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01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已基本结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市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较2000年同期下降
两成;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历史新低,同比降幅近22%,这是继1998年以后出现的最大跌幅。为什么上市公司业绩会出
现如此大的缩水呢?为此,本报今起开辟"聚焦上市公司业绩探新低"栏目,全面、深入地分析其中的真实原因。
截至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家数为1173家,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而1996年上市公司
公布年报家数为595)家,平均每股收益为0.294元。五年里上市公司数量扩容接近一倍,业绩却缩水了一半还多。净
资产收益率自1998年以来也呈现出下滑态势。1997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接近11%,1998年上市公司平均每
股收益虽首次探低,但净资产收益率也在8%左右,而2001年这一指标仅为5.5%左右。
与此同时,2001年上市公司亏损形势也相当严峻。目前,沪深两市共有151家上市公司披露亏损年报,比20
00年98家的数量增加了55%,亏损比重高达12.93%,这一比重比1995年高出近8个百分点,比1998年还
高出3个百分点。在上述151家亏损公司中,有88家是亏损"部落"里的"新面孔"。
上市公司业绩整体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公司股本扩张较快、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下降、委托理财出现亏损、执
行新会计制度及上市公司造假被揭穿等因素。从目前的情况看,新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是上市公司2001年度业绩数据呈现
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1年是上市公司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制度》的第一年,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针对新制度的要求,对公司的会计
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由于新制度更加全面地贯彻了谨慎性原则,其中关于八项计提、开办费、非货币性交易和债务重组会
计处理等新规定,对很多公司的净利润、股东权益产生了较大影响。
比如资产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度1071家上市公司因新增四项减值准备调
减净资产达165亿元。而公司在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不再进行分期摊销,要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企业开始生产
经营当月起一次性计入损益。粗略估算出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对上市公司本期及以前年度收益的影响为22.4亿元。
再看"追溯调整",其本身对上市公司的当期收益影响并不大,初步估算,大约为10%左右,但不少上市公司欲"
置之死地而后生","让我一次亏个够"成了独特景观。这方面ST中华最为典型,该公司2001年度共计提减值准备和特
殊减值准备20.3亿元,由此导致2001年亏损22.6亿元,每股收益为-4.71元。此外,深康佳因此原因亏6.
99亿元、ST春都亏2.278亿元。当然,这其中不排除一些面临戴帽或退市压力的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机会
,充分释放经营压力,以图在未来财务状况得以迅速改善。由此可见,部分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集中计提损失导致巨幅
亏损以优化今年的财务报表,也是去年整体业绩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利润的可靠性,新会计制度在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中尽量减少了公允价值的运用,从
而压缩了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受此项政策影响最大的是ST、PT类上市公司。尤其对于那些急于扭亏而避免退市的PT公
司,其扭亏的难度越老越大。另外,为了从制度上规范上市公司的关联行为,有效制止突击重组现象的发生,2001年底财
政部颁布了《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为上市公司的突击重组划上句号。ST原宜由于重大资产
出售中的股权转让手续未能如期完成,相关收入不能确认,并因此提取坏帐减值准备,据此公司2001年出现亏损6204
万元。ST鞍一工也因与关联方的交易收入不能计入当期收益而导致公司连续三年亏损。
有关业内人士对此认为,不可否认,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上市公司2001年度业绩数据出现下滑,但这样的业绩
无疑更接近真实情况。从这个角度而言,上市公司2001年业绩更能促使投资者正确地判断公司价值,其可信度应该也有了
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在部分业绩数据下滑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证券市场在市场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高标准的会计处
理、严格的会计估值,使得上市公司业绩数据更有利于在国际化评价体系中进行比较,这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重要表现。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