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贺广华 吴刚
戴着老花眼镜、看上去像农村小学老师的凌昌珍,实际是琼海市塔洋镇光明村的村民。她在琼海市街头开三轮出租摩托车。
今年53岁、已做了外婆的凌昌珍,见到记者,先来一句:“Nice to meet you”(很高
兴认识你),让记者十分惊讶。
激发凌昌珍学英语的,是博鳌亚洲论坛。凌昌珍对记者说,去年博鳌亚洲论坛成立时,有两名外国客人坐她的摩托车到博鳌,老外开口就是Hello!How do you do!(嗨,你好!)“好在我在文革前念初中时学过英语。这一句还能听懂,老外再往下讲,我就像听天书了。”这件事对自强不息的凌昌珍来说,刺激很大。于是老太婆开始学英语了。她买来初中一年级的《英语速记手册》、《中学英语教材课文》等,对着英语字典,一个单词、一个短句地死记硬背,还经常把车开到中学门口候客,拉上学生娃,和娃娃们对话。
琼海市委书记肖杰听说老太婆也在学英语,不太信。一次,肖杰巧遇凌昌珍,就用英语同凌昌珍对了几句,结果着实让肖杰大吃一惊。琼海市每天晚上都组织机关干部学英语,于是肖杰请凌昌珍给琼海市80多名党政干部传授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凌昌珍一下子成了琼海市的名人。现在凌昌珍已能流畅说出上百句英语短句,如“Welcome to China(欢迎来中国)”。有一个外国客人还在她的英语笔记本上写道:“Very good on ride(车技非常好)”。凌昌珍不仅自己学,还把村里开风采摩托车的姐妹动员起来学,与姐妹们学外语。
住在博鳌镇海滨街123号、今年28岁的谢虹和谢世琴姐妹俩,是身临其境学英语。开海鲜餐馆的父亲谢式焕说,1998年,有几个外国人曾到他家餐厅吃饭。他们老两口都不懂英语,点菜时,要拿着鸡鸭鱼肉比划给老外看。“现在好了,女儿学的英语派上用场了。”老谢自豪地说。谢虹对记者说,她还承担了镇上给的任务,为来镇参观的外国人当翻译。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