文人搏名,名利双失者为愚,名利双得者亦为不智。”

  对席殊来说,新经济是一场劫难,而他在劫难逃。

  2000年的某一天,他告诉部下:我们进入新经济时代了。以为新经济就是烧钱、上市。于是,一切与新经济接轨,工资、办公室、仓储都不能例外。

  接下来,但是如此这般挥斥方遒又挥金如土:原来只有1500平方米的仓库变成了3000多平方米,图书品种由两三万种变成了十几万种,办公室由一个变成了两个,而且进了高档写字楼,租金由20万一下子变成了50万,员工的工资也与新经济看齐,总额由每月二三十万元一下子激增到了80万元,真是烧钱啊!

  终于,有一天席殊发现自己快发不出工资了,网上书店几乎没有收入,投资人承诺的钱又没有到位,出版社不给货,书商上门逼债,一些人自动离去,觉得“席殊书业”没希望了。

  怎么办?为了生存,席殊只有裁员、减薪,全都是对半砍,最后又把办公室合二为一,仓储面积减半……

  真难呀,公司几乎活不下去了,席殊还算沉得住气,2000年末他启动特许经营,盘活了库存,不多的回款和收入,救席殊于生死存亡之际。

  总算挺了过来。网络泡沫的破灭给席殊留下了惨烈的记忆,促使席殊重新回到传统产业的轨道上来。

  但是,这一次挫败,让他的步履走得更为艰难,让文化产业的前景又多了几分黯然。自从1996年席殊进入图书业,便把过去起家时所有的产业(习字、音像教育产品、邮购业)全都丢掉了,在财富积累方面他好老实地说:我现在没挣到钱,在图书业没有人挣到钱。

  当我问席殊,你有没有后悔过?他说,我不后悔,只要还没有成为烈士,我对图书业就仍抱有一线希望的。就是这样,既然已经上了路,你就只能一个劲的往前走,一个劲的往前走。假如我现在放弃了,我将来就有可能为这次放弃而后悔。

  奇怪的是,席殊一方面觉得图书业特别艰难,一方面又在不停的聚集人气,添丁壮口。现在,席殊在内地拥有加盟店差不多400家了,他说最好能开到10000家。

  当我问道,为什么一个穷困不堪的农民还要不停地生孩子?

  席殊回答说,当一个农民对生活绝望的时候,生孩子就是他惟一的希望。

  我听了颇不以为然。后来,我才发现我错了,当席殊将他的连锁店开到300余家的时候,书商不但不再上门逼债,反而放心地把图书放入其连锁网络,任其代销,因为在这个时代,拥有网络便意味着拥有着市场和财富。

  这便是席殊的生孩子逻辑,孩子生越的越多,便意味着你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只要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那么一个家族,便可以繁衍生息,直至成为名门望族。

  不过,在新经济和新政策与文化产业的肉搏战中,席殊仍是输了。真有点像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其实,就是这么回事,商业、政治是极其理性的行为,而文化艺术是一种感性的表达,让一个全身上下散发着文化气息的人去游刃商界,结交权贵,几乎十败九输。

  但是,席殊骨子里的那份坚韧,那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仍让人佩服。

  卷土重来

  席殊是有野心的,但由于是文化野心,多少透出些庄严的苍凉感。

  他图谋将国内一流学者教授及文化名流纳入专家导读队伍,并为其20万之众的俱乐部成员提供一份国内最好的读书刊物。虽然财务危机数次让席殊兵败垓下,但是他仍有气度重振旌旗。他说他不是一个纯粹追求利润的商人,他要的是一种价值感和成就感。

  正是这样的人生态度,让席殊成为了一个失败的商人、一个成功的文化传播者。

  席殊准备把他的书屋不停地开下去,我问他,你是准备做那个推巨石上山的神?还是想做那个把自己累死的“蝜蝂”(一种好负重的小虫)?

  可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压力,那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希望能成为中国一流的图书出版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到那一步,也有可能我走不到那一步,也许有一天,我弹尽粮绝。

  席殊并末遇上绝境,在2001年回春还暖的关口,北京旌旗席殊公司与香港天卷公司合并,合并后的公司将易名为“天卷席殊控股有限公司”,席殊出任该公司总裁。

  尽管双方在合并时都有点身世飘摇的苍凉感,但毕竟少了孤军作战的心悸。对于席殊来说与天卷合作就意味着从根本上解决人力与技术两大制约的突破。

  2000年11月,英特尔公司向席殊天卷的电子商务网站投入了最后一笔海外风险投资基金,2001年2月份起,席殊书屋掀起前所未有的加盟高潮,至6月底连锁店总数快速增至249家,并于同年顺利通过300家大关,成为中国最大的图书连锁店。

  转机,转机,就像看见千里迢迢奉召前来救援的军队,死守孤城的席殊知道,卷土重来的机会来了。

  有业内人士指出,曾经制约着中国书业发展的准入机制和市场秩序,在进入WTO之后将不复存在。严重阻碍书业发展的应该是专业人力资源短缺和行业标准化基础差两大短板。换句话说,谁能在这两个方面有所作为,谁就有望成为业界翘楚。

  席殊渐渐明白,在商界,“德”未必能时时佑人,“术”也是致胜的关键。

  他以20%的股份劝退一批老员工,以高薪引进管理人才,用大量费用培养员工。他开始忙碌起来,据说下属送份资料给他,居然要飞车追赶他早已绝尘远去黑色桑塔娜,然后在两车平行交错的空档,把材料从车窗外递过去。

  还有把资料送到飞机上去的,由空姐进行空中交接。

  就算是笑话,也是笑席殊忙得够呛,他说他怕跟不上时代,其时是他跑得太快,每一次都把时代给他的好机遇和好运气,抛之脑后。

  面对媒体,席殊无限神伤地说过,如果当年500万不投资在酱缸中,而集中投资在图书业,那肯定又不一样了;

  如果当初我不选择进入图书业而是选择教育产业,那么我今天应该很成功了;

  如果我去做教育音像邮购业,我现在已经是邮购大王了……

  我问席殊如果有一天,一切都背叛了你,你会怎么办?

  席殊回答:热爱生活。

  这个社会有太多的机会让你失败,太少的机会让你成功。人生特别脆弱,我想无论是读书还是接受教育,无非是告诉人们热爱生活,而文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人们热爱生活。

  最后,苏轼的诗送给席殊吧,“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从笔墨生涯到图书事业,从淡然挥毫到焦首煎心,从烈火烹油到云淡风清,想想看,人生不过如此……




发表评论】【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知名财经类杂志“封面秀”专题
 相关链接
杜家滨:一路看涨
谁是基金领袖--中国基金评级
《商界》:中国企业赢利模式
《财经界》: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
挑战权威--十博士质疑中国经济界十巨头
这个人为什么能让海尔沉默?
人物特写:李书福--豪赌汽车城
《证券市场周刊》:寻找赢利模式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发短信不仅获积分,还能拿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陈慧琳] 再生花
[许志安] 苦口良药
[Twins ] 眼红红
《我的野蛮女友》
更多>>


分 类 信 息
:在职研究生班招生 
   时尚前沿 升值地段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姗拉娜宠爱您身材
   100元租车送大礼!
   北大附属学校招生
:国际长话畅谈无忧
:协通助您路路通
:青岛市天和石墨
:黄金地段商品房租
:基金投资以下项目
:十佳诚信楼盘揭晓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