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军
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王东委员对京城的房价提出质疑。他说:“北京城镇居民2000年户均年收入3.4万元,而
在北京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需要37.6万元,房价收入比达11∶1”。王东委员说,1996年联合国人居中心出版
的世界人居报告中,对50多个国家的首都城市进行调查后认为,一套住房的合理价应在居民年收入的2至3倍,如达到5倍
时,大多数人就
将无力购买,市场就会出现问题。如此的“天价”,百姓怎能买得起房?王东委员的这番话,真可谓一语中的
,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病症”所在。这几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升温,商品房的价格也扶摇直上,买一套房子动辄几
十万,这对工薪族来讲实可谓“天文数字”。怪不得只见楼房起,却不见人往里面住,这么一算,人们也便知道了个大概。按
说,北京户年均收入达3.4万元,这个数字并不算低,在其他一些城市恐怕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除
外)。不过房价收入11∶1的比例应该差不多。户均收入两万元左右的城市,其房价也会在20万元至30万元之间。诚然
,房价“虚高”的因素很多,譬如互相炒地皮,各种各样的成本费,再加上房地产商的高额利润,导致了房市的“突飞猛进”
。一方面,高楼林立,商品房大量积压,另一方面,百姓却无力购买。这样的“房市景观”只能使得房地产市场愈加疲软。就
城里人来讲,只要财力允许,谁都想购套好房子住,问题是,倾其一生积蓄,再加上未来十几年、几十年的“信贷消费”,才
能购到房子,如此,人们只好作罢。常言道:吃饭穿衣量家当。人活一辈子总不能光用来购房子吧?还有子女上学、子女结婚
、生老病死等时刻困扰着人们,面对如此众多的“难题”,百姓怎敢轻易购房!在售房上,房地产商“待价而沽”的做法不足
取。有些房地产商认为房子是不动产,迟早要升值,这种想法也是不现实的。因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国房地产商会大
举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竞争会日趋激烈;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楼房的构造和户型未必迎合时代潮流,与其无谓
地“靠价”,不如降价以求,让利于民。及早消化掉商品房,既盘活了资金,又免除了还贷之忧,何乐而不为呢?房价收入1
1∶1的比例,百姓不能承受之重。既然住房的合理价应在居民年收入的2至3倍,为什么就不能动一下心思,多建一些廉价
房呢?都说消费可以拉动内需,要知道,中国的工薪族占绝大多数,他们挣的那点工资,还没到挤着参与高档消费的份儿上,
能买得起几十万一套房子的毕竟是少数。眼睛只盯着少数大款,闲房子只能愈来愈多。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