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通过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了宏观经济的持续适度快速增长,国民经济沿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为"十五"计
划的执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更大的挑战,国际形势动荡起伏,复杂多变,各方面
的不确定性给我们的宏
观经济调控带来了新的困难,但是,经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特别是经过亚洲金融风暴的严峻考验,我们已经积累
了驾驭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验,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高,物质技术力量明显增加,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
。可以预期在新的一年中,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将会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国民经济增长将取得新的令人鼓舞的成绩
本报告将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预测和分析200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问题。
一、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如果我们能够在2002年继续较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主
动而及时地进行宏观政策调整以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发展中出现的各种新的变化,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不出现重大的突发事件,据
此预测,2002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可以保持较快的增长,GDP增长率将达到7.4%左右,基本保持2001年的增长势
头,甚至有可能略好于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2.8%左右,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8.7%左右,
其中轻、重工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8.5%和9.2%左右,重工业的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8.5%和9.2%左右,重
工业增长较为明显地快于轻工业增长,表明快速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7.4%左右,其
增长速度仍然较明显地低于第二产业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002年将达到41430亿元,实际增长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1.8%和12.3%
左右。由于投资增长仍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有助于我们克服自2000年下半以
来世界经济增速减缓给我国客观经济增长带来的困难,并为我国经济未来的持续快速增长奠定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国民收入
分配中投资占GDP的比率却在进一步上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几近40%,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自2000年以来,由于持续实施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一系列促进最终需求增长的各项政策起到了较为明显的需求拉动作用,各种价格指数都陆续出现一定程度的
止跌回升势态。但是自2000年下半年以来出现的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又使得这种止跌回升势头大大减弱,预计2002年社
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变动率将分别为-0.4%和1%,与上年相比,物价走势略有回升,但通货紧缩趋
势压力仍未得到有效缓解。投资品价格指数变动率为0.5%。
城镇居民收入将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02年将增长6.6%。农村居民收
入增长速度仍将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与2001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在2002年为3.9%左右。
2002年,消费仍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成为促进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4
1560亿元人民币,实际增长率和名义增长率分别为11%和10.5%。
由于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2002年财政支出增长速度仍将快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虽然由于近年来税收的
快速增加,使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的差距有所减小,但是财政赤字的数额将会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
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7.1%和17.7%。
对外贸易方面,2000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增速减缓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001年我
国进出口增长速度都明显大幅度下降。这种状况目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好转。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增长,预计2002年
进口和出口的增长速度将比上年有所上升,分别为10.2%和8.6%。在2002年中,进口增长速度仍将继续快于出口
增长速度。与前几年相比,对外贸易顺差的数量将会继续减少,但是对外贸易的总格局仍将会有一定数量的贸易顺差。
总的来看,我国国民经济在2002年中仍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国内外各种因素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大大地
增加我们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难度。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继续努力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化解消极因素,力
争在深化改革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保持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稳定协调地健康增长。
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1年GDP增长速度与2000年相比确实有所减慢,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得出宏观经济形势较为悲观的结论
。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除了在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
面继续取得显著成果之外,我们在宏观经济调控方面取得的最大成绩在于,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增长正在逐步走
上主要依靠内需增长拉动的轨道。按照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和外需的不变价格计算,内需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在1
997-2001年分别为58%、74%、94%、89%和103%。这些数字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增长
已经明显地成为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的增长,表现出良好的长期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趋势,防范外部风险,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
大大提高。第二,经济增长率波动明显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近年来,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增长出现的或者大幅剧
烈波动、或者持续低靡不振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虽然速度有所减慢,但是持续较快增长的总格局一直得以保持,经济增长率
波动幅度只有两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外来冲击的影响显然未能阻止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当然这种稳
定增长的长期趋势的基础还是比较脆弱的,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长期实施才得以实现。因此,需要我
们通过不断培育和扩大内需,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这一趋势。
在这种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作用下,2002年我们具备一些有利条件,使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能够继续保持较快的速
度。
第一,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决定,200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2002年继续保持
适度快速增长的主要保证。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仍然保持了较快的
速度,虽然国债发行数量可观,财政赤字逐步上升,但是从动态来看,在一定时期之内仍有一定的发债空间。如果我们能够抓
住机遇,及时对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做出必要调整,加强国债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则
可以使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长期趋势的基础变得更加牢固,奠定21世纪前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良好基础
。在过去的数年中,我们较好地经受了多次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的考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完全有可能通过宏观经
济调控实现我们的预定目标。
第二,经过数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经济决策机构、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经济理论界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培育和
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重要性,并且在逐步采取相应措施,通过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
收入水平,来培育和扩大居民消费。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消费亮点。而任何消费亮点出现的基础必定是居民收入
总体水平的提高,和有关消费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正在从提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入手,切实培育和扩大最终消费
需求,这将使我国的宏观经济真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进入WTO,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取得成功等事件也是有利于今后宏观经济适度快
速增长的外部条件。此外,国内西部大开发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以及其他一些重大工程项目的上马,也将会为未来几年宏观经
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创造较好的条件。
外部环境也出现了某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因素。自2001年年末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某些增长复苏迹象,对世界贸
易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都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正面影响。今年3月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先后提高了对
2002年世界贸易量和世界GDP的预测值。尽管他们的预测向上调整的幅度不是很大,但是2002年世界经济状况好于
上年的可能性确实是明显增大了。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抓住这种世界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带来的机遇,积极吸引外资,努力
拓展出口,也能够使我国宏观经济增长在保持内需拉动的基础上,产生某种程度的向上波动。
三、2002年宏观调控工作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财政政策
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一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据统计,1998年以来,我国用国债资金安排的国债
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26000亿元,到200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总额为19300亿元,对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内需增长保
持适度快速增长起到了很重要的拉动作用。为了克服世界经济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在2
002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显然是十分必要的。经过连续数年增发国债,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98
年1.9%上升到2000年2.9%;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10%上升到2002年18.3%,平均
每年增加两个百分点左右。由于在增发国债的几年中,我们保持了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因此,虽然财政的债务负担在明
显加重,财政支付风险逐渐加大,但是目前宏观经济总体运行状况仍保持良好。
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1998年开始制定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初,只是把它作为一项应对亚洲金融危
机的短期政策措施。然而,连续数年的连续实行,已经使这一短期政策的实施中长期化了。因而我们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
策的时候,必须认真总结实施这一政策以来的经验教训,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这项政策的继续实行进行必要的调整
。我们在2001年的秋季报告中已经提出,这种调整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国债资金使用方向的调整;第二,对
财政政策措施内容的调整;第三,对宏观政策调控体系的调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三个方面的调整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里需要着重强调财政政策措施内容调整中的结构性减税问题。税收调整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制定和
实施全面的财政政策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目前的状况是,一方面发行规模较大的国债,另一方面实际
税收的增长速度大幅度地超过了GDP的增长率。即使我们在税收的征收中没有提高名义税率,没有扩大名义税基,这种状况
也可能不利于调动社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和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国债的大量发行和税收的明显增加两
种现象的同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行为的加强,而不是市场作用的加强。当然,目前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与市场
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属偏低,我们尚不具备大规模减税的条件,应该实行结构性减税或以结构性税收调整为主的政策。实际
上,在税收操作中我们也采取了许多减免税费的政策措施。现在我们应该努力将结构性的税收调整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政策体
系,以使财政政策更全面地发挥培育和拉动内需的作用,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实现。
2、货币政策
在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在保持金融稳定,以及增加信贷配合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
中长期化,财政政策的执行需要进行调整的时候,更有必要注重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货币政策促进宏观经济适度快速增长调
控的作用。
对于货币政策更好发挥作用来说,针对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速减低的状况,现在应考虑的一项主要措施是适当增加货币
供应量。2001年底M0增长7.1%,比上年末回落了1.8个百分点;M1增长12.7%,比上年末回落了3.3个
百分点;只有M2增长了14.4%,比上年末加快了2.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居民储藏存款余额增长了14.7%。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末,金融机构的货款余额仅增加了11.6%,比上年末减少了1.8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到
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适度增加货币和信贷供应量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目前适度增加货币和信贷的供应量不仅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近一段时期内,价格上涨的压力不大;我国有世界第
二大的外汇储备;我国的资本账户尚未放开;财政债务占GDP的比重尚在安全线内;国债投资基本未产生"挤出效应",等
等。总之,我国目前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可以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同时银行中普遍存在明显的存差,只要
有适当的政策引导,适度增加贷款供应量也是有可能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2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防止经济增长速度的
进一步减缓,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从适度增加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供应量入手,使货币政策与
财政政策更好地配合和协调起来,为"十五"期间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目标提供重要的政策保证。
四、宏观政策的目标定位
在前几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宏观调控政策的主要目标定位明显的是侧重于刺激投资需求。这项政策向长
期延续的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使财政负担明显加重之外,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负面影
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的财政政策所筹集来的国债资金主要用于投资,其政策导向是积极地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国民经济的适
度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随着连续多年在国民
收入的分配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致于我
们应该注意国民收入分配关系中的消费与积累的适度平衡问题了。十年前在制定"十五"计划时,人们认为30%左右的投资
率可能是合适的。而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达到了将近40%的水平。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
前,我国的投资占GDP的比率已经处于逐渐攀升的状态,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后,这种比率上升的趋势明显加强。保持
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适度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千万不可忽视。
2、投资占GDP的比率的明显攀升必然造成消费占GDP的比率的逐步下降。而消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
长的缓慢。连续多年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这也是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
问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近乎停滞更是需要我们认真解决的问题。在消费领域内
,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消费需求增长相对不足,2001年上半年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低于上
年;二是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据统计,表征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了国际公认的0.4
的警戒线。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十分不利于中长期有效需求的扩大。
3、农村发展的相对落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到目前为止,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城市经济的效果较为明显,而
对农村经济的拉动效果则不能令人满意。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积极的财政政策筹集的国债资金用于农村发展的部分相对很
少。因此,目前的政策导向存在着进一步强化我国经济中已有的二元结构的倾向。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城镇
居民,如果没有新的措施,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这将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进而使得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相应继续扩大。目前城乡两个消费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差距。这种状况长期不能得到改善,将不仅造成经
济结构的问题,而且会产生我们所不希望出现的社会问题。
4、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滞后。连续多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第二产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这种滞
后更为明显。从目前的居民消费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来看,单靠对实物产品消费的增长来扩大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空
间已经较为有限,而居民对服务的消费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积极有效地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居民对服务的消费需求的必要
条件。目前积极有效地发展第三产业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样做有利于增加就业。据计算,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是第二产
业的5倍以上,"九五"期间,我国新增就业人口的85%是在第三产业就业。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不仅低
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潜力非常巨大。第三产业中各种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更是如此。目前在
我国阻碍居民对服务消费的因素主要来自于供给方面。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体制性原因,阻碍了第三产业向居民提供更加灵
活多样的服务供给。
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一方面国内外经济环境要求我们必须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的
多年连续实施又使得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一步趋于严重。因此,在今后几年对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进行
调整和充实的最重要的政策定位应该是,在通过适度扩大发行国债筹集资金用于拉动投资需求的同时,要注意使投资能通过更
短的传导链条最大可能地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拉动和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也就是说,我们在继续实施扩张性
财政政策,使用国债资金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将这样做的最主要的目的定位于增加就业,通过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低收
入群体及农民的收入,最终扩大消费需求。
五、政策措施建议
在2002年及以后的几年中,我们应该积极地研究以下一些政策措施的可行性。
1、继续发行国债,筹措资金,保持原有的政府开支强度。由于2001年国债资金尚有相当数量可结转下年使用,
因此2002年最终国债发行数量可不超过上年。在国债资金的使用上,进行必要的调整,注意使国债资金的使用更好地发挥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
2、发挥财政政策的全面功能,进行结构性减税。税收调整也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过去使用财政政策
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时候,主要侧重于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而较少考虑税收调整手段。目前,宏观经济中存在可能的
减税空间,应该积极研究使用税收调整手段。发行国债,用于政府投资,直接刺激投资需求,而结构性减税,则能同时直接刺
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目前可考虑的税收调整措施有: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统一内外资企业增值税率;降低居民存款利
息税;扩大出口退税的产品品种;降低一些奢侈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等等。
3、注意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保证宏观经济运行有足够的货币供应。虽然2002年年初已经采取了降
息措施,但是仍要注意保持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保持在必要时再次采取降息措施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可能性。降低利息率
有利于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降低投资成本,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增加居民的消费意愿,进面推动国民经济的适度
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
4、进一步放宽垄断性投资领域的进入限制,允许非国有投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行业和新型服务行业。这样做不仅有
利于刺激社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这些行业的效率,改善和增加供给。
5、注意形成和保持居民对未来的良好预测,确立我们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各阶层居民的生活水平。在这方
面应该做的事情有:努力形成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常机制;在住房制度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中切实保护普通居民的利益,使他们
能够得到较好的住房和医疗保障;千方百计地增加就业机会,把增加就业机会的多少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
6、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水平,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政府提高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水平,不仅能够利用政府
力量直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且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的底线,可以促使各类用人单位提高工资水平,特别是低工资群体
的工资水平。
7、密切注视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抓住机遇,积极吸引外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国内的投资环境,通过吸引外资提
高和改善我们的供给面,加强市场竞争,扩大就业,提高职工工资水平。
8、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分配使用国债投资资金时,应
该考虑加大支持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数量,重点解决就业问题。
9、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国债资金中用于农村建设的部分,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根本上为农村
居民收入的提高创造条件,使农村居民能够直接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执行中得到好处。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启动农村市场,
拉动占全国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利于减缓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保持全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2002年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对中国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尽管仍将充满各种严峻的挑战
,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就能够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势头
,以宏观经济增长的新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2002年主要国民经济指标预测结果1、总量及产业指标GDP增长率7.4%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2.8%第
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8.7%其中:重工业9.2%轻工业8.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7.4%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9
.3%商业服务业7.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投资规模41430亿元名义增长率12.3%实际增长率11.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39.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率3、价格-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率1.0%投资品价格指数上涨率0.5%GDP平减指数0.6%4、居民收入与消费城镇居民实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6.6%农村居民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3.9%城镇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11.6%农村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4.5%社会
消费实际增长率9.9%5、消费品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60亿元名义增长率10.5%实际增长率11.0%财
政收入6、财政19170亿元增长率17.1%财政支出22180亿元增长率17.7%财政赤字3010亿元7、金融
居民存款余额81040亿元增长率9.9%新增贷款12910亿元新增货币发行1340亿元8、对外贸易进口总额26
84亿美元增长率10.2%出口总额2890亿美元增长率8.6%贸易顺差206亿美元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