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刺桐大桥刺痛了谁 民间投资基础设施遭遇尴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5月14日 06:18 中华工商时报

  2002-5-140:49:06□本报记者王发枝

   原本以BOT模式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桐大桥在层层的“隐型壁垒面前似乎已成了“一 锤子的买卖。那么,到底刺桐大桥刺痛了谁呢?是什么力量使刺桐大桥遭遇了今天的尴尬?从表面上,刺桐大桥的尴尬在于 与地方政府建设的泉州大桥构成事实上的竞争。原来当市政府决定兴建刺桐大桥时,泉州大桥的收费权在省里。但在刺桐大
桥 建成不久,泉州大桥的收费权下放到市里。每年原本有5000万元左右收入的泉州大桥,现在被刺桐大桥分流后,日收入从 原先的20万-30多万元降到10余万。如果再让刺桐大桥与高速公路接口,那么泉州大桥的车流量必将大幅度下降,这是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所难以接受的事实。尽管至今个中奥秘无人一语道破,但明眼人谁都看得出其中的利害关系。这只是一个隐 形的壁垒。事实上,更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才是真正难以撼动的力量。一是政府财政在基础设施中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采访 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专家认为,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应摒弃长期以来形成的控制在政府手里 的传统思维模式。他认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财政的作用是汲水作用,即政府拿出一些水,目的是把地下水抽取出来。他说 ,一个国家的投资不可能完全靠财政投资,主要是调动民间投资。对此,刺桐大桥的大股东———民营企业名流公司的老总陈 庆元有一个生动通俗的表述:“政府的资金应起‘四两拨千斤’作用。他以刺桐大桥为例算了这么一笔帐:在刺桐大桥建设 投资上,由于二次转让股份,泉州市政府方面只出资600万元,但却建成了需要投资2.5亿元的大桥,既不担风险,又“ 稳稳坐享其成。大桥建成4年多,仅泉州市方面10%的股份分得净利润就有982万元。陈庆元质问:“如果都这样‘四 两拨千斤’,那么原先需要国家拿出的2.5亿元,不就可以作为‘黄金股’,分成10多个2400万元起龙头作用,吸纳 民间资本参与,这2.5亿不就会变成5亿元乃至10亿元吗?”二是如何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所有制歧视。为了放开民间资 金的投资领域,国家和福建省都先后陆续出台了关于启动和引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性文件,均明确规定“凡是外资能够进入的都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实际上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不少地方的“放开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质性的动作。在许多领域,许 多民企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民营企业进入的审批,比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名流公司请求泉州湾 后渚跨海大桥建设项目至今未果颇能说明问题。该项目虽然对外招商已连续5年未果,尽管外商提出的条件比当初建刺桐大桥 的条件更为苛刻(原因在于该项目估计10年内车流量不大,项目收益状况差),但政府仍未放弃对外商的努力。难怪泉州有 人对民企名流公司主动请求承担建造后渚跨海大桥一事,嘲笑为是“用热脸孔去贴冷屁股。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林振平对此认为,“名流要参与投标建桥等一些合理的要求之所以长期办不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对政府有关经济职 能部门利用内资这项工作没有列入政绩考核,而利用外资有考核。其结果是领导不愿把力量放在利用内资上,使民营经济处于 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状态。在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日渐增大,群众手中资金不断增加,投资意识大大增强的 情况下,应把利用内资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职能部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它作为迎接加入世贸组织挑战,转变政府职 能,加强把关效能建的一个要求来解决,以体现对所有市场竞争主体都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体现对个私经济的重视和支 持。”三是如何为民间投资创造一个持续向上,长期增长的市场前景和盈利预期。在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对于 民企名流公司请求BOT方式投资泉州湾后渚跨海大桥工程,泉州市计委是明确表示支持的,但有关部门意见不一。其中一类 意见是认为后渚大桥是一控制性工程,带有垄断性,尽管近期收益不太理想,但长远看收益还是可以的。正因此,行业部门对 这块“肥水田不愿轻易放弃。这也正是在高速公路与刺桐大桥连接问题上有关部门宁可舍近求远,不惜再投资1.3亿元建 设匝口的原因所在。更有人认为,名流公司已在刺桐大桥项目建设上得到了实惠,其言外之意“干嘛还要让它有利可图呢?

  目前某些有盈利空间或盈利有把握的基础性建设项目,为什么均为国有资本所垄断,并时时地在此领域中与民争利, 而不愿适时逐步出让给民间企业,原因何在?福建省计委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认为,这些行业除了行政管理 部门外,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均是这些行政管理部门自己的事业单位或公司,表面上彼此互相脱勾了,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 缕的利益关系,形成“一条龙垄断。如果民间资本进入这些垄断行业,势必打破这些行业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表面上“ 欢迎民间资本介入,背地里却采取种种软拖硬顶的方式合力抵制,为的是不让愿本属于自己的“肥肉拱手让于他人。除此 之外,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相当数量的人对刺桐大桥有歧见,认为该项目说是民 间资本投资,其实不就是刚开始注入60%比例的3600万元,其余的除了国有资金的2400万元外,大多数的资金还不 都是银行的贷款吗?对此,陈庆元一点也不否认,“因为这是实实在在的一件事,然而不甘示弱的陈庆元随即诘问记者,当 前民间投资资金短缺的原因不也恰好在资金的筹措方面吗?他告诉记者,在国家不允许企业自行融资、高息借贷的金融政策下 ,目前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此外就是靠上市进行项目资金的募集。而上市有种种政策规定,有 时间安排等条件制约,因此资金短缺就成了民间投资能力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片面强调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来启动民间资 本是不现实也不理智的。如果都这样的话银行存在又有什么必要?陈庆元认为,虽然都利用银行贷款,刺桐大桥项目建设与具 有传统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方式相比,有4个方面质的不同:一是有利于减少政府的直接财政负担。政府通过让民营企业筹资、 建设、经营的方式,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可将原来必须用于这方面的资金转用于其他项目的投资与开发。二是避免了政府的 债务风险。由于BOT项目建设资金由民营企业负责筹措,政府既不承担项目的贷款债务,也不必承担因贷款债务而带来的风 险,相反的都可以坐在那里乐享其成。这与有些基础项目一上马就成了政府财政包袱,有着质的不同。三是有利于提高项目的 运作效率。刺桐大桥由于采取BOT方式,实施项目业主化、筹资市场化、建设责任法制化,整个工期仅18个月,比常规建 设节省近一半的工期,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豆腐渣工程的出现。四是可提前满足社会与公众的需要,使一些本来急需建设而 政府目前又无力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提前建成发挥作用,从而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此,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心 的专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采访中,福建省的一些经济专家认为,要提高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逐步替代政府国债投资,就 必须为民间投资创造一个平等的投资环境。刺桐大桥的遭遇说明,如何更好地启动和扩大民间投资,给民间投资以公平的待遇 和机会,政府有关部门还需要切实改变观念,做大量踏踏实实的工作。(14A2)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商城推荐
   情趣礼品专题
  • 情爱1+1
  • 百利安性感小夜衣
  •   第一时间,新品特价
  • 夏日照相机大展卖
  • 进军世界杯珍藏版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黑色通缉令》
  • 《创业大赢家》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