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呼唤诚信法则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6月08日 00:04 中国经营报 |
|
近一年来,诚信法则一直以来是整个社会谈得最多的主题。但是诚信法则并非仅是一种理想的抽象,或一种概念的虚
构,而更多的是一个具体人的内心状态及由此转化而来的外部行为。具体地说,前者表现为当事人确信自己没有侵害他人权利
的心理状态,后者表现为以市场的行为法则让个人行为忠实地履行其义务。也就是说,诚信并非是叫喊着的口号,而是具体转
化为每一个当事人实际行为中。但是如果以此来检讨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及2002年第一季度季报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
少会让人大失所望。截至2002年4月30日止,沪深共有1
173家公司公布了2001年度报告。这些公司平均每股收
益率为0.136元,净资产收益率为5.53%,与2000年的0.2025元及7.14%分别下降了32.84%和
22.5%。可以说上市公司是不见业绩浪,只闻巨亏声。有151家公司亏损,比2001年同期增加了54家。有30多
家公司报出巨额亏损,如ST中华亏损22.6亿元,创下证券市场空前纪录;吉林化工亏损18亿元,深石化亏损15.76
亿元,科龙电器亏损15.6亿元,万家乐亏损9.78亿元,深康佳亏损6.99亿元。每股收益来看,深石化以每股5.2
元的亏损额列两市亏损第一。还有,部分首次亏损的公司如万家乐、兰州黄河等均亏损在1元以上。真是不亏则已,一亏惊人
。面对这种上市公司纷纷亏损现象,有公司称这是由于因执行新会计标准所致。但是会计的功用只是被动地记录与反映企业的
各项经济活动,并不能主观地改变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说新的会计制度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出现变化的话,只能说明这
些公司以往的业绩在公允意义上是不真实的。实行会计的新标准只是把以往的不真实性呈现出来,以便挤掉一些公司业绩的泡
沫。从这意义上说,如果一些公司出现业绩滑坡并不是一件什么坏事,反之,这会有利于股市未来的发展。但是如果新会计制
度被用来人为地操纵公司业绩,这不仅会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会让整个证券市场的诚信法则尽实。事实上,从所
公布的2002年一季度季报来看,不少巨亏公司操纵业绩嫌疑十分明显。2001年年报和2002年一季度季报同时在4
月30日前披露完的新规定,让一些上市公司出现“年报亏损而季报盈利”蹦极跳。例如新康佳近7亿元亏损坏消息犹言在耳
,马上又报出一季度盈利1600万元的喜讯。因购买银广厦股票而导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的上海金陵2001年亏损一亿多
元,到一季度则盈利2000多万元。还有ST厦新、青岛东方等都是如此。而这种做法完全是上市公司在利用新的会计准则
操纵公司业绩。以国际化标准制定的新会计准则的旨意就在于增加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与透明度,让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真实
地反映上市公司本年度的投入与产出。但是,任何制度安排都是不完全的,如新会计准则无法将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清楚地
界定在某一时点上的投入与产出(如无形资产的减值)。正是这种投入与产出明确界定的模糊性,为上市公司操纵业绩提供了
便利。例如,同样是一笔产品的货款,在2001年12月31日24时前收到款项,这就是收入;而在24时之后收到款项
就是应收款,就应该计提减值,反映在账面收入上就是亏损。如果这样,当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但是,制度
的不完全性并非就是上市公司违反诚信法则的理由。面对着不完全的制度,如果上市公司仅利用制度的缺陷来玩财务游戏,虚
构公司业绩、操纵公司业绩,那么股市的诚信法则是无法建立了。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没有受到
应有的处罚。按常理如果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发生恶性亏损,那么追究该企业领导或当事人的行政责任或法
律责任在所难免。但是面对着这么多上市公司恶性亏损现象,这些上市公司却没有受到任何追究。因而,他们才会视现行的制
度安排为儿戏,利用制度为己谋利。这样,市场的诚信法则也就无法建立了。总之,不少人在确立市场诚信法则的要求上信誓
旦旦,但一涉及到个人的实际行为就忘乎所以。这里既有个人价值观念的选择,也有现行制度安排使然,而且后者更为重要。
也就是说,要确立市场的诚信法则要从建立有效机制并严格执行做起,而不是仅从技术性条例上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证券市场
的诚信法则不能确立,证券市场要得到真正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易宪容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