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尼克松主义”看世界新格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2年05月09日 08:33 中华工商时报

  2002-5-98:07:36□王建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将发生一系列新变化,这些变化,既会影响中国的短期经 济形势,也会影响中国的长期经济发展,因此这也是我们研究中国短期与长期问题的新的出发点。世界格局的分水岭冷战时期 世界的主要矛盾,是以前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政治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就美苏两国来说,
都有 辽阔的国土和众多的人口,都可以主要依靠国内的资源和市场实现经济的长期发展,这与一战和二战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是 为了争夺海外资源与市场而结成军事同盟,乃至发动战争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原有的世界格局之所以被称之为“冷战,而 不会演化成世界大战的本质原因。冷战结束,西方共同的敌人消失了,朋友关系立即发生了变化,西方阵营中过去被政治与意 识形态冲突所长期掩盖的经济利益矛盾立即上升到首要位置。有人说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就是说世界只有一个 超级大国———美国,但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实际只“超”在军事上,就经济实力来说,早在80年代中期欧盟12国的经济 实力就已超过了美国,日本以一国的实力已经达到美国的40%。所以,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 衡就使得冷战结束后的欧洲国家,敢于站起来立即对美国发出挑战,欧盟的出现,正是欧洲人要摆脱美国的长期控制,在经济 、政治乃至军事上寻求独立意志的表现。欧洲人为什么要构造一个具有排他性的共同经济区域?是因为欧盟各国处在共同的地 域之上,产业结构、经济贸易联系特别密切,但是却被国界分割成十几个国家,在欧洲,像德、法这样比较大的国家的一流公 司,其规模和美、日的一流公司相比较,只能算二流公司。他们没有大的公司,是因为国界限制了生产要素在全欧洲的自由流 动以及产业的整合,所以在国际竞争中欧洲公司打了很多败仗,比如在航天、计算机技术、芯片等的生产,都在与美国的竞争 中逐步败在下风,欧洲人痛感到这一点,所以愿意忍受为统一货币所必须的长期宏观紧缩的痛苦,愿意向欧盟出让部分国家主 权,以寻求欧洲的统一。军事中心与经济利益重心二战刚结束的时候,美国的海外投资主要在南北美洲地区,在欧洲的投资只 占全部海外投资的12%,但是美国借着欧洲国家在二战中打得精疲力尽的机会,以支持欧洲战后重建的形式把手伸到了欧洲 ,因为欧洲当时是世界上最富裕发达的地区。到70年代中期,美国海外投资的存量在欧洲已经占到一半以上。二战后,出现 了一个所谓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实际上就是指美欧在大西洋两岸展开产业分工,这样就形成了美国海外的经济利益重心在欧洲 这样一个现实。二战结束直到70年代初,中国一直长期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但是,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突然访华,接着是日本首先突破西方阵营的限制,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以后一批西方国家陆续地 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坚冰猝然瓦解,发生这个变化的背景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尼克松主义 。当时尼克松的主要谋士基辛格说,在二战以后,美国在亚洲先后打了两场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所以战后美国的 军事重心实际是放在了亚洲,但是美国海外经济利益的重心却在欧洲,这种军事重心与经济利益重心相分离的局面是个错误, 正确的作法是把二者重合起来,因此美国应该结束越战,把军事重心向欧洲转移,以保护美国在欧洲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当时 所谓的尼克松主义的主要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对华战略从来不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美国的全球战略,而美国的 全球战略则是由美国的海外经济利益重心决定的。拿这个思想来分析今天的世界格局,70年代以来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随 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工业化的完成,又有东盟国家、印度和中国大陆工业化的崛起,世界经济的增长重心开始向亚洲特别是向 东亚转移,这个转移也引起了美国国内区域结构的变化。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其国内的经济重心一直在东北部14州,就是 和华盛顿起草独立宣言的那十几个州。在美国200多年的历史中,东北部14州长期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人口和70% 的制造业产值,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以后相当长的时间。但是随着亚洲经济的兴起,美国西海岸地区与亚洲地区的分工和 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80年代后美国出现的新经济也始于西部地区,并主要是与大洋彼岸的东亚各国和地区展开分工,由于 人口和经济产出都越来越向西南部地区集中,使西南部地区自70年代以来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传统产业所在东北部地区,就 引发了美国国内经济重心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的长期移动趋势,由此使持续了200年的美国传统的人口与经济的空间结构发生 了重大变化。1990年统计,西南部地区已占到56%,经济产出量则接近60%。根据有关估计,到90年代后期,西南 部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有可能会超过全美人口和经济总量的2/3。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一厢情愿美国人能否顺利实现其 战略重心东移,并不只取决于美国人自己的意志,还取决于环太平洋地区各国是否欢迎美国的作法,愿意把本国经济纳入美国 的经济势力范围。如果是这样,我看美国人就过于一厢情愿了。我们来看看西太平洋地区这些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就是在中国 的九五计划期间,从中国南部的深圳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再到北京的中关村,仅仅在5年之内,就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 形成了巨大的电子产业带,电子通讯类的产业在2000年已经变成中国的第一大产业,整个电子通讯类的产业在中国去年的 GDP当中,占到了1/6,而亚洲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的电子通讯类的产业目前也只占到了1/10。中国有这样的变化,和 美国新经济对中国沿海地区的资金与技术转移有很大关系,但是和日、韩、台的产业、资金、技术向大陆转移就更为密切,从 而推动中国大陆与日、港、韩、台经济加速整合。我大概计算了一下,从1990~1997年,日、港、韩、台加中国大陆 的新增出口大约为1万亿美元,其中有50%是这5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出口。欧盟、欧元的出现,就是因为他们彼此之间的 内部贸易比重特别高,已经占到了2/3以上。而西太平洋这5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正在产生类似于推动欧盟整合的趋势。在不 远的将来,一定会出现类似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我看可以把它叫做“西太平洋经济区。所以, 冷战之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不是全球化而是区域化。80年代中期以来,日、港、韩、台对美国、欧洲的出口一直受 到抑制,开始向中国大陆倾斜,90年代这个趋势出现了加速的情况,这4个国家和地区一方面过去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或者变 为逆差,或者迅速缩小,另一方面通过向中国大陆转移技术和产业,转换成中国大陆对美国的顺差。日、港、韩、台等过去都 是靠贸易立国,长期实行以美欧市场为出口导向的战略,而欧洲和北美经济区的出现,使他们在二战后长期奉行的这个战略走 到了尽头。这在客观上是逼迫着日、韩、台改变贸易方向,要考虑寻找一个能够吸纳他们产出能力的市场。这个市场在美欧之 外,只能是正在进入高速增长的中国,所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实际上是西太平洋地区整合的最主要动力。我们内部的这种 整合的需求美国是看得到的,如果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继续整合下去,也一定是把美国排除在这个贸易圈之外。展望今后15 年,大概计算了一下,包括日、港、韩、台和中国大陆再加俄罗斯远东地区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大概是17亿人口,25万 亿美元的GDP;大欧盟东扩以后,是5亿人口,21万亿美元的GDP;北美自由贸易区4亿人口,大概是19万亿美元的 GDP。所以,冷战后的世界格局是“三分天下”的格局,而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区是西太平洋经济区。(9F1)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想免费学习高级商务英语课程吗?想拥有VIP邮箱吗?快来订阅成功宝典、WTO英语、白领健康手机短信吧!


新浪商城推荐
  情趣礼品专题
  • 法国征服者香水
  • U形领薄纱无底内衣
  •   第一时间,新品特价
  • 夏日照相机大展卖
  • 进军世界杯珍藏版
  •   软件精品荟萃
  • 金山毒霸钻石版
  • 三国演义电脑mp3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61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