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爆出引起人们热烈争议的两则新闻:一是前总统克林顿与NBC合议主持讲谈秀,一年里将制作近40
集一小时节目,薪酬高达5000万美元;二是公共电视台(PBS)为其王牌节目"华尔街一周"另觅新人,解聘原明星播
报人路易·鲁凯瑟(LouisRukeyser),而鲁凯瑟主持该节目已经长达32年之久。
人们或许要问鲁凯瑟是何许人也,为何他的去留会引起如此大的关注?鲁凯瑟可是华尔
街炙手可热的人物,他所主持
的每周一次的财经评论节目"华尔街一周"在业界独领风骚,收视率是CNN、CNBC等其他大牌财经节目的4倍多。该节
目每年为电视台带来600万的收入,但是制作费用仅200万;虽然鲁凯瑟应邀演讲的个人出场费每次要高达10万美元,
其身价直追超大企业的CEO。32年以来,每到周五晚上8点半,几百万美国人就会在电视屏幕前聚精会神地听取鲁凯瑟开
讲财经分析和股评。业内人士也都以能上鲁凯瑟的节目为荣。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曾因业绩出众而被请到"华尔街一周
"作为嘉宾,"上鲁凯瑟的节目就像获得奖学金一样",是他事后的感受。笔者之一1982年到美国留学,记得在上金融学
的第一堂课时就被教授叮嘱道,"要学好财务,一要勤读《华尔街日报》,二要在每个星期五晚上看鲁凯瑟的‘华尔街一周’
。"
在鲁凯瑟初任"华尔街一周"主持的70年代,财经节目主持人大多一本正经,播报财经新闻往往是照本宣科。而他
则一反传统,开创性地引入了幽默,使财经节目妙趣横生。被邀的嘉宾们也受这一气氛感染,常能出色发挥。于是,"华尔街
一周"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形式的活泼只能解释最初的成功,当其他节目纷纷跟进,花样同样翻新的竞争下,鲁凯瑟的节
目仍能长盛不衰地独占鳌头,则要靠他的真实功力了。事实上,鲁凯瑟的财经分析覆盖了美国的7位总统,并且获奖无算。里
根总统曾称赞他可以得到"促进自由企业和公平竞争的最高奖状"。
鲁凯瑟早早地涉足政经等诸多领域,并能从现象洞察到内中症结,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因为对经济和股市的精准预
测,鲁凯瑟被公认为"华尔街的第一股评"。与目前国内股评人热衷吹嘘不同,鲁凯瑟32年来一直试图向投资者传达一种长
期投资的理念。他多次强调,推荐热门股尽管能惑动人心,却毫无价值可言。正确的方法是买入优良股票长期持有,不必去管
股市的起起伏伏,"这种方法尽管有些沉闷,但却有效",他这样调侃说,也正是长线投资,使他自己也成为受益者。例如,
在1976年的节目中,时任华尔街分析员的本·罗森(后来当上了康柏电脑的董事会主席)推荐当时还不很起眼的英特尔,
认为那家小公司很有发展前途。节目结束鲁凯瑟即去买进不少,并且一路持有,他的这项投资今天差不多已涨了230倍。
鲁凯瑟又是典型的乐天派,对市场充满了信心。他热情地宣称,股价不会只升不降,不过每次回调只是短期的波动,
从长期来看,股市只能有一种趋势,那就是上涨。在其节目中,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证券投资,来分享股市成长带来的收
获。这类出了名的"死多头"派言论,令鲁凯瑟在熊市时招致不少批评。但如果证券投资期间足够长的话,谁又能说鲁凯瑟是
错的呢?不做滑头,不搞投机,不为市场一时的涨跌所迷惑,本来就是一名称职的股评家所应该具备的品质。
路易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马里奥·鲁凯瑟是被彼得·林奇等著名投资家奉为偶像的著名财经日报专栏作家
。小鲁凯瑟16岁时就开始担任当地日报的体育记者,1954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的国际关系学院。服役两年后在巴尔的
摹太阳报任记者,从事国际政治新闻的报导。1965年鲁斯瑟到著名的ABC新闻集团任职,因服务出色,数度赢得最高新
闻奖。1970年鲁凯瑟尝试主持"华尔街一周",没想到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口气主持了这一节目直至今日。
今年3月22日,当69岁的鲁凯瑟在节目中宣布他将退出PBS,后者已决定起用48岁的《财星》杂志主编G·
考尔文来主持"华尔街一周"时,舆论为之哗然。PBS连日来收到大量观众的来信,指责此举甚不明智,而各大媒体也就此
事进行了长篇累牍的报道,至今仍难平息。PBS对此的解释是,他们需要换形象清新一些的主持人,以迎合年轻观众。毕竟
,一头波浪银发,满腔贵族口吻,未必再能合乎号称X代、Y代的新投资群体的口味了。
鲁凯瑟当然不会就此服输,据说立即邀请他主持节目的电视台有廿家之多。鲁凯瑟最终选定了通用公司旗下的CNB
C,主持一档名为"路易·鲁凯瑟的华尔街"节目,节目形式和内容将与"华尔街一周"类似,时间恰好也是在周五晚8点半
。看来,鲁凯瑟是注定要和老东家打擂台了。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